1939年6月,抗联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向三路军6军12团下达了一个紧急作战命令。命令要求,12团要不惜一切代价,袭击日军在嫩江县的机场。
嫩江县,位于嫩江上游,同时处在黑、蒙两省以及呼伦贝尔、齐齐哈尔、黑河以及加格达奇(属黑龙江大兴安岭区)四市的交汇点,交通极其便利,因此就成了日军当时往前线输送物资、人员的必经之地。
正因为如此,日军在嫩江一带修建了大量机场,其中被命名为嫩江一号的机场(又名嫩江田家粉房机场),规模极其庞大,当时号称为“亚洲第一机场”。
这个机场,仅跑道长度就达到了8000米,整体跑道呈正方形环绕,这样的距离以及如此设计,足以满足当时日本的任何飞机起降。
从1936年开始,日军就对该机场不断扩建和修缮,除加宽加长跑道之外,又在机场四周修建了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飞机库数十座,另外,像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以及仓库、医疗、气象等机构一应俱全。
之所以在这个机场下这么大功夫,就是因为这里位置关键,可以作为进攻苏联的前站,为此,日军在这里没有安排伪军驻扎,而是清一色的关东军,规模为一个中队,此外,在距离机场不到10公里的地方,还有10个开拓团等军事组织。
考虑到嫩江一号机场对于日军的重要性,加上机场内当时停放有多架日军的先进战机,因此,为打击日军气焰,抗联三路军决定,对机场采取一次突袭行动,最大化的破坏机场设备设施,同时毁掉日军战机。
12团接到命令后,时任该团政委的王钧召开了作战会议。
会议上,王钧先大致介绍了嫩江一号机场的情况,从他的话语中不难听出,这次任务十分艰巨,但战士们却丝毫没有惧怕,反而一个个摩拳擦掌,毕竟这种重要的任务,一旦完成,那不仅让12团在抗联队伍中扬名立万,同时也会狠狠打击日军嚣张的气焰。
但在讨论具体方案过程中,大家也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呢?就是对机场的内部情况了解的不是太清楚,如日军布防的重点等信息都不确定,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在展开行动之前,必须对机场情况做进一步了解才行。
最终,这个艰巨的侦查任务,落到了侦查班长史化鹏的身上。
史化鹏,黑龙江汤原县人,1932年,14岁的他参加抗日游击队,靠着作战勇敢,很快升为班长,除了胆大心细,他还有个绰号叫做“铁孩子”。
这绰号的由来,是一次战斗中,史化鹏惊人的表现。
当时史化鹏为掩护战友不慎被敌人击中小腿,子弹刚好卡在了肌肉和骨头之间,而在动手术取子弹时,由于没有麻药,史化鹏硬是咬着牙全程坚持了下来,自始至终没喊一句痛。
自此之后,这个不用麻药就敢取子弹的小战士,就有了“铁孩子”的绰号。
接到侦查任务后,史化鹏打听到当时嫩江一号机场正在扩建,于是他乔装打扮成找活儿干的农民,没费什么力气就混了进去。
进去之后,为了能获得敌人信任,史化鹏干活十分卖力,别人一次扛一袋水泥,他仗着年轻,一次扛两袋。
肯卖力气,又憨厚少话的史化鹏,很快就引起了日军监工的注意,观察几天后,日军监工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于是一声令下,就提拔史化鹏为劳工队长,让他监督劳工们干活。
有了这个身份,史化鹏便可以进入更多区域,他也趁着这个机会,把机场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同时,还发展了十几个劳工加入抗联队伍。
侦查结束后,史化鹏趁着一次运送水泥的机会,把消息传递了给了政委王钧,同时他还告诉王钧,日军将在7月份去嫩江火车站接一批重要物资,到时候出动兵力较多,因此留守在机场内的兵力,会出现短暂的空虚。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王钧在和部队其他领导商议后就在这一天发动行动。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王钧特意和史化鹏做了约定,只要看到往机场运送木料的马匹中,有三匹纯白的马,那就说明行动开始了。
就这样,一场围绕嫩江一号机场的突袭行动,在紧锣密鼓的部署中。
到了当年7月下旬的一天,早已做好准备的史化鹏,看到有运送木料的队伍里有三匹白马,他就知道,晚上要行动了。
果然,在天黑之后,王钧带着100人分为4路抵达机场外围,其中一路埋伏于道路上阻击可能前来救援的敌人,而其他三路,则在王钧的率领下,抵达机场边缘。
此时的史化鹏,早已将铁丝网剪开了一个口子,就等着战友们的到来。
顺利进入机场后,王钧亲率突击排摸到了机场守军的驻地,而为了此次突袭机场的成功,战士们一个个都做足了准备。
尤其是突击排,不仅装备了足足6挺捷克式机枪,同时战士们身上和怀里,揣满了香瓜手雷。
随着王钧的一声令下,战士们操起手中的手雷就往日军住所里丢去,前后足足丢了三轮,这场面,就连史化鹏当时都心中感叹,自打参加抗联,头一次打这么“阔气”的仗。
史化鹏这感慨也不是无的放矢的,抗联物资奇缺,一直是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
自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之后,便把东北作为其重点经营之地,并不断增加兵力,最高峰时,日军仅在东北的兵力,就达到了75万之多,而这个数字,还没有算上那些伪军。
相比于如此庞大的日军兵力,抗联队伍的力量就少的不是一星半点。
抗联成立之初,曾一度有11军,听起来11个军好像很多,但实际上,当时抗联一个军的规模,大概与八路军的一个团差不多。
而总兵力上,11个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三万人而已。
如此悬殊的兵力之下,抗联处境自然是艰难无比,并且,日军为除掉抗联,实施了不少残酷政策。
比如“归屯并户”,再比如“集团部落”等等,种种措施的目的,就是想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切断抗联的物资供应,把抗联活活困死。
在这种情况下,抗联就更为艰难。
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等等,都是抗联当时的常态,这其中,缺御寒的衣物可以忍一忍,缺吃的也能暂时扛一扛,但缺少医药就十分麻烦了。
没有医药,战士们的伤就得不到有效救治,这也是为何史化鹏会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硬扛着接受外科手术的原因,不是他不怕疼,实在是真的没有麻药。
而相比于缺医少药,更让抗联战士们头疼的,是缺乏子弹和武器。
没有子弹和武器,首先是无法打击敌人,而无法打击敌人就无法获取物资,无法获取物资,那继续生存下去都成问题。
所以,武器弹药关系重大,而在很多时候,战士们都十分珍惜手里的每一颗子弹和每一个手雷,不到必要时刻,能少用就少用。
正因为如此,今天大家如此“阔气”的扔手雷,这场面着实让史化鹏感慨不已。
三轮手雷扔完后,住所内的日军被炸到不少,剩余的惨叫着冲了出来,由于抗联袭击的突然,这些日军大部分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只穿着兜裆布就跑了出来。
没等这些人开始反击,突击排的6挺机枪便怒吼起来,很快,又一大片日军倒下。
而就在战士们以为这一处的日军都已经被消灭干净时,一个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只见日军的营房里,冲出来几个手里拿着木棒的日本女人,嘴里呜哩哇啦不知道喊着什么,正冲着战士们过来。
这一幕场景,着实令大家目瞪口呆,而由于不忍向女人开枪,战士们只能用枪托把她们先打晕。
一直战后大家才知道,这些女子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而是日本国内主动参加战争的“女子挺进队”成员。
这边的营房料理完毕的同时,那边塔台处也基本宣告战斗结束,战士们先用手榴弹炸,之后趁势冲进去,将这里的几个日军全部打死。
但就在此时,三个日本飞行员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趁着抗联战士不注意,直奔战斗机而去。
等到战士们察觉时,他们已经跑到飞机旁边,其中一个动作快,一顿操作已经让飞机启动,另外两个则正在攀登。
这要是让敌人驾驶飞机跑了,那此次任务就大打折扣,电光火石之下,史化鹏眼疾手快,几个点射就打倒一个,与此同时,王钧也将另一个打倒。
但此时那架已经启动的飞机,则开始缓缓滑行,用不了一会就会升空,怎么办?
关键时刻,只听史化鹏一声大喊,打“飞机屁股”,战士们随即朝着飞机尾部开火,终于,在飞机即将离地的时候,位于尾部的油箱被打穿,流出来的油随即被子弹擦出的火花引燃,最终,整个飞机成了一团火球。
一声巨响,飞机当场炸毁。
这个情况虽说紧急,但也给战士们了一个启发,不是说要破坏敌人的额战机吗?直接这样炸毁最快也最省事。
于是,大家分头行动,从油库里搬来几桶汽油,分别浇到了飞机上,准备就绪后,随着几颗手榴弹的扔下,停在停机坪上的8架敌机均被战士们引爆炸毁。
当时由于天黑,战士们不知道的是,这8架战机,居然是日军最先进的菱式战斗机。
看到已经达到战略目的,为避免被前来救援的日军包围,王钧果断通知通信员,发射信号弹,通知部队开始撤退。
而在撤退前,王钧一边命令大家把日军存放在机场的物资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就地烧毁,一边来到了机场指挥室。
住在这里的日军机场司令,早已被战士们打死,王钧用桌布蘸着他的血,在指挥室的墙壁上,写下了两行大字:
今天折你翅膀,来日平原再战!
随后,12团的战士们满载而归,此战不仅摧毁了嫩江一号机场,歼灭此处守敌外,还缴获大量物资,更重要的是,此战我抗联队伍,没有出现严重伤亡。
战后,孤身闯敌营的史化鹏获头功嘉奖,还被上级赞为“孤胆英雄”,而沉着指挥、周密部署的王钧同样获得嘉奖,大家都称他是“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而史化鹏和王钧的传奇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在抗战胜利获,这两位英雄继续战斗在一线,书写着他们的传奇。
其中,王钧担任了黑龙江剿匪总指挥,史化鹏则在王钧的领导下,在嫩江县一带参与剿匪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胜利后曾在依安县泰安一带盘踞的大匪首尚其悦团伙,就是在王钧的亲自指挥下被剿灭的,也正是随着尚其悦团伙的被剿灭,依安县正式解放。
而史化鹏不仅参与到了东北剿匪的工作中,还随四野大军参加了解放东北、入关南下的战斗,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真正是打满全场。
抗联历史上,不仅仅有杨靖宇、赵尚志等为国牺牲的英雄,同样还有像王钧、史化鹏这样鲜为人知的精兵强将,他们同样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