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陈桥,所指的是陈桥兵变,大家对此可谓耳熟能详,河南吴桥,大家相对陌生一些,但是这两个与桥有关的地名确连接了两个王朝,陈桥一场黄袍加身,赵宋皇朝正式开启,吴桥一场枪炮齐鸣,山海关外的满清皇朝也迎来了最强带路党。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回想一下这两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事件。先讲一下那个最具传奇色彩的黄袍加身的故事也就是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时年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显德七年正月初一,传来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 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茫然不知所措,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随后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京城,行军至陈桥,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将士中也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年幼,不能亲政,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点检为皇帝,然后再出征。”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宋太宗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呼喊万岁,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却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
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东京守将石守信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宋王朝的建立终结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再次实现了中原地区的局部统一,在当时对身处乱世的百姓而言是一桩幸事。
说完这件史上的著名兵变,我们再讲一个被大家忽略非著名的吴桥兵变,却对历史走向产生影响的吴桥兵变,河北吴桥(今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孔有德、耿仲明等原毛文龙部将被登莱巡抚孙元化收入帐下,经过一番精心打造,成为一支装备火器,训练有素的精锐劲旅,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祖大寿受困大凌河城。孙元化急令孔有德以本部由海路抄袭建州叛军后路——耀州(今营口附近)。但遇到风浪,未能成功。孙元化大怒,复令孔领八百骑由陆路赶赴前线增援。
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又部队行抵吴桥时,与当地人屡有摩擦,县人皆闭门罢市。一士兵强取身为山东望族王象春之家仆一鸡,该丁被“穿箭游营”。于是士兵击杀该家仆,事后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此时,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花尽的李九成正好归来,恐遭非议,于是乘机煽动众人抢劫哗变。 孔有德受李九成的煽动,在吴桥发动叛变,在山东境内连陷数城,史称“吴桥兵变”。这场看似无足轻重的兵变的直接后果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军事平衡,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之后明清交战的作战方法。
孔有德叛军随后投靠满清,可以说是带枪投靠,让依靠弓箭的满清八旗有了当时最先进的火器部队,从此明清的武器再无差距,可以说满清有的,大明没有,大明有的,满清也有了。虽然明朝当时已经腐朽,满清正在冉冉升起,看似新生的力量取代腐朽的力量,但这个代价却是令人不堪回首的,这也许就是蝴蝶效应吧,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了第一张,以后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