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监测那些事

昆琦评健康 2024-04-19 06:37:47

本文作者:

王志鹏 上海长征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为什么医生在开某些药物的同时,需要开具药物浓度检查呢?”

“为什么要求我在特定时间内抽血测定药物浓度呢?”

“为什么我没有什么不舒服症状,医生看了血药浓度结果却让我立刻减少药量呢?”

“为什么有时候看到血药浓度结果医生会加减药量,有时候却好几个月不调整药量呢?”

“为什么几名病友同时吃药,剂量相同,同时抽血,但是血药浓度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有时候甚至差好几倍呢?”

一些正在用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的朋友,是不是有以上的疑问?其实,通过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来调整患者用药剂量、预测不良反应,是尊重患者异质性的体现,是从“千人一面”到“对症下药”的转变,是个体化用药的进步。

什么是血药浓度

血药浓度,就是药物经机体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游离在血浆的药物,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

什么是血药浓度监测

血药浓度监测,就是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在药物动力学原理指导下,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手段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以探讨患者体内血药浓度与疗效及毒性反应的关系,从而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便于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使给药个体化。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对于大多数药物,只要按照医嘱或说明书要求使用,定期复诊即可,因为这部分药物有些安全性较好,有些本身具有简便的药效指标或临床判别指标,如体感、血糖、血压等,能够直接方便地反应药效的参考项目,并不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但是部分药物,出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考量,血药浓度监测是需要伴随整个药物治疗进程的,包括以下几种药物和情况。

1、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具有遗传差异的药物,如他克莫司。

2、治疗窗窄(即安全范围窄,下文有详细解释)、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地高辛。

3、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清除特性的药物,如苯妥英钠。

4、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万古霉素。

5、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需要维持不同浓度的药物,如甲氨蝶呤。

6、合并用药时可产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影响疗效的药物,如伏立康唑合并他克莫司。

7、需要评估用药依从性的药物,如丙戊酸钠。

8、怀疑药物中毒,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与药物的中毒症状难以辨别的时候。

9、预防患者因有器官功能受损的可能而影响药物吸收,以便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的时候。

10、需要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的时候。

下面为大家列举一些建议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详见表1。

如何读懂血药浓度报告单

多数药物的治疗效果或毒性反应与体内的药物浓度存在相关性,产生疗效的最低血药浓度称为最低有效浓度,引起中毒的最低血药浓度称为最低中毒浓度,药物的最低有效浓度与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区域是临床治疗的合理区间,这个浓度区域就是上文提到的“治疗窗”或治疗范围。低于检测单的参考范围下限可能疗效不佳,高于检测单的参考范围上限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将其称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在完成血药浓度监测后,医生以结果值作为调整药物剂量、预判不良反应、设计用药方案的依据。

解读报告单是一个专业的医疗行为,对于患者而言,虽然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检测值所在区间,初步判断数值的高低,但是如果检测结果不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严禁自行加减药物,需要准备此次检测前的详细用药情况、合用药物、抽血时间、饮食等资料,寻求医生进行报告解读分析和进行给药方案调整等下一步医疗决策。

哪些因素会影响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包括但不仅限于年龄、性别、体重、种族、基因型、环境、病理生理指标、药物剂型、用药剂量、给药方式、合并用药品种、饮食、吸烟史、饮酒史、抽血时间、给药方式和标本质量等。

血药浓度监测能带来什么益处

由于患者个体情况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药物、相同剂量、相同条件下给药,在不同患者间也可能疗效不同,毒副作用也不同。定期检查血药浓度能让医生知道患者的依从性,了解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是否在治疗浓度区间,预判患者是否会产生某种不良反应。所以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可以让患者获得更加个体化、精细化的用药方案,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血药浓度监测需要在什么时机进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药物“半衰期”的概念。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储存及排泄等的速度,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

多数药物都是按照一定剂量、一定给药间隔,多次重复给药的。在条件相同的给药方案下,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和体内药量逐渐累积,一般经过4~5个半衰期后,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即可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即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候是监测血药浓度的最佳时机。稳态血药浓度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其有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称为峰浓度,最低值称为谷浓度。血药浓度监测一般是测定谷浓度,建议在测定当天第一次用药之前抽血;若需要测定峰浓度,则要在口服给药1~2小时或注射结束后半小时内抽血;若出现药物中毒和疑似药物过量,则无需等待特殊时段,可随时采样送检测定。

总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都会受到环境、遗传、生理、病理、饮食等各方面的影响,很难短时间、高频次从多维度来判断所有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而血药浓度是一个客观确切的数值,可以直观告知医生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情况。血药浓度监测对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预判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医生在进行治疗方案决策时有据可依,让患者的用药更加精细化、个体化,让给药方案更加安全、有效、经济、适宜。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