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为什么一定要打下城池?绕过去不行吗?专家:绕了就死

贺绪云讲历史 2024-08-08 15:16:53
前言

在那个人才辈出的古代,当兵打仗是很多人一生都会经历的事情,攻打城池,开疆扩土,是每一个皇帝想要一统天下的夙愿。

各国为了领土、资源或是政治地位而展开激烈的争夺,在那个没有现代通讯和快速交通的时代,城池作为军事、经济、政治的中心,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池易守难攻,为何一定要攻下来,绕过去不行吗?

古代城池的重要性

古代战争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刀对刀,近身厮杀是在古代战争中最经常看到,每挑起一场战争,就会有许多人在战场上死去,其残酷性无法想象。

而在那个时代,城池不仅是军事防御的坚固堡垒,更是经济资源的集散地和政治权力的象征,因此,每次战争爆发,城池就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城池作为区域军事要塞,防御系统肯定是非常完善的,在古代电视上最常见的就是高耸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以及城内的各种防御设施,共同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成为了易守难攻的城池。

按照正常情况下来说边关或者重要城池的城墙会修建的很高,有的甚至达到了十几丈,而且还无比坚硬,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这就像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护城河则是更为高明的一个存在。

作为城墙外的第一道防线,修建护城河是每个城池必备的要素,而且护城河相对来讲都会比较宽,虽然当兵的武力值不容小觑,但总有一部分人是不会水的,想要攻城就意味着要下河游过去,不仅可以消耗敌人的体力,还能在他们过河期间进行反击。

所以对于进攻方而言,直接攻打城池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需要克服城墙、护城河等重重障碍,还要应对守城方的顽强抵抗。

那么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面对坚固的城池,为什么古代军队不选择绕行,而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攻打呢?这万一没攻下来劳民伤财还折损兵力那不就得不偿失了吗?

其实这样想也不无道理,不过这也只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的,如果是古人的话,恐怕就不会这样想了,在古代皇帝都会派遣朝中最顶级最牛的将军来镇守边关和重要城池,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的冲破和占领。

一旦成功攻下城池,其中的意义非同小可,这不仅意味着将在军事上的巨大胜利,更意味着掌握了整座城的军事主动权和控制权,进攻方可以以此为据点,进一步扩张战果,巩固战果。

在战略意义上攻下城池非同小可,在战争资源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古代,粮食、水源等资源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古人有屯粮的习惯,更何况是重要城池之内,所囤聚的粮食更多,其实也是为了防止城池被围困,这样城里的百姓和战士们都不会被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城池,进攻方可以利用城池内的资源,补充兵力、粮草等物资,为后续的行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可以确保自己的后勤补给线畅通无阻,切断敌人的资源来源,从而削弱其战斗力。

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城池作为地方政治中心和文化象征将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归属和战争的舆论导向,对于进攻方而言,攻下城池不仅意味着军事上的胜利,更能在政治上树立威信,赢得民心。

相反,如果绕行城池不攻打的话,可能会被视为逃避战斗或者是自己没有本事打不过,这样一来军队里的士气就很会下降。

如果绕城了会有什么风险呢?

尽管绕行城池看似可以避免直接面对坚固的防御体系和正面战争,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

在古代,交通条件极为有限,道路狭窄且崎岖不平,能够支撑军队行进的只有马匹,人会累,马也会累,如果马匹在运输途中累了却没有休息的地方,行军速度将会大打折扣,再加上通讯手段落后,信息传递比较慢,这使得长距离的后勤补给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如果军队选择绕行城池,补给线一旦拉长,就意味着更多的暴露点和潜在的威胁,敌人可能会利用地形优势,在补给线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又或者是直接派遣精锐兵力前来战斗,一支精力充沛有目的的军队和长途跋涉遭遇突然袭击的军队,谁胜谁负很容易见分晓。

没有充足的补给,战士们很快陷入饥饿和疲惫之中,战斗力将急剧下降,这时候哪怕军队拥有再强大的武器和战术,也难以抵挡敌人的反击和围攻,这样一来城没攻下来,折损了兵力不说就连粮食也被劫走。

另外天气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也可能对补给线造成严重影响,进一步加剧后勤补给的难度,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只能硬着头皮前进,如果不能占领城池,万一遇上大雪封路,对整个军队来说也是致命的,所以对于绕行城池的军队而言,保护补给线的安全成为了它们必须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务。

历史上有许多战争案例表明,攻取城池对于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就非常明确的体现出来了攻略城池的重要性。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是连接南北、东西的重要枢纽,战略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在赤壁之战中,周瑜采纳了部将黄盖的火攻计策,曹军大败。

由于刚刚打了败仗,曹操的整个军队都很低迷,士气低落、伤亡惨重,再加上疫病流行,无奈的曹操撤离退守北方,而孙权则是派遣大军逆水而上,成功攻占了荆州,这一胜利,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孙权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更为他后续扩张势力范围、逐鹿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孙权更是以荆州为跳板,不断向南、向西扩张,逐步巩固了对江东地区的统治,并与北方的曹操、西南的刘备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一历史进程充分说明了攻取城池对于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直接增强军事实力、控制战略资源,更能够影响战争的走向、决定国家的命运。

因此,在战略考量上,直接攻打城池往往被视为更为稳妥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情况下都应盲目攻城。

指挥官需要综合考虑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城池的防御强度、后勤补给的保障能力、战场环境的复杂程度以及战略目标的紧迫性等多重因素,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但在许多情况下,直接攻打城池仍然是实现战略目标、夺取战争胜利的有效途径。



1 阅读:271
评论列表
  • 2024-08-12 06:32

    古代打仗前喝两杯,不是一样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