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病人跑出精神病院,在弘觉寺跳出一个大洞,意外发现稀世珍宝

小说红楼 2021-07-17 18:27:45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南京精神病院有几个病人意外出逃,他们误打误撞来到了牛头山弘觉寺,还在这里打打闹闹。忽然,一声巨大的闷响,一块地面塌陷,三个精神病人就掉了一个洞里。

寺庙里和尚们听到巨响,就纷纷赶过来,看到地面出现一个大洞,他们都被吓了一跳,他们救出了三个病人。等到送他们回去,和尚们继续跳到洞里查看。

这个洞穴很深,众人打着火把上前,突然看到有个东西泛着金黄色的光芒。他们有些害怕,胆大的人靠近去看,才发现这是一件鎏金的器物。

寺庙的住持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就把这件事对南京博物馆汇报。博物馆派来了专门的考古人员进行勘测,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洞是一座地宫。

在佛塔下边建造地宫,一般都会埋葬佛家重要的人,一般每个地宫中还会摆放着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所以每一个寺庙中的地宫被发掘出来,都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这座正觉寺,初建在唐朝,又在明朝进行过一次大的整修,那么这个地宫到底埋藏的会是谁呢?

考古人员们发现,地宫中除了一些陪葬的鎏金玉器、铜器等物品,没有什么珍贵的文物。大家都觉得白高兴一场了,可是在地宫中却发现了一块圆形的石板,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等到掀开石板,它的下面居然是一间密室,有一件鎏金喇嘛塔存放在其中。这座佛塔不算大,高差不多35公分,宽有40公分,只是它的制作非常精致。

宝塔有16厘米的须弥宝座,它的前后左右包括底座都不同的装饰,前面是二力士,后边是云龙,左边有两只正在较量的鹿,右边有两只玩球的狮子,座底记录着喇嘛塔的制作者和供奉者的名字。

这座宝塔的主体就是一尊佛像,佛像内部的制作材料很复杂,他被珍珠、宝石和玛瑙等物填充;须弥座四周还放着四个小青瓷罐子,有一个罐子里放着一颗老年人的牙齿和骨灰。

这座宝塔的供奉者是“弘觉禅寺的永充师傅”,出资制作的人是“御用太监李福善。”李福善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陌生,大家在想这座宝塔到底是为谁而建造的呢?

根据宝塔上的字,大家猜测这座宝塔制作时间应该是1433年,也就是郑和七下西洋的时候。郑和没有顺利回来,他在达到印度洋时去世。他的遗体在印度火化,船队只带回来他的骨灰和牙齿。

后来,为了表彰郑和的功绩,明宣宗特意将郑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只不过后人却发现,这里只是郑和的衣冠冢,只有郑和的辫子和靴子放在里边。

大家猜想这个宝塔就是李福善为郑和所建,因为郑和也是御用太监。李福善作为郑和的同事,既然牛首山的郑和墓只是衣冠冢,那么他就按照藏传发佛教的礼制为郑和制作了这座宝塔,专门用来放置他的牙齿和骨会。

这个猜想听起来很合理,可是南京博物院的庄稼葛晓康先生却说,这个猜测不对。因为他在姚广孝的题记《佛说摩利支天经》里,记载着一句话:“郑和,法名福善。”这就是说福善这个名字,其实就是郑和本人。

可是如果“福善”就是郑和,那他为什么不写自己的真名,而要冒用李姓呢?一般不能留下自己的姓名,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担心自己的坟墓会被破坏。

郑和去世前,明成祖已经去世,新继位的明宣宗对他不是很信任,所以为了避免自己死后陵墓受到损毁,他就想到了改名。为何会使用“李”字?这是因为弘觉寺当时是南唐李昪出资建造的,郑和非常仰慕他,所以就用他的姓氏。

这种说法,在后来得到了很多事史书的验证,原来李福善就是郑和自己。

50年代,考古队第一次去发掘地宫,因为不是专门的考古队员,就会对地宫的某些重要器物没有注意到。后来,根据发掘人员的回忆,地宫的上面有一个石盖,上边有一些不认识的文字图案,只是当时大家没在意,就扔到一边。

这块石盖后边掉到半山腰的水塘里了,后来考古人员专门找人去打捞,但是都没有找回来。

这座佛塔就是为郑和而建造的,这毋庸置疑,因为郑和墓、寺庙和佛塔正好就在一条线上。在山脚下还有一个郑家村,他们就是郑和的守墓人。

从郑和需要费心的安排自己的坟墓,就能知道当时的明朝廷政局一定很混乱,不然那的话他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