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批小米造车:山寨、对标、抄袭;“小作文”背后意图明显

三叔侃科技 2024-04-03 07:57:27

“4分钟大定破1万……”

“7分钟大定破2万……”

“27分钟大定破5万……”

“24小时大定88898……”

小米造车,把很多人整不会了

小米发布SU7后,整个汽车行业都沸腾了。

除了国内主流媒体、自媒体外,海外媒体也没闲着。

美国“商业内幕”新闻网站3月29日发文,“上个月,苹果公司放弃了制造电动汽车的梦想,而这家制造iPhone的公司在中国最大竞争对手之一正在向它展示,自己是如何做到的。”

英国《金融时报》则表示,小米的第一款汽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取得了成果,凸显了中国竞争激烈、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科技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的渴望。

“中国企业不怕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像苹果这样的(集团)规模太大,无法迅速做出决策。”

除了这些主流媒体,一些车企的反应也是相当的精彩。

特斯拉的暗讽。

3月29日,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在社交平台上转发特斯拉发文,并配文表示:“我们的研发底层逻辑:和物理学的极限进行比较,而不是和已有的产品做对比。”

在配文的下面有一个配图,3月27日,马斯克发表的一段话。

凯迪拉克的明蹭。

相较于特斯拉的含蓄,凯迪拉克的讽刺则更为明显。

“我们帮你把50万以内,也挺好的SUV造出来了”。

“我们没有想过遮阳伞、遮阳棚,还能单独卖钱,傲歌全部免费配备”。

“傲歌太不爱学习了,我们既不像保时捷,也不像特斯拉,只想美美地做自己就好”。

“傲歌不太会发明,我们没发明过附加在触屏旁还要花钱加装的按键”。

除了拉踩一下小米汽车以外,凯迪拉克蹭流量的做法是一点也没有掩饰。

贾总的苦口婆心。

4月1日,FF汽车创始人贾跃亭在微博发文称,小米汽车的首次发布成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日臻成熟。

同时,他也赞赏小米汽车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

但话锋一转,就是苦口婆心的劝诫。

“……小米造车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诚然值得点赞,但是,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价值观决定了天花板,对标、抄袭和浅层次的创新无法带来根本性的技术变革……”

2017年7月,贾跃亭到达美国,随后发文“恳请大家给乐视一些时间,给乐视汽车一些时间,我们会把金融机构、供应商以及任何的欠款全部还上。”

结果七年过去了,贾总依然没有任何要回国的迹象。

谈“山寨”。

在贾总没有出走美国的时候,他曾经包括现在依然顶着乐视创始人的头衔,而他曾经一手创造的乐视手机,也曾有过山寨其他手机的经历。

比如下面这张图。

不知道现在贾总在Letv还有没有话语权,如果有,多少劝解一下。

手机“山寨”这事,外国人都知道了。

谈“对标”。

应该是在2021年。

贾总在微博发文称:“7月24日早上6;30,300台限量版FF 91 Futurist Alliance Edition售罄”。并表示当前目标颠覆迈巴赫、法拉利、宾利等传统超奢华汽车品牌 。

2023年5月份,贾总在某平台发了两个视频。

贾总介绍,FF 91车重近3吨,拥有很大的车内空间和轴距比,0-100公里/小时加速仅需2.27秒,比很多法拉利都快。

FF 91更强大的是加速重量比,在同级别车当中遥遥领先,比法拉利加速重量比高出快两倍。

谈“浅创新”。

2019年,贾总更新了其微信朋友圈。

他写道:“FF 91作为FF创新的第一个成果,现在距离量产仅剩‘临门一脚’,是时候准备好接受市场和用户的检验了。”

同时他还提到,FF被美国媒体The Tech Tribune评为2019加州10大科技创业公司。

“FF和Uber、Lyft一同位列三甲。后两者赢在共享经济理念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而FF是因为产品技术变革力和颠覆性创新力得到了肯定。”

创新力十足的FF91,目前销量11辆,不过在今年的3月份全部召回了。

贾总的图谋

相较于失信多年,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贾总。

小米汽车显然务实多了。

当然,这里还是要主观说一下,小米粉丝的一些过激行为。

比如,冲击保时捷等车企直播间,比如,抨击、骚扰陈震……

这些行为是非常非常不理智,太容易给小米汽车招黑。

在贾跃亭发文里面有几点还是比较客观的。

小米的成功在于它执行力和营销能力,同时它也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国制造体价比的红利。

大家不会天真的以为,任何一家企业投资百亿、研发三年,就能搞出一辆看起来还不错的车吧。

在造车上,小米依然是新玩家。

它的体量,它的技术储备、它的造车经验,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欠缺,需要积累的东西还有许多。

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也并非是小米一家,而是整个中国的汽车行业。

好了,再说一下贾总。

只说2024年。

2月29日,贾跃亭在微博发布文章:《库克终究不是乔布斯 苹果放弃造车是个大错误》 ,文章称:

苹果公司决定放弃投入长达十年的造车项目,个人对此非常失望,库克终究不是乔布斯,他可以守住乔布斯打下的iPhone江山,但却似乎无法开创AI电动出行未来,这是顶尖职业经理人和伟大创始人的差别。

3月6日,贾跃亭再度发文称高合汽车剽窃、蒙蔽用户、欺骗投资人。

“剽窃者却反诬原创者、施害者却反咬受害者,妄图转移事件焦点、颠倒黑白。”、“中国汽车工业的优秀代表者一定不会是剽窃者”。

虽然身在美国,但是贾总的在中国社交平台上的动作一直不断。

为何?

小编分析主要两点。

一、中国市场,任何一家车企不可能做到无视。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

值得一提,2023年中国汽车的出口也创了新高,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位居世界第一。

除去出口,中国汽车国内销量为2518.4万辆。

2518.4万辆的市场。

试问一下,谁能把持住?

此外,随着“以旧换新”等政策逐步实施,中国汽车行业有望迎来供给需求共振。据国内汽车整体换购年限,2024年至2025年我国汽车内销将进入高峰期,对应2016年至2018年销量高点,同时汽车报废率也将提升。

也就是说,中国汽车需求将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汽车品牌,可以无视中国市场的存在。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让世界眼红。

去美国已经七个年头,卖了11辆车,收回11辆。

想想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创业车企,理想、小鹏,一个个月销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贾总心里也不得劲。

突然,来了一个造车三年,24小时大定88898的小米。

说心里没一点波澜,那真是自欺欺人了。

但起波澜的何止是贾总啊。

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现在那个国家、组织不出来说两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啊。

你就别说外国了,就说咱们中国人自己。

前些年,中国发展新能源、发展光伏、发展太阳能、发展锂电池……

一个个的跳着脚出来说,这不行,那不行。

如今好了。

通过不断技术创新、一次次的技术迭代,中国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太阳能、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的制造基地。

设想一下,如果贾总的FF91此时再中国落地,不缺资金的情况下,量产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综上。

贾总“小作文”背后,回国意图明显,但不是为了还债。

更多的则是想中国消费者的钱包,同时也眼馋中国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他想回来吃蛋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热搜倍思亲。

遥知友商登高处,我心里是真难受。

——贾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