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江苏高考755字作文,令阅卷老师晦涩难懂,专家写4页文稿批注

热情的逗狐狸 2024-12-28 16:49:06

难倒阅卷老师的755字作文

2010年的高考阅卷工作在江苏省进行得如火如荼。阅卷现场充满了紧张忙碌的氛围,阅卷老师们面前堆满了考生的答卷,每个人都专注地批改着,偶尔交换一两句简短的话语。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中,一位经验丰富的阅卷老师突然遇到了难题。他手中的这篇作文,虽然只有755字,却使用了许多生僻字和复杂的表达。

这篇作文里的生僻字如同古籍中才会出现的文字,有的字甚至在现代汉语中极少见到。面对这样的挑战,这位阅卷老师花费了比平常多三倍的时间才勉强阅读完毕,但仍有几处字词让他无法确定其确切意义。

作文被递交到了江苏语文阅卷组长吴新江教授的手中。吴教授是一位古文献专家,对古汉语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知识。他接过作文,佩戴着老花镜,仔细地阅读着每一个字句。吴教授的表情从轻松逐渐转为认真,他不时地点头,有时轻声地念出某些特别难解的字,然后拿起笔在旁边的纸上写下注释。

在他的工作桌上,摆放着各种古籍和字典,吴教授时而翻开一本查找参考,时而记录下他的发现。他对每一个生僻字的处理都极其仔细,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解释的可能性。

几个小时后,吴教授终于完成了对这篇作文的全面注解。他为这篇作文准备了四页纸的详细注释,涵盖了作文中出现的所有生僻字,每一个字都有出处、解释以及使用的语境。最后,吴教授将这份带有详尽注释的作文连同原作文一起,提交回阅卷中心。

文理兼长的王云飞

王云飞以384分的成绩结束了高考,这个分数在江苏省竞争激烈的高考体系中表现相当突出。成绩放榜后,他成为学校和家长口中的“明星学生”,尤其是在语文科目中,他凭借那篇轰动一时的高考作文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早在《绿色生活》一文获得高分并登上报纸时,他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东南大学的招生团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契机。尽管东南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著称的高校,但他们决定主动联系王云飞,为他提供一个适合的成长平台。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东南大学的招生负责人通过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了解了王云飞的基本信息。他们发现,尽管王云飞以文学见长,但他对理工科也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建筑和工程相关的领域。

在成绩公布不久后,东南大学的领导通过学校教师向王云飞传达了他们的意向,并表示他们愿意为他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东南大学没有单纯地将他视作文学领域的潜力股,而是尊重他的兴趣和个人志向。

东南大学的这种态度给王云飞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收到北京大学的录取意向时,东南大学的领导也与他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他们详细介绍了学校在理工科领域的优势,尤其是在土木工程方面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同时还提到了学校对跨学科研究的支持。与北京大学注重学术声誉和文学氛围不同,东南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更加注重结合学生个人兴趣,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成长机会。

最终,王云飞选择了东南大学,这一决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他在面对他人的疑问时,仅仅提到过自己在填报志愿时已经与东南大学达成了口头承诺,而自己一向重视诚信。东南大学对他的尊重和理解,显然也影响了他的决定。

理工背景下的文学情怀

王云飞进入东南大学后,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在这个以理工科为主的学科体系中,他起初面临着不少挑战。从基础的工程制图到复杂的力学理论,每一门课程都需要严谨的逻辑和大量的实践积累。然而,他很快发现,这些看似与文学毫无关系的课程,实际上与他的古文兴趣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古典文献中关于建筑和工程的描述,与现代土木工程的实践并非完全割裂,而是有着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课程学习中,王云飞逐渐接触到复古建筑的设计理论和历史背景。他在查阅现代建筑资料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古籍中的记载,比如《营造法式》等文献。这类典籍中,关于木构建筑的尺寸比例、力学分布以及美学追求的内容,让他倍感兴趣。

在学校的实验室研究项目中,王云飞对复古建筑的结构设计投入了更多时间。他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古籍,寻找古代建筑工艺的资料。他发现,古文记载中对细节的描述和现代工程学中对结构力学的精确要求,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大学四年间,王云飞始终坚持自己的双重兴趣。他在土木工程专业课中稳扎稳打,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还成为老师眼中的学术骨干。

职业生涯的飞速发展

2014年,王云飞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综合表现,他顺利进入了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见习工程师。进入公司后,他被分配到多个工程项目中参与基层工作,开始积累实际施工经验。作为一名新人,他从最基础的现场管理和施工监督做起,每天在工地上穿梭,了解施工环节的每个细节。

见习期结束后,公司将他调配到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7-2项目的土建工程中,担任监理工程师。这是一个重点项目,规模庞大,要求极高。王云飞在项目中负责多个施工环节的监督和质量管理,每天与各类施工队伍、设计人员和项目负责人打交道,确保施工按照计划进行。无论是处理突发问题,还是优化施工方案,他都表现得从容不迫,受到项目团队的认可。

王云飞对细节的把控和对工艺的熟悉让他在团队中脱颖而出。在他的努力和团队的协作下,这一项目最终顺利完成,并荣获上海市优秀工程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还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三等奖。

凭借虹桥商务区项目中的优异表现,王云飞很快被提拔为上海分公司的营销经理。在新的岗位上,他负责洽谈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的投标方案,为公司争取到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工程订单。他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施工现场,而是扩展到了整个建筑项目的管理链条。

几年后,王云飞进一步被调任到宁波分公司,成为助理总经理。在负责项目的过程中,他经常要处理复杂的工程问题,组织团队研究施工方案,并与各级政府部门、合作伙伴进行沟通。

然而,2021至2022年的疫情让他的职业节奏被迫放慢。这段时间,他被隔离在家,虽然无法正常工作,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闲散无事可做。他利用这段时间重新拾起了自己从大学时代就热爱的文言文研究。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后,能够回到古籍中,成为他的乐趣之一。他将阅读到的有趣古文片段或自己的心得整理成文字,分享在社交媒体上。

高考作文中的“炫技”与争议

关于王云飞当年的那篇文言文高考作文,是否存在炫技的成分,这些年来一直被人们议论不休。有观点认为,大量生僻字的使用是在展示自己的独特才能,也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对古文知识的深厚积累。无论如何,高考作文中的“炫技”现象其实并不罕见,而且每年都会引发类似的讨论。比如,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公布就曾引起不小的争议。

这篇作文因为引用了大量冷门的名人名言以及一些不常见的词汇和表达,立刻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人质疑这样的写作是否违背了高考作文“普适性”的原则,认为这样的写作方式是“哗众取宠”,甚至有人直接质疑阅卷组的公正性。但浙江省阅卷组组长陈建新对作文的评价为,“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展开论述”。这种精确到句的写作逻辑和紧扣主题的能力显然不是普通考生随意拼凑能够做到的。无论引用的内容多么冷僻,文章整体的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这说明它是一篇经过深思熟虑写成的作文,而不是仅仅靠堆砌素材拼凑出来的文字。

《生活在树上》之所以获得高分,正是因为它具备了高考作文所要求的结构完整性、内容深刻性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创造力。这种用冷僻素材构建观点的写作手法虽然可能让普通读者觉得难以理解,但阅卷老师面对的是全国范围内的考生群体,他们需要判断的是文章是否符合题意,是否具备逻辑性,而非是否取悦大多数人。

回到王云飞的作文,其引发争议的点也在于生僻字的使用。有人认为这是“炫技”,也有人觉得这是“个性化表达”。无论哪种观点,都无法否认其作文的内容确实经过精心构思,并且最终通过了高考阅卷专家的审查。正如浙江高考的案例所示,不能因为“炫技”的嫌疑,就对作品本身的质量视而不见。即便这些写作技巧带有投机的成分,只要文章整体符合规则,就理应得到公正的评价。

参考资料:[1]龚修森.文言的绿色透视王云飞现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10(8):65-66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