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短剧千万条,“信息飙车”第一条

影视独舌 2024-10-25 11:20:20

没想到,最愿意在综艺里卷演技的,是微短剧演员!

作为首档探入微短剧生产幕后的综艺,《开播!短剧季》是传统广电以大屏经验切入微短剧赛道的新尝试。

由知名影视演员担任监制和表演导师,提供《杜拉拉升职记》《聊斋》《终极一班》《离婚律师》《包拯与公孙策》等5部长剧IP,以及为总监制宁静定制的《重返18岁之我是宁静》进行微短剧项目孵化,26位青年演员通过激烈的试镜角逐来争夺角色……

所有这些环节设置,都散发着强烈的“改造”信号——微短剧在这个舞台上,绝不允许粗陋,只能比长剧更卷,起码在演技上。

两期看下来,《杜拉拉升职记》和《聊斋》两部微短剧改编项目已初露真容。虽然编剧努力往其中加入了复仇、跳楼、重生、打脸等微短剧常见的元素,但很多微短剧观众给出的反馈,却是“味儿不对”。

不是说微短剧不允许演员“死磕”演技,也不是说对这两部长剧IP的改编不够“狗血”,而是为了让演员飙戏而定制的剧本,已经偏离了微短剧的节奏,看着让人急躁。

这就引出了一个在微短剧创作者和观众中流行的,对微短剧剧本的“说法”——信息量要大。有时候,也会表述为叙事密度高、情节密度大、情节节奏快……

那微短剧所谓的“信息量大”究竟指什么?为什么长剧IP改编这么努力地极致化,还是没办法吸引观众?

相较急着以“国产短剧疯了”“微短剧围猎中老年人”这样的论断为微短剧定罪,这才是从业者应该“低下头颅”探讨的专业问题。

微短剧的0帧起手

评价《开播!短剧季》,要基于对这档综艺的定位。

如果说,这是一档演技综艺,目标是展现并改善微短剧的演员生态,那《开播!短剧季》不仅是一档好综艺,甚至是档功德无量的综艺。

它让更多大屏观众看到,看似粗制滥造的微短剧背后,其实站着一群最不服输、最艰辛也最努力的演员。

他们没有明星光环、颜值特权,平均7天100集的拍摄周期,让他们甚至比普通打工人还要“牛马”。他们演微短剧是为了生存,但“草台班子”并不妨碍他们寻找人物动机、调动表演层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人物缝缝补补。

但要从项目孵化的角度来看,《开播!短剧季》还没能呈现出有吸引力的微短剧改编剧本。如果要从弹幕中,总结观众最直接质朴的负面反馈,那就是两个字“磨叽”。

明明都已经是反转又反转、强情感烈度的高光片段了,怎么会还是慢呢?

我们不妨把《开播!短剧季》中的几个表演片段,跟同类型的热播微短剧进行对比拆剧。

在《聊斋》的单人试镜片段中,给李沐宸、乔靖雯两位演员的是狐妖小月得以幻化人形的“出场戏”。

整个表演片段4分钟,先是小月发现自己幻成人形的惊喜,再是在与同伴乌鸦精的对话中表明追爱决心,之后是与乌鸦精的告别,最后是取得关键道具梳子后毅然奔赴红尘。

如果从长剧角度来审视,这是一个交代人物性格、动机的标准“出场戏”。

但放在同类型的古装微短剧中,这个开场就过于漫长了。我们不妨将这个片段,与今年第三季度头部爆款微短剧《桃花马上请长缨》相对比。

《桃花马上请长缨》的开篇就是女主宋惜惜的出场。画面中是她身披铠甲在战马上与敌军厮杀,画外音中是阿母要她隐藏军功,离开沙场嫁良婿的恳求。

紧接着镜头一转,到新婚之夜,丈夫战北望临行前发誓绝不纳妾,宋惜惜许诺在将军府等君归来。

镜头再一转,已经到了第二年,领战功归来的丈夫要娶女将军易昉入门当平妻,宋惜惜绝不让步,矛盾一触即发。

短短三个镜头组,交代了宋惜惜的真实身份和战力,交代了她隐藏身份下嫁,又交代了她婚后被丈夫背叛的遭遇。

所有这些情节,只用了2:06秒。严格意义上的“出场戏”,也就是第一个在战场上的镜头组,只有37秒。

也就是说,能让微短剧观众觉得紧凑的人物出场,只有30秒。30秒就要交代清楚人物身份、性格和行为动机。

像《聊斋》中小月出场那段戏,是为演员彰显演技设计的理想段落,放在微短剧开篇可能就很容易被观众划走。

信息量单靠对话?不,要靠叠加

除了在情节节奏上拼速度,爆款微短剧为了把高信息量在短时间内清晰表达,还习惯在提供信息量的方式上搞叠加。

就像上面提到的两个片段,《聊斋》中小月的出场戏,主场景就一个,信息主要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台词和妆造来传递;

《桃花马上请长缨》开篇2:06秒,场景换了三个,传递信息的方式则包括画外音、动作戏、台词、三套妆造以及三个不同场景呈现的空间信息。

《开播!短剧季》中的表演片段,受限于舞台形式,很难拓展信息传递方式。哪怕再大的矛盾冲突,都要靠演员用短兵相接的表演和台词来完成。这就很难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

以《杜拉拉升职记》改编的微短剧中,李沐宸和刘擎演绎的复仇对峙片段为例。

这场戏大概8分钟,是王伟发现杜拉拉手握他哥哥犯罪证据后,将她囚禁起来一起共进晚餐的戏。

这个情节,不可谓不癫。俩人的冲突从王伟质问杜拉拉为什么要报复他父亲开始,到他以杜拉拉妹妹的性命要挟她交出证据,再到松绑后杜拉拉给了王伟一刀;最后则是一对怨偶扭曲的互诉衷情。

整个片段矛盾翻了好几翻,每一次都要演员靠肢体语言、表情以及台词顶上去,这不是强情节的戏,是强情绪浓度的戏。对峙关系、上位下位不断变化,观众稍一走神就会因为俩人的关系变化,感到困惑。

那热播复仇微短剧中终极对峙场面,则是怎样的呢?我们以今年上半年被广泛讨论的《引她入室》为例。

这是一个正妻联手保姆、小三,给出轨并转移财产的丈夫下套,让他身败名裂、事业尽毁的故事。

丈夫陷入人生低谷后,回头找正妻复合,妻子则当着他的面,一一数出,她如何改造保姆让她设局下套,又如何一步步夺回共有财产。当丈夫恼羞成怒想要动粗时,妻子一拳把他撂倒,潇洒离场。

这也是一个场景的戏,但只有2分50秒。妻子用台词数下的每一桩算计,都有闪回镜头补充叙事;

背景音乐和音效则一秒都没停,有渲染情绪的,有提醒悬念,总之要全段都很热闹;

场景美术也相对讲究,这场戏在一个现代性建筑装置中进行,下面是水池上面是水幕,俩人在中间的走道对峙,有种高级的压迫感。

倒是演员的表演相对生硬,尤其是男主被动听训的肢体语言,除了大写的两个“尴尬”,似乎也解读不出什么。

总之,微短剧的信息量,是靠打开所有信息通道而实现的。在3分钟内,声、画、光、电、蒙太奇,能用上的法子都叠加在一起。不仅情节强度大,各种信息的叠加冲击也大。这样,才能抓住随时会走神的观众。

高密的小东西和时间杂耍

最后,还想说一说空间信息和叙事时间的问题。

《开播!短剧季》是舞台形式的表演,这就决定了它空间信息的受限,叙事时间也很难在一个场景内省略、跳跃,或者是闪回等等。

而这两方面,正是精品微短剧所谓“精品化”的重要体现。比如,十一期间引起广泛热议的红色题材微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

它呈现的空间,相比一般微短剧,信息密度就要大很多。红军翻过的雪山、扎营的草地,庆祝胜利的村寨,大爷爷穿越后来到的北京城,都有一种实在感。无数的小零碎件铺排出密度,也铺排出人物日常性格。

观众可以通过看这些高密度的细节,间接判断角色是什么人,什么性格。

这一般是长剧的手法,微短剧在可控成本下运用,效果事半功倍。

另外一个,就是时间结构的问题。其实,如果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时间跨度、时间速度和情节的疏密程度,对观众感觉上的快、慢,都有影响。而微短剧在叙事时间结构上是极度自由的。

就算是在长征题材中,都可以反复穿越。《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一共五集,就有五次穿越。

每一次穿越回去后,女主角经历的都是长征的不同阶段。女主为什么会穿越?穿越后为什么红军都对一身“未来感”的她毫无防备?为什么她会穿越到这些特定时间点?微短剧通通不用解释。

不用缝缝补补,用时间杂耍就能连缀起高光时刻,这也是微短剧提高信息量的一大法宝。

【文/卞芸璐】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