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者,世间生灵也。
生来独立,澄净通达,
傲然立世,如坦荡文人,
不喜阿附,偏爱豁达,
文人与猫,相似相近。
近年养猫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事实上,早在先秦时代,“喵星人”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礼记·郊特性》中有云:“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那时我国已经开始祭祀“猫神”了!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盘中,刻有猫的纹样,可见当时猫已经进入主流社会。
而在历代猫奴中,要数宋代文人尤爱咏猫、画猫和撸猫。
宋朝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和城市都邑的繁荣发达,是撸猫热的直接动因: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变高了,对享乐的追求与日俱增,猫也从“捕鼠于田间以饱自腹”的荒野猎手,一跃而为“睡美人于怀中鱼肉食之”的“主子”,成为权贵和富人们消遣和赏玩的宠物。
《咸淳临安志》中有记载:“都(南宋京都,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人畜猫,长毛白色者,名狮猫,盖不捕鼠,猫徒以观美。”这种舶来的波斯猫非常贵重,不吃老鼠,只能以“炙猪肝与食,令毛耏润”。中国有一条俗语“猫来穷”,看来里面也有吃穷的意思。
那养猫的宋代文人都有谁呢?
先说其中最出名的恐怕要数南宋大诗人陆游陆放翁。他写猫的诗,非常多,大概有20多首,其中很多是专门写猫的。比如:
执鼠无功元不劾,
一箪鱼饭以时来。
看君终日常安卧,
何事纷纷去又回?
翻译过来就是“你捉不到老鼠没有关系,我不会责怪你。每日的鱼饭我都会给你送过来,只不过看着你整天趴在那里陪我就好了,你干嘛又忙忙碌碌的来来回回呢?”,这首诗可以当做一个“猫奴”的宣言了。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于菟。
“小于菟”也是猫。于菟是老虎,小于菟的本义是小虎,但是也多用来指猫。(于菟音乌涂。)
当然,作为一名专业“铲屎官”,放翁不免也会发发牢骚。
狸奴睡被中,鼠横若不闻。
残我架上书,祸乃及斯文。
大意是:你只顾睡在被中,不捉老鼠,我的书怎么办?你说,怎么办?
甚矣翻盆暴,嗟君睡得成。
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
欲骋衔蝉快,先怜上树轻。
朐山在何许,此族最知名。
陆游自注: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又谓海州猫为天下第一。
很多朋友都听过这个故事,说猫是老虎的师父,教给了老虎很多本领,最后老虎忘恩负义想喫掉猫,猫爬到树上才幸免于难,老虎又求猫教给它上树,猫再也不肯了。从陆游的记载来看,这个传说早在宋朝就有了。
鹦鹉笼寒晨自诉,狸奴氊暖夜相亲。
穀贱窥篱无狗盗,夜长暖足有狸奴。
陆游他竟然用猫来给他暖被窝、暖脚。
风卷江湖雨闇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輭蛮氊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又:勿生孤寂念,道伴有狸奴。
晚年被罢官后,陆游家境窘迫,饥一顿饱一顿,看到自家主子跟着受苦,陆游写了一首诗来表达愧疚之意。有诗为证: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除了陆游,还是黄庭坚、曾几等。有诗为证:
乞猫(宋·黄庭坚)
秋来鼠辈欺猫死,
窥瓮翻盘搅夜眠。
闻道狸奴将数子,
买鱼穿柳聘衔蝉。
狸奴就是猫。一般情况下,古人说的狸就是猫。今天我们说猫奴是指人,养猫成癖的人。古人说狸奴指的却是猫,是对猫的爱称。
乞猫二首 其一(宋·曾几)
春来鼠壤有馀蔬,
乞得猫奴亦已无。
青蒻裹盐仍裹茗,
烦君爲致小于菟。
宋代文人雅士对猫的喜爱,直接传递给了明朝。明朝除了皇帝们大都是猫奴外,普通百姓也对猫喜爱有加。不过到了清朝,满族皇帝青睐能够帮助打猎的狗,猫在紫禁城的地位一落千丈,不过这没有阻碍民间文人对猫的追捧,咸丰年间甚至出现了《猫苑》这种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我们现在与猫为朋,聊以解忧,多是因为特立独行,落落寡合。爱猫,是因为在猫的身上看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