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不买5万手镯被赶下车:云南旅游业,要有危机感了

王新喜科技趋势 2024-02-19 05:29:39

文/王新喜

丽江强制购物又上了热搜。

最近,云南丽江,一女子和家人到丽江旅游,因一家五口不买5万手镯被导游赶下车。此事引发热议并快速上了热搜!有网友表示:“压力给了云南文旅局!”

据报道,田女士和家人在春节找了一家赴云南的旅行团,一共花费1.7万。

由于田女士担心中间出现引导购物环节,所以,在签订合同之前,再三与旅行公司确认:旅行团只是纯玩,不会强求游客购物。然而,旅行开始的第二天一大早,导游带着全车人径直走到一家玉器馆。

店里的导购一直推销一款价值5万元的手镯,车上游客都买了玉器,最贵的花了20多万元,全车游客买玉器,共花了80多万元。唯独田女士一家没买。

从玉器店走出来,店里的工作人员就将此事告诉了导游,而导游则表示,自己是公司排名靠前的销冠,如果不愿意购买,那只能下车,然后再次询问:“你确定不买是吗”?田女士的意愿也很坚决,就是不买!就这样,一家五口被导游赶下了车。

田女士也向旅行社和当地文旅部门反映了此事。给出的答复是:“那位导游现在正在接团,没有时间当面道歉。”

强制购物,田女士的遭遇是云南旅游业的老顽疾

强制购物,可以说是云南旅游业的顽疾了。田女士的遭遇可以说是历史的重演。在去年,7月20日的昆明,一辆大巴车上导游一上车就对游客说:“跟我走是一定要买东西的,放心不会让你倾家荡产的,如果不跟我走的,我现在立马将行李舱打开,你们下车,我没时间等你们了。”

谁知道整车的人都很齐心,大家一起下车了,在游客们的一致要求下,这名导游被撤换,行程得以继续。

在当时该事件引发了巨大的舆论效应,大量网友现身讲述云南被宰客与强制购物的心酸经历,也有网友表态“不再去”或者改变旅行计划去其他地方。

当时昆明市快速跟进,吊销了该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也吊销了导游姚某某导游证,给出了游客一个相对满意的答复。

从这次案例来看,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其他游客都妥协了,都买了,就田女士没买,一车游客没人为田女士一家发声,田女士处于一种被孤立的状态,田女士一家最后,直接买了从丽江出发的机票,提前结束旅行。

云南导游威胁游客的事情在去年频上热搜。去年7月,有网友曝出,知名的云南跟团游必去的特产店-翡翠,大量游客被带来一家翡翠购物店一个上午,不到时间不允许出去,而翡翠价格则是从3千到1万不等。

同样在去年7月,澎湃新闻报道,一女子在云南旅游,途中遭导游强制购物,并被威胁每个人必须买东西,不买就要被丢到无人区。视频中导游称,“今天只要我在你手里赚不到钱,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在去年3月,据湖南电视台报道,丽江一导游大巴上威胁侮辱游客:大不了老子不干了,我卖车卖房卖土地都要和你干到底。

去年3月,根据河南乡村频道的报道,在云南的非购物团未购买导游的土特产,游客与导游发生冲突。但当事人联系当地旅游团,未得到反馈。

而从网友曝光的案例来看,云南导游多次威胁游客、强制购物在引发舆论的关注与大量媒体的报道,这也引起云南省文旅部门的高度关注。

去年五一、十一,云南大理、丽江多个旅游城市遇冷,云南也曾经掀起一场“低价游”整治风暴,决心动真格。此前多位云南旅游业资深人士称,云南省严禁旅行社、导游在行程中安排团队购物。一份内部通知显示,该省要求7月27日开始严查整治,“全省统一行动”。

根据当时云南文旅局长的说法是:取缔“低价游”、整顿购物店,该市正在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做。

强制购物背后,利益链与商业模式顽疾

事实上,强制购物在云南旅游业屡禁不绝,原因在于当地旅游业的顽疾,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自己家人在做导游的,他们没有工资,全是指着游客买票和买东西提成,要理解下。

“你不买他就亏了。”

早前有业内人士就坦言:“因为成立旅行社是要缴存保证金及每年都要交管理费,当地旅行社增多造成行业无序竞争,很多小旅行社为了生存就推出低价团,这些团队基本都是亏本赚人气,赚的也是有关系的商户人头费,而且这些团队的导游基本没有最低工资,拿的是旅客消费后的回扣。”

从田女士的遭遇来看,五个人的参团费用一共是1.7万元,平均每人是3400元。从人均费用来看,田女士很大可能进的就是低价团,而低价团的商业模式,就全指着游客买票与买东西提成。

这种畸形的商业模式造就了很多旅游的乱象,因为旅行社和商家自己一分钱没拿到,就想尽一切办法搞钱,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云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想根治这些乱象核心,其实是要深挖云南当地各种旅游资源,形成配套打包模式与多元化的模式,包括度假康养、研学旅游、特色美食、歌舞节目等新形式,让游客有更多新的游玩体验,从中惠及旅游业资源产业链,改善旅行社的营收状况,形成可持续性营收的商业模式。

同时,也需要严控旅行社资质,合理配置旅行社,斩断旅行社和商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加强对导游的道德教育。

云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气候宜人,但因为很多导游强制购物,导致云南旅游业口碑持续下滑,很多人因为考虑到当地的种种乱象,而改了旅游行程与路线,这对于云南来说,是非常可惜,也是非常危险的。

云南旅游业,要有危机感了

旅游业是云南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根据云南公布的数据,2023年云南旅游人次达到10.42亿,总收入达1.4万亿元,尽管云南旅游业依然有着非常好的成绩,但云南旅游业,要有危机感了。

云南旅游业的问题是,整治一波之后,一段时间之后,各种强制购物乱象卷土重来,按下葫芦浮起瓢,无法根除,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总是有类似的历史在重演。

强制购物屡禁不止的背后,是云南旅游业利益链与商业模式出了问题,养导游的机制不变,此类现象就难以杜绝。

导游在其他环节赚不到钱,就必然要从购物中找补,但“强制购物本身是违法的”,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怎么把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整改,改变过度依赖购物团营收的现状,才能有可能打破当前的僵局与乱象。

治病要除根,在过去,每一次强制购物的新闻出现,都是在消耗云南旅游业的口碑与信任,这让很多原本想参加云南旅行团的游客或多或少会存在顾虑与压力,改变旅游行程。

原本山美水美的云南是一个让人感觉放松与度假的绝佳胜地,但如今,各种乱象正在透支云南旅游业的口碑,让越来越多的人转移了旅游目的地,从淄博与哈尔滨旅游的火爆来看,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在意旅游本身的体验。旅游城市的商业生态与诚信土壤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人重视了。

山美水美的云南旅游资源,不应该给人们留下这种印象,云南还需要靠旅游业吃饭,这需要有长期主义的经营方式,这类事件若一直无法杜绝,长此以往,对云南旅游业的营收将会造成很大伤害,如果越来越多人害怕去云南旅游的时候,到时候,云南旅游业恐怕后悔都来不及了。

云南旅游业,要有危机感了,旅行业的整改,是真的需要动真格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