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70年代的大寨,25张真实老照片,让人热血沸腾

历史图书馆 2024-11-29 16:12:34

一提到“农业学大寨”,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很少,而上点年纪的60、70后都很熟悉。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

大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解放前,这里可谓是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但是,大寨人有藐视困难、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他们依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全国各地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发扬。那么,70年代的大寨,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下面这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大寨。照片里的人们,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大寨最根本的精神。

站在山上俯瞰大寨,秋色正浓。一座座梯田,长着绿油油的庄稼,期间分布着一些村庄。照片中这些圆形蓄水池叫“支农池”,用来灌溉良田。

很难想象,昔日的大寨,还是一个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的小山村。经过大寨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把深沟变成了良田,坡地垒成了梯田,实现了粮食大丰收。

70年代,大寨村子里居民们的房屋,依山势修建,高低错落。墙壁上“农业学大寨”的红色标语十分醒目。高处矗立的是电线杆,村民用上了电,社员们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1974年,大寨人在虎头山上修建了团结沟渡槽。槽长120米,高度27米。它从杨家坡水库引水,通过团结沟渡槽送到附近十几个村子。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保障。

70年代,大寨人把七沟八梁建设成了高产的良田。照片中,大寨大队的女社员们,正在一块麦田里除草。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长势良好,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看了地里的庄稼,我们再来看看村子。村子里建起了成排的楼房,街道宽阔笔直。街角处,巨大的红色标语牌十分醒目。昔日的村庄换了新颜。

70年代,陈永贵正在和社员们探讨农业生产。贫农出身的陈永贵,出任大寨村的干部后,身体力行地做到了先干一步,带领大寨这个小山村从贫穷走向了富裕。

陈永贵和社员们在一座果园里,了解果树种植情况。看着刚从树上摘下来的又大又红的苹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973年,陈永贵的接班人郭凤莲,正拿着锄头和社员们在狼窝掌干活。她当过大寨铁姑娘战斗队队长后来是建设新大寨的带头人,领导大寨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70年代,全国掀起学大寨的高潮。照片中,考察团排着队来到大寨赴大寨参观学习。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和学习大寨人工作和生活。

大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对于代表团的到来,大寨人站在村口列队欢迎。人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自豪。“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直流传到70年代末,止于80年代初。

天气炎热,当地的干部为代表团带来了汽水等冷饮。那时候没有冰箱冷冻柜。把汽水瓶装在一个装有冰凉井水的桶里。照片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农田和菜地,以及远处的山坡。

70年代,大寨侯庄的村干部,热情地向参观的代表团介绍农业生产情况。看着地里长势良好的庄稼,他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在当时的大寨,活跃着一支宣传队。这些姑娘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她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们表演节目。她们用脍炙人口的节目,鼓舞人们的士气。

1971年,侯庄大队一处建筑工地上,村民们们正在紧张地劳动,墙壁是用石头垒砌而成。他们挑来土平整地基,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全国掀起学大寨的热潮。1973年4月23日,全国妇联主席到大寨视察。收到了大寨人的热情欢迎。在片中,看到不远处还有外国人的身影。

1971年,大寨农家院前景象。整齐的两层窑洞,宽敞明亮。窑洞的墙壁用石头垒砌而成,门口挂着宣传标语。由此可见,大寨的村民居住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

70年代,山路上走来一群女社员,她们是大寨铁姑娘。此时,她们肩上挑着一担担农家肥,送到田地里施用。她们不怕苦不怕累,女子也能顶半边天。

在村子前面,一条宽敞的大路即将修建完成。工地上,几台推土机正在紧张作业。不远处,丰收的玉米整齐地码放在院子里,黄澄澄金灿灿的。

1973年,秋收时节。大寨大队党支部领导成员来到打谷场上,看到丰收的玉米,每个人脸上都乐开了花。这是大寨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大寨村的晒谷场上,丰收的玉米摊在水泥地上晾晒。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仓廪实而天下安。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70年代,大寨菜园里的西红柿熟了,几名女社员正在采摘又大又红的西红柿。那时候的蔬菜,很少施用化肥和农药,真的是纯天然的绿色蔬菜。

陈永贵带领大家克服自然环境的困难,开辟了梯田,并修建了水渠,从而显著改善了大寨村的现状。大寨村的粮食产量逐渐提高,陈永贵也因此先后当选为模范代表。

在大寨的实验室里,农业技术员正在做土壤成分分析化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育种,科学种田,才能保证土地上的粮食获得高产。

70年代,大寨大队日托班的孩子们放学了,他们背着小书包走出教室。有了日托班,社员们就能腾出时间来,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70年代,大寨公社新房建设工地,一栋两层楼房拔地而起,房屋宽敞明亮,门窗古色古香。一名工人正挑着水桶从房前走过。

70年代,大寨社员们正在打谷场上忙碌着,房前码放着成堆的玉米。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结束语:回看70年代大寨老照片,瞬间让人回到了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大寨最根本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是中国农民最突出品质的象征!

2 阅读:444
评论列表
  • 2024-11-29 19:38

    梯田在中国至少有千年以上历史。大寨没错,可惜没有医生,更是没有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