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IOTTE-J1-AiNA限定款降噪真无线耳机体验-TDS...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4-07-21 19:20:43

AVIOT TE-J1-AiNA ANC TWS (Limited AiNA THE END Ver.) - TDS REVIEW

アビオット TE-J1-AiNA ノイズキャンセリング完全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402 进行。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AVIOT TE-J1-AiNA: IV (Recommend)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 | TDS ANC Pyramid:

AVIOT TE-J1-AiNA: In-Ear Fine Level

这是 AVIOT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一个产品。

在过去几年的音频新闻节目中,我们曾经多次介绍过这个隔着海的品牌,长续航、高码率、多种单元架构、不流俗的设计语言等等都是它产品线的特点。作为一个还不被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熟悉的品牌,你也很难在简中互联网上找到很多 AVIOT 的产品评价内容。这也是 KT 第一次长时间使用 AVIOT 的旗舰产品系列,正好今年 AVIOT 有了自己的海外购旗舰店,或许关注的人数会变多一些。

本篇文章涉及的 TE-J1-AiNA 是 TE-J1 的联名限定版本,在提示音、设计以及声音预设的方面或许与常规版本存在一些差异,提请注意。感谢 V 版在休息时间帮忙在 Biccamera 抢购到这一版本的最后一批货,在半年以上的使用后,让我们现在开始吧。

包装与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

包装设计与大多数国内的 TWS 风格有所不同,TE-J1-AiNA 的包装通体黑色,精致程度相当高。这个版本是 AVIOT 与日本歌手 AiNA THE END 的联名版本,从调音、设计、包装等多个方面都有变化。国内或许对于 AiNA 的了解或许大多来自于组合 BiSH 和 AiNA 为《机动战士高达:水星的魔女 S2》所唱的 ED。在这个版本的 TE-J1 上,你能看到很多这位音乐人的设计元素。

包装内的配件包含三对耳套、一条 USB-C to USB-A 短充电线。

耳塞套是高度较矮、略呈椭圆的半透明状态,有一定的热塑性,非常柔软,表面摸上去类似更薄一些的 AZLA Crystal 或者 Softears UC Tips。对于耳道口的接触力度相对较大,但是不会像前两者那么容易沾灰尘。

设计、佩戴表现与声学结构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

通贩版本的 TE-J1 有四种配色可选,白色、黑色、蓝色以及绿色,前两种表面是无植绒的“环保皮质”,后两种则为织物。蓝色的官方名称为 Navy,即海军蓝,实际观感是偏深、饱和度较高且有一定灰度的状态。绿色则实际名称为卡其色,看上去近似于豆绿色,会稍微浅一些。而 AiNA 限定版本则是黑红配色。

充电盒的设计跟常规的 TWS 完全不一样,看上去更像是某种首饰盒。它的开盖逻辑像是翻开某种皮夹子,磁吸力度适当。整个 TE-J1 的设计理念就与对称没有太多关系,无论是充电盒盒盖的形状亦或是整体的造型设计,甚至包括耳机在盒内的放置位置等等。这个联名合作版本的充电盒表面是植覆了一层厚厚的天鹅绒,摸上去手感相当不错。在盒顶有一个镶了金色圈的镂空孔位可以看到盒内的 LED 指示灯。由于这个孔位于靠角落位置,所以你也可以穿一根绳子上去防丢。而 USB-C 充电口则位于盒子的右侧面。

翻开盒盖,你会发现植绒表面的内部其实是一整张皮子,联名款内部会有一个特殊的艺人 logo。盖子没有任何的铰链结构,全部依靠于最基本的皮革弯曲+磁吸装置进行开合。在盒盖内侧顶部金色盖上,专门有一条橡胶用于缓冲从而降低耳机与盒子之间接触磨损。盒子的主体是将塑料嵌入皮革中。耳机在盒内趴着,磁吸力度较大,同时也易于取出。盒内的空间对于常规尺寸的耳套有一定兼容,尝试了 AZLA SednaEarfit Max Standard、索尼哥套、SoncieMeory 茶杯套、JVC FX10 等耳套均无问题,只是需要主要搭配的第三方耳套不能过长(如 SednaEarfit Origin 等)。

耳机本体是无柄的 buds 形态。腔体主要材质为金属质感的塑料,通体红色,前后腔之间有一处亚克力开窗,可以看到内部零件以及 LED 灯。前后腔体之间的缝隙比较细,但是均匀程度还有待提高。导管为 Y 轴稍长的椭圆形,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它的大体结构是基于传统的类定制 IEM 造型进行优化后得来的,所以腔体内侧与耳甲腔之间的贴合性比较高。

腔体大小大概介于 WF-1000XM4 和 WF-1000XM5 之间,但是它靠上部分是相对于耳廓悬空的状态。对于一部分耳廓偏小的人群来说,TE-J1 是可能顶到耳廓边缘的,但是由于靠下部分的结构适配,大多数人能够以比较稳定的状态佩戴。由于腔体饱满度的缘故,也不建议侧躺佩戴,会出现顶到的情况。

TE-J1 全系型号均支持 IPX4 级别防泼溅,对于小雨和常规运动汗水等有一定抵御能力。

腔体表面可见四处开孔,分别位于腔体内侧、腔体内侧导管基座连接处附近,以及两处面板上的大开孔,大抵用于气压平衡和收音。

操作与软件端功能 | Control & APP

TE-J1 的操作主要依靠耳机面板上的触摸识别实现,支持对于单击、双击、三击以及长按等动作的识别,而前三种操作都是可以自定义的。默认单击为播放控制,右侧双击下一曲、三击上一曲,左侧双击降低音量、三击增加音量,左侧长按为语音循环,右侧长按为降噪模式切换。基本上在耳机端你就能完成大部分的操作。TE-J1 的操作反应速度还是相当快的,也不会有很高的操作识别错误率,仅在三击操作时有一定概率识别 bug。语音反馈速度也很快,比较跟手。

语音提示方面应该算是 AVIOT 的传统优势了,TE-J1 的语音清晰度和音量都足够出色,不会有听不清、指示不明确的问题。对于 TE-J1-AiNA 这个联名版本来说,它所有的语音提示均由 AiNA THE END 本人录制,很多 AVIOT 的联名产品均会邀请联名 IP 的歌手或者声优进行配音录制,这已经是惯例了。有趣的是,左侧的长按操作似乎无法对应什么功能,只是一些 AiNA 本人录制的语音片段的调取。比如你可以听到不同语气的“うまあんどうま”等声音片段随机播放。说实话,我不是 AiNA 的深度歌迷,所以也并不明白这些语音片段指代什么意思……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AiNA 版本没有其他语言的语音提示可选,而其他版本则有多语言支持,可以到 app 里进行切换。

AVIOT 有两个 app 来对应自己的产品序列,对应 TE-J1 的是一个叫做 AVIOT Sound Me 的app。在这个 app 中,你可以进行固件更新、操作自定义、模式切换、低延迟模式开关、位置定位以及 EQ 设置等操作。UI 设计相对简洁,默认语言为英文。比较奇怪的是,AVIOT 把降噪细分调节放到了“Sound Setting”中,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耳机的位置寻找是基于读取配对时的位置信息来进行的,需要结合 Google Maps 服务完整使用。

降噪/通透/通话 | ANC, Transparecy & Call

TE-J1 的降噪默认有三档以及一个单独的抗风噪档位。说是三档,其实体现在 UI 上是无级调节。在最高档的降噪设置下,TE-J1 对于稳定低频噪音的屏蔽还是有明显感知的,不过深度与一众降噪旗舰还有明显的距离,大约是 Fine Level 靠后、Medium Level 靠前的水平。它的降噪频宽覆盖也不是特别广,尽管你能够听到对于人声低音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平均深度并不高,它在人声嘈杂的环境中并不会给你非常明显的人声抑制效果。不过得益于没有高频增噪以及腔体相对较大,在搭配合适的耳套之后,TE-J1 会有相当不错的高频隔音能力。综合来看,它的降噪感知在千元附近的价位没有太多优势,只能说可用、能用。耳压感在近期的新型号中同比也属于有所感知的。

抗风噪打开之后,默认的档位调节会禁用掉,而感知到的降噪深度会来到相对较低的档位,此时对于风噪的屏蔽能力确实相当不错,即使时放到一众降噪旗舰中也可圈可点。

通透模式方面,TE-J1 的通透模式自然度表现中规中矩。同样有三档,在最高一档下,你能听到中频以及中高频的一些突出,自然度并不很好,语音可用性还 OK。在调节到 60% 及以下之后,全频段的自然度开始有所提高,不会有明显的中频突出感了,只是整体的声压会比较低。好在,各种档位下,它的底噪控制得都还不错。

通话表现方面,TE-J1 搭载了四颗麦克风。在运营商通话场景,它的通话稳定性表现良好。收音的音量适中,清晰度还不错。通话降噪的算法对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不算很大,噪音削减程度适中。总体表现在 buds 形态 TWS 中属于相对不错的。

综合来看,TE-J1 在抗风噪能力、通话综合表现以及底噪控制等指标上表现优秀,但核心的降噪深度、频宽覆盖以及通透模式的总体表现在千元价位并不算有优势,甚至一些更低价位的产品也有明显更好的降噪综合体验。最后 TE-J1 在 TDS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的位置是在 In-Ear Fine Level,并在此档位位置稍靠后,比 Medium Level 还是有更加明显的感知的。

信号与续航 | Connection & Battery

信号稳定性方面,作为搭载 LDAC 的设备,我们依然对于它在两种模式下的信号进行了主观测试。

信号优先/最佳效果模式连接标准测试设备 Xperia 5 III 的状态下,在 WLAN 关闭的情况下卡顿丢包情况比较少。距离三米且隔承重墙的状态下也不会有卡顿的明显增加。不过开启 WLAN 之后,卡顿次数会有所增加。

设备不变,切换至音质优先模式。在信号密集区域打开 LDAC 音质优先会出现影响聆听流畅的卡顿问题,而行进中或者在开启 WLAN 的情况下基本上就很难在音质优先模式保持稳定了。这段时间我在常速列车、高铁、地铁、公交以及骑车五种行进状态中都尝试过,都无法在音质优先+ WLAN 开启状态下保持稳定不卡顿的播放。这点非常可惜。好在信号优先状态下,它的声音风格以及优秀的声音素质并没有明显缩减,日常使用信号优先/最佳效果即可。

而切换到 AAC 之后,无论 WLAN 开启与否,Xperia 5 III 与 iPhone 14 的测试结果都是足够稳定的,也能在保持相当距离的情况下确保信号流畅。

延迟方面,TE-J1 支持低延迟游戏模式。在默认的状态下以 LDAC 编解码器连接 Xperia 5 III,进行流媒体视频和本地视频观看,它的延迟大概控制在正常语速不到半个字的程度。游戏模式开启后,此时延迟……并没有明确感知到有啥区别。即使是默认状态基本上流媒体场景是可以做到常规语速跟得比较紧了,但是这种低延迟开启前后感知区别偏小的情况,也挺少见的。

它也支持双设备连接,不过在不同系统、蓝牙版本、编解码器设备间切换的流畅度并不算很好。

续航方面,官方宣称 TE-J1 可以实现单次续航 9h、结合充电盒一共 28h 的续航。单次续航较长一直是 AVIOT TWS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也支持10分钟快速补电的功能,可以换来一小时的续航。

个人经过标准流程测试下来,开启主动降噪不开启游戏模式,以 LDAC 编解码器信号优先连接 Sony Xperia 5 III,以50%音量连续播放流媒体音乐(Apple Music Lossless)、播客节目(小宇宙),仅耳机续航为7小时33分钟,关闭主动降噪后有着明显的续航增加。基本符合官方描述标称值。

扬声器、编解码器与声音模式 | Driver, Codec & Sound Modes

TE-J1 搭载了一圈一铁的混合架构扬声器单元。一颗直径为 10mm 的动圈负责低频,一颗动铁负责中高频,无论是全尺寸动圈还是这颗动铁,单元素质本身都是相当过关的。

支持的编解码器为 SBC / AAC / LDAC,而 app 中提供的声音模式功能较为完善,这里简单进行一下介绍。

默认的档位叫做 bypass,不经过额外的滤波器,十分直观。预设的声音模式还额外有五种,以及两个自定义空位。

Warm 会给中低频的氛围有所增加,弹性也会更好,而中高频和极低频会进行减弱。总体听上去音色是偏暖一些,中低频过渡频段更加饱满。Bright 则通过拉低中低频响应、增加高频增益,来实现更薄、更亮的声音。Vocal 模式则会相对突出中频和中高频,减少两端。Relaxed 则通过减弱极低频和高频,听上去动态有所减弱,不会有明显的尖峰突出。Bass Boost 则如同起名字那样,会对于中低频进行增强。

除去这些预设,在 Sound Me app 中,你还可以实现对于十个频率点的 ±5dB 均衡器调节。

下面的声音描述将基于 TE-J1-AiNA 版本的 LDAC 音质优先连接、默认耳套、声音模式Bypass 状态下得出。再次提醒,TE-J1-AiNA 的调音与 TE-J1 可能有所区别。

声音主观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低频量感适中略偏少一点,厚度和饱满度都偏薄,下潜能力相当好,弹性适中。收放速度较快,保留有轻度的残响。氛围烘托有轻度的晕染感,不会有浓郁感。它的低频听上去是明显比大多数当今的 TWS 要少的,有些薄,但是并不会有质感偏干的问题。质量和层次感非常好,但是能量感不会很凝聚。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不会有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厚度不算突出,距离控制在一个比较合适的程度,口型大小比常规要稍微小一点,精致程度相当高。线条刻画的重视程度要高于质感表现,TE-J1-AiNA 的人声听上去十分清亮,注重精细的线条并且有着充足的细节。对于女声的表现应该可以说是它的优势点,对于各类声线的女声包容度较高。而男声的表现会更加偏向于声线不过分厚的类型,它在表现一些粗厚声线的时候会有着偏少、偏小的颗粒感,但是也并不是顺滑程度很拔尖的类型,主要还是因为中低频能量不太够。音色渲染在两端会有一些,但是不会过分扭曲音色,它的人声听上去有所偏向更多还是因为能量分布的缘故而非引入了很多的音染。喉音位置比标准状态会稍微低一点点,气声比例稍多,齿音有所打磨,但是仍然在一部分曲目中可以听得到。人声的通透程度非常高。

乐器方面,同样是线条的重视程度更高,但是这个倾向不像人声那么明显。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竖琴等都有着抓耳的听感,音色的华丽程度较高,拉拨弦的细节也比较充足,稍有拱出的感觉。大提琴的形体感比较扎实,但是会略偏薄一些,属于比较精干的类型。铜管类的气势感会有所缺少,需要亮度的小号等有着比较突出的亮感。木管类中,单簧管、双簧管等会听上去略偏薄,但是笛子类则有着很出色的空气感。乐器的泛音充足,自然度会有点不够,像是有一点强调感。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适中,Snare 收放速度较快。镲片类会比较亮,也稍带一些刺激感,不过并不是金属感溢出的那种样子。

高频的亮度是比较高的,也有一些尖峰的突出,它是高频素质和“素质感”都拉得比较高的类型。极高频延伸在 TWS 耳机里相当好,滚降也没有过早、过快。

作为混合单元架构的耳机,TE-J1 的空间感表达是规模不算很宽阔的类型,声音也有一定的“高度感”。在我所听过的圈铁 TWS 中,它属于结像稳定程度比较高的例子,但仍然与单单元的坚实中心成像不是一回事。人声与乐器的分离度不错,整体感会稍微有些受影响。解析能力突出,它的信息量水平跟一些五六百元档的有线入耳耳机比起来其实也并不算差,同时有着比较明显的“解析感”拔高。动态表现适中,瞬态还不错(尤其是中高频)。

总结评价与玩法建议 | Summary & Recommendation

在 bypass 模式下的 TE-J1-AiNA,对于一些不是很注重 bassline 的电子乐风格表现出色,对于女声和清亮男声有所爱好的人群来说,也能有符合自己喜好的人声表达。进而,对于 Synth Pop 以及大部分的 Teen Pop 和女声为主的 RnB 曲目,它都能提供一个干净、高素质的表现。对于现在很多欧美流行作品的回放,在不经过比较的情况下,TE-J1-AiNA 这个状态反而有着并不缺乏的低频——这与当下的制作审美也有关系。Acoustic 大类中,除了大提琴、大号、簧管类以外的乐器,它的表现是非常抓耳的,所以一些中小编制的器乐作品,在不出现或者不很重视上述乐器的情况下,也是适合聆听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TE-J1-AiNA 在默认 bypass 状态下的声音是有些刺激的,能量分布也不算很平衡。为了提升耐听度,在它出色的声音素质之上获得更好的风格适应性以及平衡度,这里也有一些建议。

首先是均衡器方向的建议,在预设的几种方案中,我会建议你使用 Warm 模式来获得更广的流行乐适应性,很多摇滚或者注重 bassline 的电子乐类型也可以考虑它。或者 Bass Boost,用于期望获得更加浓氛围感的用户——但是即使是 Bass Boost 开启之后,它的低频也绝对不算“偏多、偏厚”的类型。聆听 Ambient、New Age 以及一些民谣曲目时,Relaxed 模式也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听感。不过,TE-J1 的通贩版本理论上就比 AiNA 版的更加普适,所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

其次是耳套的搭配,得益于盒内的空间足够,你可以给 TE-J1 安装各类常规第三方耳套。在几个月以来的搭配中,我个人建议搭配 AZLA SednaEarfit Max 系列或者 JVC FX10 系列。前者用于保持足够通透度的前提下将全频段的平滑程度有所改善,后者则对于低频有所补足。

综合来看,TE-J1 的声音素质在 TWS 耳机中属于相当有优势的一个,在设计上颇具亮点。AiNA 版本声音风格默认状态下稍显刺激,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校来获得更加舒适的听感。降噪水平在 Hi-Fi 厂商 TWS 中属于中等偏上,不是特别拔尖。显然,作为已经上市颇久的产品,TE-J1 在完成度上并没有 ATH-TWX7 那样面面俱到,但是依旧具备很好的底子。有出色的产品质感和声音素质作为保障,TE-J1-AiNA 是可以推荐给一些具备听音经验、试图寻找高素质 TWS 的玩家,而通贩版本的 TE-J1 则更具普适性。在目前 AiNA 版本已经售罄的情况下,国内 AVIOT 官方店铺提供的四种颜色通贩版本是适合于重视声音表现、降噪需求没有那么强的读者的。

KingTsui, TDS Studio.

July 2024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TDS REVIEW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