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时期成汉皇子互相攻杀,只因开国皇帝目光短浅,下错一个决定

峯言峯语尔 2025-01-16 14:09:19

〖~~~《·引言·》~~~〗

都说两晋时期的十六国乱,但是没想到有这么乱。

光一个国家的历史,都能让人看得头大。

两晋时期的一个小国,换皇帝就像是赌场里的“轮流坐庄”,在短短十几年间,竟然换了四个皇帝,真可谓是“轮流坐庄”。

而这一切的开端,只是因为开国皇帝目光太短浅。

这个小国最初叫做成,后来又改称汉,所以历史上称它为成汉,它是两晋时期的十六国之一。

立侄子为太子,埋下祸根

公元4世纪初,正是“八王之乱”最激烈的时候,许多老百姓为了躲避战火和灾荒,逃到了蜀中,成为了流民。

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氐族,他们从殷周时期到南北朝时期,分布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主要从事畜牧和农业。

他们大量接受汉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说汉语,穿汉服,用汉族的文字,甚至用汉族的姓氏,到了两晋时期,他们和汉族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其中,生活在蜀中巴山一带的氐族,又被称为巴氏。

巴氏族中有一个首领,名叫李特。

他为了反抗当地官府的压迫,联合了进入蜀中的流民,反抗朝廷。

朝廷派大军来围剿,李特和他的次子李荡战死。

但他的三子李雄最终在公元303年攻入了成都,被群众推举为成都王。

公元306年,李雄登上了皇位,国号大成。

李雄的皇后姓任,没有生儿子,李雄的十几个儿子都是庶妃所生。

李雄的哥哥李荡死后,李雄就把李荡的儿子李班收养过来,让任皇后抚养。

公元324年,李雄已经做了十八年的皇帝,但还没有立太子。

群臣都劝他在自己的儿子中选一个,但李雄却说:“我哥哥是先帝的嫡子,既有才能又有大功,可惜在事业即将成功的时候英勇牺牲了。我常常怀念他。按理说,这个皇位应该是他的,我只是暂时担任。所以,我要立哥哥的长子李班为太子,让他继承先人的事业。而且,李班仁孝好学,一定能够不辜负死去的先烈。”

李雄的叔叔,太傅李骧和司徒王达,都劝他:“古代的先王立嗣都是立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了明确名分,防止有人篡位。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太多了,你可要三思啊!”

但李雄表示不听,坚决立李班为太子。

立侄子做太子,实属罕见。

就是因为太罕见,所以就会根基不稳。

乱世做不得君子

要说李班这小伙子人还是真不错,待人谦恭有礼。

所以李雄每次和群臣商量大事,都会让李班参加。

公元334年,也就是大成玉衡二十四年,李雄头上长了个恶疮,把以前战争中的旧伤都给引出来了,身上好几处都化脓了,味道那叫一个难闻。

他的那些儿子们都躲得远远的,只有太子李班,日夜不离地照顾他,有时候连续几天都不换衣服。

李雄头上的疮里面都是脓,疼得要命,又没法排出来。

李班就亲自用嘴吸,一点一点把脓吸出来,脸上连一点厌恶的表情都没有。

李雄看了,心里那个感动啊,觉得自己立李班为太子真是立对了,这么好的人将来做了皇帝,国家肯定能更强大。

没过多久,李雄就去世了,太子李班继位。

李雄临终前留下遗诏,让大将军建宁王李寿辅佐李班。

李寿是李雄叔叔太傅李骧的儿子,曾经南征,为国家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他是李班的堂叔,所以李雄让他来辅佐李班。

李班登基后,把政务都交给了李寿和司徒何点、尚书王环他们,自己则遵守古礼,在李雄的灵前守孝,对外面的事情一概不闻不问。

李雄有个儿子叫李越,被封为车骑将军,驻守江阳。

李雄去世后,他回成都奔丧,对李班继位非常不满,觉得自己和其他十几个兄弟,哪个不能做皇帝,偏偏要让伯父的儿子来继位!

于是他和弟弟安东将军李期商量,想把皇位从李班手里抢过来。

李班的弟弟李玕听到了一点风声,赶紧告诉了哥哥,并建议李班下诏让李越回江阳,任命李期为梁州刺史,镇守葭萌。

但李班性格优柔寡断,觉得李雄还没下葬,不忍心就这样赶走李越和李期,想等葬礼结束后再说。

他还劝李玕:“我们都是兄弟,应该互相信任,不能有隔阂,让别人看笑话。”

李班见李玕还是不高兴,怕他惹事,就让他带兵去涪州镇守了。

但他没想到,他算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

他真心待人,可别人却不一定真心待他。

一天夜里,李班照常去李雄灵前上香,结果李越带着士兵闯进来,就在李雄的灵前把李班给杀了。

李班六月登基,十月就遇害,只在皇位上待了四个月,还大部分时间在守灵。

看来在乱世做君子还是很危险的。

李班的弟弟李都,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当时正好来看哥哥,也一起被杀。

李班一死,李雄的亲儿子们就开始争皇位了。

杀李班是李越和李期合伙干的,但谁来当皇帝呢?

这兄弟俩倒客气起来了。

按年龄,李越应该当皇帝,但他却说是李期是任太后养大的,虽不是亲生的,也算嫡子。

最后,李期做了皇帝。

至于李班,被追封为戾太子。

李家大乱斗

这时候又出幺蛾子了。

李特还有个长子叫李始,才能不如弟弟李荡和李雄,但不影响他看不起侄子们。

尤其在李越和李期杀了李班之后,他被派去代替李越守江阳,自己却连个王位都没捞到。

他很不服气,就写信给李寿,想拉他一起起兵反对李期。

但李寿觉得自己势力不够,哪敢造反啊,所以就没答应。

李始接到李寿的拒绝信后,气得要命。

他又怕李寿去李期那里告他,就先发制人,反而诬告李寿要造反,想让李期杀了李寿。

但李期还想利用李寿去对付驻守在涪州的李班的弟弟李玕,所以没答应。

接着,李期就命令李寿去攻打涪州,干掉李玕。

李寿接到命令,不得不去,但他也留了个后手,先派人通知了李玕。

等李寿慢吞吞地带着大军到了涪州,李玕早就投奔东晋去了,还被东晋成帝封为了巴郡太守。

李期一看,没杀掉,赶跑了也算是赢了吧,就顺势让李寿留在涪州,还加封他为梁州刺史。

看看李家的这些兄弟叔侄,一家人的心眼乱飞,看得人眼花缭乱,名字都不好记。

李期通过政变上台后,心里清楚得很,自己这个皇帝位子坐得不太稳,总担心有人不服,起来造反。

他有个侄子叫李载,被封为尚书仆射、武陵公。

李载这小伙子学问好,人缘也不错,年纪轻轻就名满全国。

李期一方面是嫉妒他,另一方面也防着他,竟然诬陷他谋反,把他给杀了。

没过多久,李期的哥哥李霸和弟弟李保,都莫名其妙就死了,大家都说是李期下的毒手。

接着,他又把安北将军李攸也毒死了。

李攸是李寿他爹的养子,看起来,李期的刀子渐渐指向了李寿。

李寿是个能人,跟着李雄打天下,是李雄的得力助手。

史书上都夸他“征伐四克,辟国千里”,“号为贤相”。

看到李期这一系列动作,李寿自然要提高警惕。

他驻在涪州,是个边关要地,每到该去成都的时候,他就假装接到边关急报,说有敌人来犯,不能离开,这样就能避开去成都。

李寿不去成都,李期就派中常侍许涪去看他。

许涪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么几次三番的,李寿要是还看不出来这是来探听虚实的,那他就白混了。

巴西有个叫龚壮的处士,他爹和他叔当初被李特干掉的,他一直想报仇。

李寿听说了他的名气,几次请他出山做官,他都拒绝了。

但他却去见了李寿,愿意以平民身份帮李寿。

李寿把李期想害他的事儿跟龚壮说了,求他出主意。

龚壮趁机劝李寿:“巴蜀这块地儿本来是晋朝的,巴蜀的老百姓也都是晋朝的臣民。您要是能放弃小利,追求大利,带兵打下成都,然后向晋朝称臣,做个长期诸侯,那谁不愿意为您卖命啊?这样不仅能躲过眼前的麻烦,还能造福子孙,名留百世呢!”

李寿听了龚壮的话,决定先发制人,对李期发起攻击。

他和长史罗恒、解思明等人商量,伪造了一封信,说是李寿的妹夫任调从成都送来的,信中说李期正调集大军打涪州。

李寿把信公开,部下都很生气。

再加上李期越来越暴虐,杀了不少人,把人家的财产和女人都抢进宫里,弄得民怨沸腾。

李寿一下子就召集了一万多人。

他派李奕打前锋,出发前还许诺,打下成都后,城里的东西放开给你们抢。

李寿带兵多年,纪律严明,大军悄无声息地到了成都。

而李期和李越还在城里花天酒地,一点都没察觉。

李寿的大儿子李势当时在禁军里,李寿事先派人通知了他。

等大军一到,李势就开门迎接李寿。等大军到了宫门口,李期才发现,但已经晚了。

李期派侍中去李寿营中慰劳军队。

李寿提出,要李越、尚书令景骞、中常侍许涪等人“怀奸乱敌,谋倾社稷,大逆不道,罪该万死”,让皇帝把他们杀了。

李期这时候也保不住自己,只能照办。

于是李越等人的脑袋就被送到了李寿营里。

李寿带兵进宫,假传任太后的诏书,废了李期为邛都县公,先把他软禁起来。

然后放士兵在城里大抢特抢。

城里的百姓原以为来的是正义之师,没想到这些人也是一路货色。

士兵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成都城里那几天就像人间地狱,乱了好几天才平定下来。

李雄的儿子们都被杀了。

李期叹了口气,说:“从皇帝变成小县公,还不如死了呢!”

然后就上吊自杀了,也是刚。

他这个皇帝只当了三年。

李寿还算给他面子,按王礼葬了他,谥号幽公。

戾太子李班被追封为哀皇帝。

那个给李寿出主意的龚壮,终于报了父叔被杀之仇。

不过他没跟着军队来,所以李寿派人带着礼物去请他,想拜他为太师。

使者到了巴西,送上礼物和聘书,但龚壮都拒绝了。

后来使者传达了李寿的意思,不让他当官,只作为朋友和老师,龚壮才答应了。

现在,李寿得考虑国家的前途了。

罗恒、解思明他们坚持原来的计划,劝李寿自称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向晋朝称臣。

但李寿的妹夫任调、司马蔡兴、侍中李艳这些从龙之臣心想开什么玩笑,这么辛苦支持他不就是想跟着沾光吗?必须得当皇帝。

两边人争论不休,李寿也没了主意,最后只能求助于占卜。

占卜的大师一来,摆弄了一番龟壳和蓍草,最后说:“你可以做几年皇帝。”

任调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哪怕当一天皇帝也值了,何况还有好几年呢!”

解思明却反驳说:“几年皇帝,怎么比得上世世代代的诸侯呢?”

两派意见还是统一不了。

最后,就看李寿怎么决定了。

李寿摸着胡子,引用了《论语》里孔子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话虽然用得不太对,但意思很明显,能当皇帝让他死都行,他就是想当皇帝。

看来李家都是十足的皇帝控,一个当不了皇帝自杀了,一个冒死也要当皇帝。

公元338年,李寿登基做了皇帝,把国号改成汉。

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来的大成朝廷官员,该撤的撤,该降的降;李寿的心腹自然是要升官发财。这些就不细说了。

那时候,中原大部分地区都被后赵控制着。

后赵的国王石虎派使者来祝贺李寿登基。

李寿就派散骑常侍王暇和中常侍王广去回访。

这“二王”回来后,带来了石虎的一封信,提议两国结成同盟,一起对付晋朝。

后赵从陆地上进攻,李寿派水师沿长江东下,两面夹击,如果灭了晋朝,赵、汉两国就平分天下。

李寿看了信,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开始修造战船,整顿军队,训练士兵。

他还任命尚书令马当为六军都督,给了他很大的权力。

粮食和物资也都准备充足。

李寿挑了个好日子,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

李寿带着群臣站在岷江边的看台上,看着舰队浩浩荡荡地开过,旗帜飘扬,武器锃亮,士兵们经过时大声欢呼,场面非常壮观。

李寿摸着胡子,笑得合不拢嘴,好像江南已经在他掌握之中了。

解思明却在这时候给他泼冷水,说:“我们国家小,兵力弱,吴、会(江苏、浙江一带)那么远,又险要,我们只有七万士兵,要想取胜可不容易。”

李寿一听,也有点犹豫,就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

这时候他的老师和朋友——龚壮说了:“陛下和胡人(北方少数民族)结盟,怎么比得上和晋朝结盟呢?胡人就像豺狼一样凶猛。就算我们和后赵联手灭了晋朝,以后又会怎样呢?恐怕还得向北面称臣,归顺后赵。如果我们和他们争天下,实力悬殊,那更是危险。当初虞、虢两国的教训,多么惨痛,我们不能不吸取。希望陛下三思。”

大臣们也都同意龚壮的话,纷纷跪下劝谏。

李寿这才决定不打了。士兵们听说不用打仗了,都高呼“万岁”。

跟后赵联手打晋朝的事是没戏了,但那两个从邺城回来的王暇和王广,却在李寿面前大谈特谈他们在邺城的见闻。

李寿听着听着,对中原的富饶、都城的壮观、宫殿的华丽,心向往之,也想学学那种排场。

右仆射李嶷也因为直言进谏,被他干掉了。

龚壮投靠李寿,一方面是为了给他爹和叔叔报仇,另一方面,他本来是晋朝的人,想劝李寿归顺晋朝,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忠孝。

现在报仇是报了,但劝李寿归顺晋朝却没成功。

眼看着李寿变得越来越暴虐,龚壮就以耳朵聋、半身不遂为借口,辞官回家去了。

回家后,他还写了七首诗,假托是古人应琚所作,让人送给李寿。

诗里的内容自然还是在劝李寿。

李寿看了诗后说:“这诗的意思我懂。如果是现在的人写的,还有点像贤人的话。如果是古人写的,那不过是死人的老生常谈罢了!”

龚壮听说后,知道李寿不会改了,就发誓一辈子也不去成都。

不过,就算他想再去成都,也见不到李寿了,因为李寿不久就死了。

据说他生病后,老看见李期和蔡兴来向他索命。

李寿死的时候四十四岁,在位五年。

末代皇帝的通病

李寿一死,他的大儿子,太子李势就登基了。

李势没有儿子,他的弟弟,大将军、汉王李广上书请求立为皇太弟,将来好继承皇位。

但李势说自己才二十多岁啊,现在没儿子只是暂时的,将来总会有儿子,所以不肯答应李广的请求。

大臣马当和解思明听说这件事后,觉得李势兄弟不多,你们李家为了皇位都兄弟叔侄厮杀多少年了?

如果再闹分裂,那就更孤立危险了,就劝他还是立李广为太弟好。

他们两个觉得自己是先帝的老臣,李势不答应,就一再劝他。

李势怀疑他们俩是不是和李广串通了,才这么卖力地劝他,一怒之下,竟然把马当和解思明杀了,还灭了他们的三族。

解思明是李寿的主要谋臣,李寿能当上皇帝,他功劳很大。

他被抓后,叹息说:“汉国之所以还没亡,是因为我们这几个老臣在。现在可危险了。”

马当是个重要的将领,很受士兵们的拥护。所以,军民对解思明和马当的死都感到非常痛心。

李势杀了解思明和马当后,又派太保李奕去涪城抓汉王李广,收回他的军权,废了他的王爵,贬为临邛侯,李广气得自杀了。

李势这个年轻的皇帝,还是逃不掉很多皇帝的通病。

史书上说:“李势骄奢淫逸,不关心国家大事,经常住在深宫里,很少接见大臣,只信任身边的人,听信谗言,刑罚残酷,因此国内外都对他离心。”

这话可真是说到了点子上。

赌局结束

第二年冬天,太保李奕在晋寿起兵反对李势,攻打成都。

很多老百姓都来参加,人数竟然达到了几万。

李势亲自上城指挥防守。

李奕是个老将,他看不起李势,知道他没打过仗,竟然单枪匹马挑战城门,向李势挑战。

没想到这个杯装失败了,城门的守军不讲武德,竟然万箭齐发,李奕不小心被箭射中,阵亡了。

主帅一死,攻城的几万军民也就散了。

李势这才算是逃过了一劫。

但内乱刚平,外患又来了。

当初李寿在的时候,曾和赵王石虎商量,想联合出兵攻打晋朝。

虽然最后李寿没兑现承诺,汉军没有出兵,但东晋朝廷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晋安西将军桓温觉得,汉国位于长江上游,对晋朝是个威胁,如果他们来攻,水军顺江而下,不好抵挡,所以桓温想先发制人,灭了汉国,收复失地。

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冬十一月,桓温带领大军西征,到了蜀郡的青衣县。

李势派兵抵抗。

汉军主将是李势的叔叔右卫将军李福、堂兄镇南将军李权和前将军昝坚。

有将领建议在长江南岸设伏,以逸待劳,伏击晋军。

但昝坚不听,也想装个杯,非要带大军去犍为和晋军决战。

等到了犍为,才发现晋军根本没来,原来他判断错了,晋军已经从山阳那边直奔成都去了。

桓温率军连续三次打败李权,三战三胜,一直打到成都城外的十里陌。

等昝坚的大军从沙头津北渡回来的时候,晋军已经完成了攻城的部署。

昝坚的军队还没打就散了。

成都城里的李势集结全城守军,出城迎战。

双方在笮桥展开了激战。

晋军一开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汉军的箭都射到了桓温的马头。

晋军准备撤退,但鼓吏听错了命令,竟然敲起了进攻的鼓。

前锋袁乔带头冲锋,杀入了汉军阵中,汉军大败。

这无心插柳柳成荫属于是。

晋军乘胜追击,放火烧了成都城的各个城门。

李势趁着夜色从东门逃出,跑到了葭萌。

晋军在后面紧追不舍,李势只好派散骑常侍王幼给桓温送去降书,自己绑着手,带着棺材去桓温军门前投降。

桓温亲自给李势松了绑,烧了棺材,表示接受了他的投降。

然后,把李势和他的叔父李福、堂兄李权及亲族十多人送到了建康。

晋穆帝封李势为归义侯。

李势和他父亲李寿一样,也在位五年。

成汉就这样灭亡了,“轮流坐庄”的皇帝们也都下了台,这场争夺帝位的赌局终于结束了。

〖~~~《·结语·》~~~〗

李特当年在剑门关前,感叹辉煌一时的蜀汉结局令人唏嘘,想着有一天要一统天下。

他儿子李雄也是当世枭雄,没有辜负他爹的遗志,建立了成汉,算是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但可惜,在接班人的问题上走错了一步,给刚建立的国家埋下了动乱种子。

要是他能让儿子接班,也就没那么多争议了。

但他以私废公,把位子传给了侄子,这一下子就乱了套,成汉的皇位也成了李家这群赌徒的赌注。

赌赢了,做几年皇帝快活一下;赌输了?有死而已。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