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夏朝为何称为夏?而在殷商甲骨中为何没有夏朝的记录?

宇程 2024-11-05 16:22:45

我们现代人其实是用一种很局限的知识观、经验观去看待中国的上古文化,其实真正的上古文化本身存在着特定的涵义,现代人只有突破了现有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才能还原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的真正内涵。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经过多年的发掘与研究,基本上确定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都城的存在,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在夏都考古发掘中,虽然发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遗迹,却没有类似殷商考古那样的文字发现。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夏朝为什么称为夏?

这个“夏”的命名,究竟是夏朝那个时期的人对自己的王朝的命名,还是后世商朝或者周朝的人对夏朝那个时期王朝的命名?

我们根据“本源古汉字”字义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两个阶段的划分——「华夏原生文化」时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时期来看,我们认为夏朝的“夏”这个名称,并不是夏王朝的人对自身的命名,而是在殷商之后的周人,对夏王朝那个时期的王朝进行的命名,而且,“夏”在“本源古汉字”中,是一种极高的尊称。

夏朝开始的初期,基本上还处于一种非常松散的部落联盟状态,还没有一种规范的国家礼制,所以,不太可能对自己的王朝进行命名,从这种逻辑来看,“夏”必定是后世对前朝的命名。

殷商作为夏朝的颠覆者,他的文化内涵与夏朝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他也不可能用“夏”这么高的尊称去命名前朝。

而周朝不但灭亡了殷商,而且恢复了夏王朝那个时期的文化,因此,周朝才会用“夏”这个尊称来命名夏王朝。

至于夏、商、周这三个王朝文化的变化,我们将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为大家分析,本文我们专门从“本源古汉字”字义来分析“夏”字的内涵,以便大家了解为什么“夏”是周人对殷商之前那个时期王朝的尊称。

上图,左边是甲骨文“夏”字,右边是甲骨文“天”字。

我们先来分析左边的甲骨文“夏”字。

甲骨文“夏”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中下结构。

甲骨文“夏”字的上面部分,是一个“方框”字符,这个“方框”字符在“本源古汉字”中是有特定含义的,表示的意思是“隐性世界”。

上图右边的甲骨文“天”字,上半部分也是一个“方框”,表示的意思也是“隐性世界”。

甲骨文“夏”字中间是一个“贝”字符,“贝”在“本源古汉字”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特定含义:用来表示“重叠结构世界”以及“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万物,包括人体。

在《老子》最早古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的“贝”字,就使用了这个内涵,用于说明“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第二阶段的练习内容。

我们来看这个“贝”字的构成,两片“贝壳”分别被用来表示“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连接两片贝壳中间的“闭合肌”用来表示连接“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中间的“能量”。

而在甲骨文“夏”字中间的“贝”字符,就用来表示“重叠结构人体”。

甲骨文“夏”字的下面部分,是一个“跪坐的人体”,“跪坐的人体”在“本源古汉字”中也是有特定含义的,代表的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者“正在进行练习”的意思。

综上分析,甲骨文“夏”字的“本源古汉字”字义是:

一个“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者通过练习,突破了“重叠结构人体”的束缚,回归到了那个更大的“隐性世界”。

在“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过程中,回归到更大的“隐性世界”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最高成就的表现,因此,这个“夏”字从周朝当时所处的「华夏原生文化」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心智文明”来看,是一种极高的尊称。

因此,在殷商时期是不可能看到“夏朝”的记载的,只有在夏朝的继承者周朝才会被冠以“夏”的尊称。

那么,殷人自称为“殷”,又为什么会被冠以“商”的名称呢?

关注心智玩家,了解更多你未知的中华文明的真正内涵。

从伏羲氏到周朝,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独特的、最近才被发现的「华夏原生文化」时期,在那个时期中,古汉字存在着“本源字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常规字义。

“本源字义”主要用来记载“重叠结构世界”以及人在“重叠结构人体”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方法。

“本源字义”(“源头甲骨文”字义)已被我们破译,专题视频发布在心智玩家的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并且,我们用“本源字义”解读了最古老的《老子》版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和《帛书·老子》,解读内容分别汇集于专栏《黄帝老子真经》和《解放“道德真经”》。

而用“本源字义”解读的《大学》、《中庸》、《论语》,汇集发布于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