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中成药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从古方演化而来的经典方剂。例如,源自宋代《济生方》的归脾汤,如今已被制成便捷的中成药——归脾丸,广为人知。
归脾丸主要作用于心脾,特别适合于那些因思虑过度、操心过多而导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人群。
这类人往往因为脾虚不能生血,使得气血亏空,同时心血也被消耗,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进而出现血不足以养心的情况。此时,归脾丸便能发挥其调理作用。
在市场上,除了归脾丸,还有人参归脾丸。从名称上便可推测,这两种药物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们的成分大致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一个显著的区别是,归脾丸主要使用党参,而人参归脾丸则使用人参。
人参归脾丸的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和炒酸枣仁。前面我们提到,归脾丸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既补气又补血。
在中药中,参类药物大多具有补气的效果。党参是一个补气的良药,而人参的补气效果更为显著,被誉为大补元气的药物,能够补益五脏六腑。相比之下,党参主要补益脾气和肺气,且性质相对平和。
由于人参的补气力度较大,因此有些人服用人参后会出现上火的症状,而服用党参则相对不会。这也是人参归脾丸和归脾丸在成分和功效上的一个主要区别。
除了人参或党参,这两种药物还都含有黄芪这一补气良药。当归则擅长补血,而龙眼肉(即桂圆肉)同样具有补血和养心的功效。
白术和茯苓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酸枣仁和远志则能宁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木香则能调气醒脾,帮助将补药的力量输送到全身,实现补而不滞的效果。甘草则能调和诸药。
总的来说,无论是归脾丸还是人参归脾丸,它们都能用于治疗因思虑过度导致的气血不足之症。这些症状包括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等。对于女性来说,还可能表现为月经不调、月经推迟或提前、经血量少且色淡等问题。
在现代医学中,这两种药物也常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神经衰弱、早搏、贫血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病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患者可以选择这两种药物进行补益。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人参归脾丸的药力更强,补益效果更佳,因此也更容易导致口干、舌燥、便秘以及溃疡等上火症状的出现。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我们并不必一味追求大补。如果觉得近期琐事繁多,劳心费神,或者长时间忧思忧虑导致气血不足,那么选择归脾丸进行补益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其补气的力量相对较小,但细水长流,同样能够达到良好的补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