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少林寺,我发现了隐藏在寺院里的“秘密”

知一大人 2023-05-25 17:27:45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年,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他广修寺院,自己经常“舍身出家”,每每吓得大臣们赶紧凑钱,把“皇帝菩萨”赎回来理政。

听说禅宗二十八祖达摩前来,梁武帝立刻将他召入宫中,向他请教。

梁武帝略带炫耀:咱老萧修了这么多寺院,得有多少功德?

达摩眼都没抬回答一句:实无功德。

啥?做了这么多,一点功德都没有?

梁武帝脸色不悦,达摩一见,知道他并未悟透,于是转身离开。

随后,达摩一苇渡江,到了嵩山脚下,开始面壁。

后来,达摩成了禅宗初祖,少室山下的少林寺,也就成了“禅宗祖庭”。

这一次,游完少林寺,却发现隐藏在汉地寺院布局中的“秘密”。

汉地的寺院,大都隐于名山大川,在布局规制上大多是这样——

山门

在进入寺庙之前,会有一座牌楼,因为寺院多筑于山林之间,因此“山门”就成了寺院的别称。

这样的牌楼,一般有3个门,分别象征着: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牌楼两侧,会有着描述寺院的对联。

少林寺牌楼两侧的对联是:

胜地有缘听法雨;少林无处不雄风。

百代衣钵赓承一花五叶;千秋山河襟带四水三城。

天王殿

进入寺院之后,最先进入的就是天王殿,也叫弥陀殿,其中供奉着大肚弥勒佛。

在佛经中,弥勒佛是贤劫千佛中的第五位佛,在释迦牟尼佛之后,所以也被称为“未来佛”。

现在寺院供奉的弥勒形象,大都源于五代时期的僧人布袋和尚。

他“身材肥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是一个很随和洒脱的人,因为他身边经常带着一个大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和尚”。

《高僧录》里记载:布袋和尚圆寂前,端坐说偈曰: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因此很多人认为,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明朝时,朱元璋到寺里参拜,还写下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其实,佛经上说,诸佛菩萨度化世人,他们分身百千万亿,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

所以,看到笑盈盈的弥勒佛,一方面提醒我们要喜乐度世,同时也在提醒我们: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象。

天王殿中,在弥勒佛四周,四尊塑像分别是四大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

持国天王手持琵琶,用乐声使众生暂息妄心;

增长天王手握宝剑,调伏刚强众生,慧剑断烦恼;

广目天王臂缠金龙,另一手上拿着宝珠,预示着时时觉察;

多闻天王左手握银鼠,右手持宝伞,多闻佛法,时时精进。

天王殿中,在弥勒佛背面,就是韦驮尊天菩萨。

他是护法神,手持降魔宝杵,每一位僧人在离寺之前,都要拜祭韦陀菩萨,他会分身随时护佑。

钟鼓楼

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就是钟鼓楼。

左钟右鼓,晨钟暮鼓。

在熹微晨光之中,钟声悠扬,回荡于远山之间,提醒世人快快从大梦中醒来。

到了夜里,一声声的鼓声,伴随着绵长的《晨钟暮鼓偈》,让人心神舒畅。

大雄宝殿

寺院最突出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是释迦牟尼佛的德号,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慑伏群魔。

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所以在大雄宝殿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也有的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

有的大雄宝殿中,在释迦佛旁边,东边是药师佛,西边是阿弥陀佛。

还有的在释迦佛旁边,伫立着两位弟子:禅宗初祖迦叶和二祖阿难。

在少林寺的大雄宝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涅盘前的卧佛形象。

大雄宝殿中,佛像两边供奉着十八罗汉以及“三大士”:

骑青狮的文殊菩萨,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

在佛像背面,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

立于海岛上的观音菩萨,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在她两边,站立着善财童子和龙女。

所以,大雄宝殿背面门上的匾额,通常是:慈航普度,或是:度一切苦厄。

藏经阁

在大雄宝殿之后,就是藏经阁。

少林寺的“藏经阁”匾额,是由赵朴初先生题写,“藏”字少了两笔。

有人说,这样书写隐含“天地本不全”的含义,也有人说,因为少林寺的藏经阁,曾经历一场大火,烧掉了很多经书,因此“藏”字减少两笔表示不全。

地藏殿

在佛教中,有“四位大士”,也就是民间流传的“四大菩萨”:

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陀菩萨,大悲观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

“三大士像”一般立于大雄宝殿内,而地藏殿会有一个单独所在。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曾殷勤付嘱地藏菩萨:在释迦佛灭度之后,弥勒佛出世之前,六道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

所以,地藏菩萨也被称为“代理佛”。

地藏菩萨曾发下累世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这样的愿力让人震撼,但这个说法,其实很有道理——

因为:世界是你内心的投射。

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当你看到世上还有一个鬼,就说明心里还有鬼,自然不能成佛。

汉地的寺院,布局规制大抵如此,而在其中的每个角落,都隐藏着导人向善的文化内涵。

2 阅读:14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