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看了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才知道那时候是有多幸福!

二三六历史 2024-11-20 03:40:29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没有手机怎么活得开心?对很多人来讲,80年代是一段令人怀念的岁月。那时候,厂子就是工人的"家",单位就是他们的"归属"。

而那时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更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一种方式。

扎根于厂

说起当年的国营厂,可不是现在这种纯粹的打工关系。工人们进了厂,就跟找到了自己的"根"似的。

厂里不光管工作,还管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甚至连结婚生子都能帮着操心。

尤其是那些大型国企,更是香饽饽,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不少人挤破头都想进去。

工资水平在今天看来可能不算高,一般工人月收入也就30到50块钱。但别小看这30多块钱,在当时可真是有分量的。

米才1毛4一斤,一块钱能买七斤米了;牛肉8毛一斤,也就是说一天工资就够买两三斤牛肉。

再加上住房不用愁,看病有保障,孩子上学也不发愁,日子过得还真是踏实。

每到发工资那天,工人们都排着队,拿着工资条去财务室领钱,虽然钱不多,但那种踏实感现在想想都觉得温暖。

领完工资,有的去储蓄所存钱,有的去副食品店买点肉啊菜的,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

最让人羡慕的是,只要你好好干,这个工作就能干到退休。

不用担心被裁员,不用操心跳槽,工厂就是你一辈子的依靠,这种感觉,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可能难以想象。

生活朴素

80年代的穿衣打扮,可以说是"清一色",衣服面料基本就是的确良和棉布,颜色更是简单,不是蓝格子就是灰布料。但这衣服可结实了,穿个两三年都不会坏。

大人穿小了或者旧了,往往还会一直往下传,哥哥姐姐穿过的,接着给弟弟妹妹穿,这么一套衣服,能让一家子人都穿个遍。

鞋子就更简单了,要么是解放鞋,要么是胶鞋,款式就那么几种。

但耐穿是真耐穿,补补补,能穿好久。记得那时候,大人常说:"鞋子能穿就别换新的,省下钱买点别的。"

说到娱乐,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但别看选择少,孩子们照样玩得开心。

最让人难忘的就是那些小人书出租摊了。每到放学后,或者周末,小人书摊前总是挤满了孩子。一本书租金才一两分钱,攒个一毛钱就能看好几本了。

那些小人书可有意思了,《上海滩》、《七龙珠》、《西游记》,一本本翻得边角都磨圆了,有时候书太好看,舍不得还,就跟老板商量多租一天。

那些画面,那些故事,在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年代,成了孩子们最美好的记忆。

最热闹的要数露天电影了,每到夏天傍晚,电影队一来,整个院子里马上就热闹起来。

大人们搬着板凳、马扎,孩子们则席地而坐。放映员在那儿忙着架幕布、调放映机,周围的人越聚越多。

天一黑,电影开始了,投影机"咔嗒咔嗒"的声音伴着蚊子的"嗡嗡"声,构成了夏夜最熟悉的背景音。

万元户

而说起80年代的"万元户",那可真是个响当当的称号,普通工人一年到头也就挣几百块钱。

能攒到一万块,那可不是件容易事。所以,但凡村里出了个万元户,那可真是轰动一时。

村里人见了,都得客客气气地打招呼:"某某叔,今儿个去哪啊?"人家万元户也是笑呵呵的,但那派头,那气场,就是与众不同。

村里要是开会,万元户坐的位置都靠前,说话的时候,大家都爱听他们的意见。

毕竟在当时人们看来,能挣到那么多钱的人,脑子肯定比一般人活络。

有意思的是,那时候的万元户大多是靠养猪、办厂子、做生意发起来的。

这些人就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敢想敢干"的人,他们不但自己富了起来,还给村里人指明了一条致富的路子。

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现在都成了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怀旧话题,也成了那个特殊年代最真实的写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80年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