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双城”崛起,中国星谷问津新城惊艳不断

棕皓说你好的 2024-11-09 06:34:39
武汉新洲“双城”崛起,中国星谷问津新城惊艳不断

新洲每天不一样 2024年11月07日 19:24 湖北 听全文

行走在武汉市新洲大地,处处透出改革创新、奋斗不息的昂扬气场。新洲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吹响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的号角。站在历史新起点,新洲人提内质,练内功,向“新”再出发,从问津新城到航天新城,一幅新时代的“双城记”正在壮美书写。

中国星谷倾力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长江畔航天新城跃然崛起

改革风劲乘势起,向“新”而动再出发。

2024年7月16日,武汉市政府发布《推进商业航天突破性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推进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商业航天千亿产业集群。

10月22日,走进位于新洲区双柳街、长江江畔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两枚火箭地标,在蓝天下探指穹天。作为最早入驻基地的企业,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钻研攻关,角逐商业航天最前沿的火箭回收赛道。

蓝天下,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两枚火箭地标箭指苍穹。

商业航天,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2020年底,在新洲区的大力支持下,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基地建成国内首家具备年产20发火箭总装测试能力的现代化产业园。自此,“湖北造”商业火箭的研发、生产快马加鞭。

新洲造快舟火箭满载湖北航天动能。

如今,火箭公司的快舟火箭已迈入批量生产、批量总装、组批发射的产业化“快频”发射阶段。快舟火箭已成功发射33次,将60多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为中国发射次数和连续成功次数最多的固体运载火箭。

全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批量自动化生产现场。

“像造汽车一样造卫星。”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卫星产业园内,全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现场,一片繁忙。自动抓取、视觉定位、力学感知,短短几秒,零件被放置指定位置,出库、装配、总装、测试……上万个卫星零部件根据指令自动入库、配送,生产流程完全实现智能化。近年,这里顺利完成卫星批量生产任务。作为兼容1000公斤以下各型卫星生产的“造星工厂”,这里已具备年产200余颗小卫星的批产配置能力。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已正式命名为“中国星谷”。锚定“中国航天第三极”发展目标,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一座崭新的航天新城,正在这里跃然崛起。近年来,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磁电产业园等产业集群,接续建成,在这里搭建起了一条完整的商业航天产业链,涵盖卫星设计研制、整星交付、火箭发射、芯片研制、数据获取、数据加工、下游行业应用等等。商业航天类、新材料类、数据应用类、装备制造类等,一共17个产业项目入驻基地,协议总投资近160亿元。

多个航天产业链项目拔地而起。

今年,基地签约“楚天”超低轨通导遥一体星座项目,项目组网卫星将达数百颗,首颗技术验证卫星已成功发射。基地行云公司建成我国首个通导遥一体化的“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一期上线试运营,拓展实现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数字农业、地质灾害等多个应用场景。投资5亿元生产火箭贮箱的九天行歌、投资1.5亿元建设火箭试车台的上海寰宇等项目争相签约落地。

同济航天城医院雄姿。

以最好的配套拥抱航天新城的崛起。新洲区专设航天基地工作专班和航天建投公司,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建设、完善航天新型基础设施。东部核心区正加紧建设航天基地优质生活智慧园区。

火箭公司生活配套楼成功封顶。

火箭公司的生活配套楼成功封顶。航天一路、航天三路、学林北路等项目建设提速。基地交通“大动脉”与“毛细血管”正全面打通,一个便捷高效的循环路网即将在星谷成型。同济航天城医院、新城文体中心、航天公园、消防站等公共设施已全面建成。

崭新的星谷大道为大动脉,与毛细血管形成密集的路网,共同托起基地快捷交通。

新洲一中航天城学校外景。

新洲一中是全省名校,配备高标准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与宿舍区的新洲一中航天城校区即将迎新。

传承千年文脉“城”势而上问津新城渐成新洲宜居宜业宜学新名片

9月28日,位于新洲区的问津书院游人如织,这里正在举行祭孔大典。这项文化盛宴线上联动海内外60余家孔庙、文庙、书院和文化社团机构,反响热烈。

问津书院祭孔仪式,传承千年文脉。

问津书院位于新洲旧街,因孔子周游列国、“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而得名。问津书院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大学 ”之一,朱熹、龙仁夫、王阳明等历代硕学鸿儒都曾在这里讲学布道。

传承千年文脉,打造问津文化坐标。新洲区借势打造问津品牌。在区委区政府所在地邾城,建设宜居宜业的问津新城,新洲区不断加力。

新洲区人民医院新院区融功能复合化、运维智慧化、环境生态化、空间人性化于一体。

新的区人民医院今年初在问津新城全面开工建设,规划净用地面积140余亩,设置床位数1000张,计划总投资近20亿元。医院是融功能复合化、运维智慧化、环境生态化、空间人性化于一身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对于新洲居民来说,他们获得的将不仅是一座优良的医院,还将是一片环境优美、赏心悦目的健康休养区。

刘三屋中医骨伤医院项目效果图。

新洲区七个重大项目9月20日集中开工,刘三屋骨伤医院等多个项目布局在新洲问津新城。

宜居宜业宜游的问津新城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聚焦现代服务业、大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问津新城不断导入优质项目,提升发展能级。近年,佳海产业园、易创智谷产业园投产;城东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提速;邾城市场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民防路新建工程、文昌大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水韵大街等工程有序推进,新洲四中撤并进城启动。问津新城的建设发展、“气质颜值”,不断让人“惊艳”。

新毕业大学生拎包入住新洲青年人才公寓

新洲区还拿出极实惠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人落户新洲新城。今年,该区相继发布《新洲区推进以人口集中为核心的就地城镇化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新洲区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措施的通知》。按照这些政策,户口不在新洲邾城、双柳的居民,在这两地购买新建的商品住房,按每套给予5万到10万元购房消费券补贴;对创业就业并落户在新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这两地购买新建的商品住房,分别发放购房消费券12万元、8万元。此外,对生育二孩、三孩的新洲户籍家庭,在这两地购买新建的商品住房,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的购房消费券补贴。购房契税补贴、物业消费券补贴,社保、就业、创业、培训等补贴同时推出。真金白银的惠民“礼包”,助力新城发展更添活力。

宜居宜业宜学宜游,问津新城,正逐步成为新洲区全新亮点和对外新名片。

“一罐鸡汤”“煨”出十亿元产业链“一街一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一到这就闻到了满街的香味,真鲜!”9月28日上午,首届武汉汪集汤食文化旅游节在新洲汪集街道汤食文化产业园开幕 ,吸引上千名市民游客参与。

首届武汉汪集汤食文化旅游节开幕。

“开锅啰”!现场,“楚天第一汤”汪集汤开锅仪式热闹非凡,随着主持人和全场游客的集体倒数,一口直径两米的大锅的锅盖被缓缓揭开,新鲜土鸡汤香气四溢。3位大锅师傅伸出长勺,将鸡肉和鲜汤从锅内捞起,一份份送给游客,游客们围坐桌旁,品尝着美味的鸡汤。

汪集鸡汤是汪集街道的传统特色民间美食。当地倾力发展壮大汤食产业,成立汪集汤食产业协会,70多个厂家和餐馆抱团,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物流、统一品牌,同时严格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如今,汪集汤年销售额已达5亿元,以“汪集汤”为核心,新洲区成功打造了上下游综合产值达10亿元的产业链。

今年,规划面积120亩,总投资2.3亿元的汪集汤食文化产业园已经开工。建成后,汪集汤食年产量可达3000万罐以上,年产值有望达到15亿元,将带动2万土鸡养殖户和个体工商户链上产业链,共闯大市场。

“荆楚桃胶第一村”三店街宋寨村宋桃基地。

眼下正是桃胶采收加工的时节。走进新洲区三店街宋寨村宋桃基地,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近5000亩的桃园里,桃农们正忙着采摘、晾晒、分拣桃胶,一派产业兴旺的红火景象。

桃胶富含胶质蛋白和膳食纤维,在养颜健体方面效果好,被称为“土燕窝”,受到女性欢迎。新洲区三店街从这个小切口发力,培育桃胶种植和加工产业。三店街宋寨村也被业界称为“荆楚桃胶第一村”。目前基地日加工桃胶达8000斤左右,通过电商平台供应给国内食品企业、制药企业和餐饮服务业,同时出口到新加坡、尼泊尔等国家。

旧街问津茶苑产业园采茶体验。

新洲旧街问津茶苑产业园是另一个“从产品到品牌到产业链发展”的样本。这里集生态化茶业种植、科技化茶业加工、智慧化茶业销售、体验式休闲旅游为一体。分为茶园产业游乐核心区、田园休闲片区、康养片区、森林探索康体片区和水乡休闲片区。

“旧街街道成功开发‘旧街白茶’‘刀楼寨白茶’‘城楼寨茶’3项地理标志产品,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城楼寨茶场等2项有机产品标志,城楼寨、大家山、大雾山、少潭河等4项绿色产品标志。全街茶叶年产量110吨,产值2亿多元。60个村和社区中,有27个村种植有茶园。全街6万多常住居民,有3万多人从事与茶叶相关行业。”旧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旧街问津茶苑产业园采用了“村企联营”的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近年来,新洲区一个个街镇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过去的田间地头已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舞台。

“水忧”变“水优”“中部粮仓”未来可期

“这里经过小流域治理后,将变成大型的粮仓。”十一黄金周,新洲区潘塘街土河流域的叶家里水系连通泵站,绵延十数公里的工地上,工人们进行渠道整形、明渠浇筑、渠路碾压,机械设备紧张作业,来回穿梭,场景壮观。

土河,因泥沙含量较高而得名,是10个行政村的母亲河,流域面积25.9平方公里。由于流经高坡岗地,落差较大,水土流失快,无法有效蓄水,导致十年九旱。土河两岸的万亩稻田不时面临干涸威胁,农民望水兴叹。

土河小流域治理实践为武汉探路。

“充分运用小流域治理的理念,因地制宜,携手探索一条统筹谋划、长短结合的土河治理有效路径。”新洲区对土河系统把脉后,借鉴西北梯田水土治理经验,采取一拦二疏三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在河道修建梯级拦河坝,抬高水位,形成蓄水效能。全面疏浚河道多年淤积的厚厚泥沙与树枝,加深主河道,扩大蓄水容量。将500公里土渠改石渠,利用梯形石渠上口小下口大的原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河水快速进入“毛细血管”,减少流失,直抵田间地头。

新洲丰收盛景。

新洲区牢牢把握“粮袋子”安全这一主线,牵手安徽荃银种业、北大荒等农业上市公司,力争通过小流域治理达到建设武汉东部粮仓的目标。“已经将首期100余万元土地流转的定金打到了潘塘街。”荃银种业作为粮食产业上游的行业领军企业,用真金白银对土河治理投下了信任票。集储存、烘干、加工、冷链一条龙的粮食闭环仓储中心正在投建。

秋粮收获现场。

“好山好水出好粮。”北大荒公司对土河沿岸的土壤进行了多次化验,这里不含重金属,生态与小气候俱佳,土质肥沃,非常适合播种优质水稻。“水的难题解决后,这儿是理想的粮仓。”

目前,这两家龙头正与新洲农投平台合作,采取“保底+分红”模式,统一技术、统一种子、统一回收,统一品牌和销售,将土河沿岸休耕的小田归并成大田,彻底解决谁来种田和大规模科技农田的难题。统一灌溉和高标准农田改造也进入提速期。新洲区将复制这一模式,全区推广建设10万亩优质高产水稻制种与示范种植区。

目前,按照一盘棋布局,在新洲南部,长江岸边,新洲正大力打造“华中粮仓”。

占地2000亩的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在新洲龙口港崛起。

武汉金控集团正在新洲南部建设总投资58.96亿元的40万吨粮食物流园和50万吨国际冷链产业园,打造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目前,已建成国家稻米交易中心、省级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冷库、粮食供应链中心、粮食专用码头5000吨级泊位2个,开通“北粮南运”“外粮内运”“鄂粮外调”3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

充分利用黄金水道,新洲实现“北粮南运”“外粮内运”“鄂粮外调”,打造“中部粮仓”。

正在加快建设市政府江北储备粮库、武汉市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铁路专用线、检验和一站式服务中心,积极拓展大宗农产品、电商快销品的仓储物流及贸易渠道,打造中部粮食和冷链物流核心枢纽与贸易集散中心。上半年,冷链物流园已开仓运营。

现代化的武汉市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在新洲落户。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粮食储备及加工600万吨、冷冻仓储50万吨、综合货类320万吨、政策性粮食储备15万吨、码头吞吐量400万吨规模,并依托铁水联运、江海直达、汉欧班列等,实现“买全国、卖全国,通国际、畅全球”,进一步筑牢粮食冷链安全保障网,守护城市“米袋子”“菜篮子”供应。

来源:湖北日报

撰文:程书雄 王林军 袁晓西 王学文 吴毅 叶东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