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党的十二大会议上,根据邓小平的建议,成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中顾委成立后,有委员172人,其中邓小平任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选举中,总后勤部政委、开国上将王平,当选为中顾委常务委员。
一次,中顾委开生活会,几个老将军兴致勃勃的谈论当年的往事,王平将军也聊起了自己当年担任炮兵政委、武汉军区政委时的一段经历。
王平当年到武汉军区任政委时期,与他搭班子的是司令员是杨得志,巧的是当时中顾委开生活会,杨得志将军也在座,两位老将军聊着聊着,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一件往事。
1976年2月,杨得志、王平接到通知要求他们到北京参加“打招呼”会议,当时会议在京西宾馆举行,几个军区的首长都出席了会议,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十分热闹。
然而杨得志将军这时接话道:
“那次江青出人意料的走了进来。”
这次开会,也因为有江青的到来,顿时鸦雀无声……
一1975年1月,王平接到总政治部通知来北京开会,来到北京以后,王平才知道,自己是出席四届人大会议。
因为是临时接到的通知,王平来不及做任何准备,开会时也是被临时安排到总后勤部小组,事实上此次出席会议,也为王平后来复出参加工作奠定了一个基础。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王平吃了很多苦,因为长年累月忙于工作,王平的胃病很严重,身体也很虚弱。
图|苏振华与叶剑英、杨得志、王平等同志在一起1967年4月,王平病情加重,好在叶帅当时对他的病情很是关心,特意叮嘱照顾,王平这才被送到南京总医院做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手术。
考虑到王平需要养病,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帅还特意于5月21日发急电给军事科学院:
“王平同志病刚做过手术,根据他的病情,尚需恢复一个时期。请你们转告军事学院各战斗组织,待王平同志病情好转后,再去听取大家对他的批评和意见。”
也因为周总理,叶帅的照顾,王平在家养了几年病,身体情况这才有所好转。
从1973年开始,王平就给中央写信要求参加工作,一直到1975年出席了四届人大后,情况才有了变化。
1976年4月,总政再次通知王平到北京出席军委会议,王平到了以后才知道,原来中央军委安排他出任军委炮兵政委。在去炮兵之前,王平还特意拜访了邓小平,邓小平鼓励他:
“你放手大胆工作,不要怕这怕那。共产党员要有百折不饶,为真理而斗争的勇气和胆量!”
王平去炮兵任职,其实挑战也不小,因为他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参加工作,一开始并不适应工作环境。
图|抗战时期的王平将军炮兵机关召开欢迎大会,欢迎王平的到来,司令员张达志更是热情的邀请王平上台讲话,但因为多年没有工作,王平讲话讲的磕磕巴巴,只是讲了几句表态性的话,就把话筒递给了别人。
“哎呀,派这样一个老头子来,连讲话都上气不接下气的,还能把炮兵工作抓起来?”
王平的表现,确实不像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的形象,也难怪引起人们议论,不过王平并没有多说话,而是坐在一边自顾自的养神。
“无论如何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机关工作人员才感受到了王平作为一个老将军雷厉风行的一面,大家这才转变了态度:
“这老头子还行,工作真有点魄力!”
王平将军在过去战争年代便勇猛善战,还与毛主席有着深厚的缘分,据说“王平”这个名字,也是毛主席后来做主给改的。
参加革命之前,王平将军本名叫“王惟允”,然而后来参加革命后,连长是个广东人,每次一点名,就喊将军“王翁翁”,索性王平将军就改为王明,然而后来到了延安以后,王明这个名字也不大合用了,王平思来想去,就决定再改个名字。
据王平将军回忆:
1936年12月,他从红大毕业后,准备到新的岗位上去。
当时红81师扩编为红27军,贺晋年任军长,王平任政委,毛主席安排完任务后,见王平仍然愣在原地,于是问他有什么事儿,王平提出改名的想法,毛主席还笑着调侃了一句:
“叫王明这个名字很好嘛,国际代表啊!”
见王平一再要求,毛主席也不再说话,而是拿过笔,略一沉吟,写了一道命令:
“命令贺晋年任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任二十七军政委。”
王平是蜀汉时期的名将,毛主席给他改这个名字,无疑对他有着很高的期许。
图|毛主席总而言之,王平后来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不仅勇猛过人,而且还很机灵,打仗善打大仗、巧仗,当年长征时期,王平担任十一团政委,该团是红三军团的机动部队,几次战斗都是冲在最前面,或是担任前锋或是担任后卫,几次掉队失联,后来都奇迹般的追了上来。
彭老总后来见了王平,都高兴的盛赞他:
“看啊,我们的‘飞毛腿’赶上来了!”
二王平在炮兵没有多久,就又接到中央的命令,调任任武汉军区政委。
1975年8月,王平到武汉之前,叶剑英专程将他叫了过来并当面嘱咐:
“你去了武汉军区以后,担子不轻,军委希望你同杨得志同志一起,同心协力,扶正压邪。”
毫无疑问,让王平到武汉军区去是有着很高期许的。
杨得志是1973年12月接替曾思玉出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当时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做出的决策,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王平与杨得志也不陌生,两人之前就曾一起共事过,也是多年的老友。
1947年秋,晋察冀军区部队为了配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秋季攻势,迟滞国民党军调兵北上,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以一部兵力围攻徐水,吸引国民党军增援,以主力集结于徐水东北地区,寻机歼灭国民党援军。
然而事实上整个战役一开始并不顺利,双方在徐水、固城、容城之间形成胶着状态。
图|杨得志不过,国民党军为了打破前线僵局,特意从石家庄抽调了罗历戎第三军以及第16军的一部分北上保定,企图夹击我军。这也给了我军一次可乘之机。
考虑到主力调动到保定以北需要时间,当时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考虑再三,决定派时任冀晋区党委书记兼冀晋军区政委王平率领一部分地方武装,先一步赶到,迟滞罗历戎大军北上,为杨得志调动晋察冀野战军争取时间。
以地方部队迟滞国民党军正规军进攻,本身就不容易,况且还要先敌一步赶到前面阻敌。
据杨得志回忆:接到任务后的王平,挥鞭跃马,急速飞驰,把一匹膘肥体壮的高头大马活活累死在半路上。接着又换了一匹马,继续飞奔而来。王平赶到前线后,亲率一个团和上千民兵上阵阻敌。
“我们是清风店战役的主力,主力投入战斗前,王平指挥的地方武装已经开始战斗了,‘飞毛腿’名不虚传呀!”
杨得志也因此与王平结下深厚的缘分。
1974年2月,王平从北京回南京,途经武汉时,杨得志还曾热情的欢迎过他,只是两人当时都没有想到,隔了一年多的时间,还会再见。
那时,杨得志的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王平赴任武汉军区后没两天就病了,被接到了北京住院治疗,而当时武汉军区之中,原政委王六生被调到工程兵任政委,副司令员张震被调到了总后勤部任副部长,所以王平到了武汉军区后才两天功夫,就不得不承担起全军区的重任。
在王平的努力下,在短时间内,他就充分了解了武汉军区情况,为后续工作打下了深入的基础。而且王平办事很有一些原则,对一些看不惯的事情,也从来不妥协。
不过,以王平的个性,在那个年代,有时候也免不了一些麻烦。
一次,王平外出视察部队,路过军区某部防化连,周围的领导干部都小声提醒他:
“此乃防化连,要不要去看看。”
王平置若罔闻,车缓缓开过。
第二次,王平外出视察,又路过防化连,同上次一样,还是有人提醒他,但王平依然不理不睬。
一直到第三次,陪同的秘书小心翼翼的提醒,此连是江青主抓,不下车看看是否不妥,王平仍然没说一句话,车又开了过去。
果不其然,事后有人告状,所有人都为王平将军感到担心,唯独将军只是耸了耸肩膀:
“小题大做,不予理睬。”
不久之后,江青写了封给防化连的信给部队,后来信被送到了军区,有人小心提醒王平:
“政委,我们是否给写个回信?”
王平干脆利索的否决了:
“她没在军队担任职务,她给一个连队写信,也值得军区党委兴师动众?”
图|1958年10月杨勇、王平从朝鲜归国1976年2月,杨得志、王平到北京参加“打招呼”会议,就在一次小组会议期间,江青突然来到了会场,大家寒暄了一阵后请她坐下,但都没有开口说话,江青后来只能自顾自的同在座的几位将军打招呼,当时王平将军听了她的话,心里很不舒服。
第二天开大会,江青台上发言,并要求回去以后传达,是王平后来灵机一动,和杨得志、赵辛初给她写了封信,这才迫使她不得不改变主意。
杨得志在事后对王平数起大拇指:
“还是你鬼点子多。”
杨勇后来得知此事后,还高兴的拉着王平表示:
“老王,真有你的,你替大家解围了。”
从1976年10月起,王平在武汉军区加大了部队的整顿工作。
在军区干部中有一名副政委,在战争年代立过功,因而被火线提拔,短短十余年时间升至大军区,然而无论是部队还是群众,都很有意见,王平后来亲自考察后发现,这人的职务和水平不相称,建议下放至适当岗位上摔打锻炼。
经开会研究决定,最终决定将此人下放到部队任师代理政委,到临走时,王平还亲自交待他:
“一切待遇同师长一样,军区的东西一件都不能带走。”
在王平努力整顿下,部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7年9月,王平任武汉军区第一政委,主抓军区的政治工作。
三1977年10月,叶剑英到武汉军区视察,期间当着王平的面,叶帅对他说:
“王平同志,你的职位恐怕要调动一下了,去总后勤部吧。”
叶帅的一席话,让王平大感讶异。
原来中央当时考虑总后勤部领导班子的人选,总后勤部部长张宗逊一直生病,事务都是由副部长张震来管,但张震过去没有从事过后勤工作,虽然在总后勤部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他考虑到长远发展,建议中央重新考虑总后勤部领导班子人选。
不过,因为暂无合适人选,邓小平那时主张由张震接任总后勤部部长一职,但在政委人选上,王平将军是候选人之一。
图|叶剑英叶帅透露了中央这一想法后,王平再三考虑,觉得还是应该推辞:
“我觉得在武汉军区已经打开了局面,还是继续留下来工作比较好,而且我没有做过后勤的工作,恐怕难负重任。”
叶帅仍然劝说他:
“总后勤的领导班子需要调整,军委考虑了几个人选,比来比去,觉得还是你去比较合适。”
不久之后,邓小平也到了武汉,找王平说了这件事,回到北京后,邓小平征求张震的意见,当提到王平的名字时,张震立马表示赞同:
“如果征求我的意见,王平来更好一些。”
张震很早就认识王平,那还是长征时期,王平任四师红十一团政委,张震任四师司令部通讯主任。当年张震就觉得和王平能谈得来,虽然两人后来没有再搭过班子,但彼此都熟悉彼此的个性。
1978年2月,张震正式担任总后勤部部长,王平也到了北京,正式就任总后勤部政委。
图|邓小平邓小平、叶剑英、罗瑞卿也都很支持他们搭班子,并鼓励王平:
“你放手干,要很好的整顿。”
1979年11月又兼任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王平在总后勤部一干就是8年,协助两任总后勤部部长张震、洪学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1982年开始,王平将军就有退居二线的想法,后来向杨尚昆提出退出总后领导班子时,杨尚昆建议他:
“不要着急退出领导岗位。”
王平后来也找了邓小平、余秋里、朱云谦谈退下来的问题,但邓小平表示:
“管好大的事情,小的问题你可以少管或不管。”
一直到1985年,中央才正式同意了他的请求。
1982年9月6日,王平当选为中顾委常委,并在1987年11月10日再次当选为中顾委常委。
王平将军也成为为数不多的两任中顾委常委的将军。
即便是离开了一线岗位,但王平将军始终牵挂着国家建设。
王平将军的家乡湖北阳新县,过去在革命战争年代曾走出了20多万人投身革命,然而时隔几十年,当王平将军再回到家乡时,剩下的人却已经寥寥无几,阳新县也成为全国闻名的“烈士县”。
“我只是一个幸存者,中国革命胜利是许多烈士作出的巨大牺牲,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他们!”
1986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在阳新县举行“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落成典礼。
图|王平将军晚年(右一)已年近八旬的王平将军更是亲自出席了典礼,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直到临走时仍然不忘记告诫家乡父母官:
“阳新人民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是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你们要牢记革命历史继承烈士遗志,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实际困难。”
1998年2月8日,王平将军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