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虞夏以来,人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民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所验邪?
农工商虞,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上则富国,下则富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皂隶,各有差品,然后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教民种树畜养,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管子》云:“古之四民不杂处。”士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稻于田野,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且敬,责义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离制而弃本,稼稽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至桓文后,礼义大坏,上下相冒,嗜欲不制,借差亡极。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上争王者之利,下佃齐民之业,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货殖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王处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及周A室衰B礼法C堕D其流E至乎F士庶人G莫不离H制而弃本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穷,意为穷尽、尽享,与前文“人耳目欲极声色之好”中的“极”意思相同。
B.虞,指虞人,古代苯管山泽、苑囿、鸟兽、畋牧的官职,有山虞、泽虞之分。
C.靡,指没有,与蒲松龄《促织》中“探石发穴,廊计不施”的“靡”意思不同。
D.货殖,两则材料中均指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的人。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认为,物质享受与财富追求是人的本性,统治者要顺其自然,以利引导,不与民争利。
B.班固认为,夏商周各阶层安居乐业、寡欲不争,统治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最终不严而治。
C.司马迁看来,各行各业之人凭本事努力工作以满足欲望,这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合乎规律。
D.班固看来,士农工商追求世俗所好而获取社会财富,对上可为王者争利,对下可助平民齐家。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2)昔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皂隶,各有差品,然后上下序而民志定。
5.对积累财富与遵守礼义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和班固的看法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6~7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②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出于《庄子》中佝偻丈人承鲷的故事。丈人一心捕鲷,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作枯树,手臂当作树枝。②《南史》记载,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这里的“目”指围棋的“眼”,围棋需要两眼才能活。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门见山,照应诗题,既交代弈棋之由,又暗含忙里偷闲的意趣。
B.颔联设喻用典,或直写心理,或以形显神,细致入微地刻画棋手形象。
C.颈联叙中有议,呼应“席上谈兵”,“诚”“尚”二字蕴藏棋局走势。
D.尾联运用反问,表现诗人的自省,弈棋虽乐,但从日到夜,耗时误事。
7.这首诗写的是弈棋,但也引发读者弈棋之外的联想。请结合颔联和颈联,说说此诗给读者哪些启示。(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求木长必固根本,欲流远必浚泉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此为喻,提醒太宗皇帝“________,________”。
(2)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将南朝谢脁的诗句“澄江静如练”化用为“______________”,又加之以“____________”,共同状写金陵山川形胜。
(3)小刚最近考试成绩不理想,自信心遭受打击,情绪低落,他的好朋友用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鼓励他振作精神,重拾信心。
参考答案:
1.BDG(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根据文意,本句断为:及周室衰,礼法堕,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离制而弃本。
2.C(3分)【解析】两个“靡”字的意思相同。
3.D(3分)【解析】理解有误。原文意思是商人、工匠、士人追求世俗所好而获取社会财富,对上同王者争利,向下垄断平民的产业。
4. (1)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服食物的来源,它们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庭富有。(4分。关键词“原”"富”各1分,句意2分)
(2)按照从前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到差役,各有不同的等级,这样以后上下有序,民心安定。(4分。关键词“差”"然"各1分,句意2分)
5.①司马迁认为,积累财富是遵守礼义的前提,只有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才会知礼义明荣辱。 (1分)
②班固认为,积累财富时必须遵守礼义,只有遵守礼义,人们才不会因过度追逐财富而败坏风俗,导致天下大乱。(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史公认为:虞舜、夏朝以来,人的耳目要尽情享受音乐和美色,口舌要尽情享用各种肉类食品的美味,身体要安逸舒乐,精神上还要矜夸自己权势与才能带来的荣耀。所以,(掌权者统治百姓)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以利引导他们,再次是教育他们,又次是(用典章制度来)约束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中原人民所喜爱的物质,日常衣着饮食、养生送死所必备的东西,都依赖农民耕种出食物,虞人开采出木材与矿藏,工匠做成器物,商人使财物流通。人们各凭本事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百姓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被自然验明的吗?
农工商虞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服食物的来源,它们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庭富有。 “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知荣辱。”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所以,君子富有了,就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潭渊深了,鱼就会生长其中;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他们了。
材料二:
按照从前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到差役,各有不同的等级,这样以后上下有序,民心安定。于是就教导百姓种植和畜养,人民用来养生送死的东西,没有不被生产出来的。《管子》中说: “古代的士农工商四类百姓是不能杂居相处的。”士人在悠闲安静之处相互谈论仁义,工匠在官府相互议论工艺技巧,商人在市场上相互讨论财利,农民在田野中相互商量农事,各自安于所居之处,乐于从事自身的职业,认为自己的食物甘美,觉得自己的衣服漂亮,欲望少而行事得当,财物充足而无须争抢,于是统治者以仁德去引导他们,用礼义去约束他们,所以百姓有羞耻心而且对上有敬畏之心,他们看重义而轻视利。这就是夏商周三代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不需采用严厉的手段就能治理好国家的要点。
等到周王室衰微,礼法毁坏,这样的风气流传到一般的士人和庶民那里,他们无不背离圣王之制而放弃本业,务农的人少了,经商的人多了,于是粮食不足而商品有余。到了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礼义大为毁坏,上下之间相互冒犯,欲望得不到控制,破坏等级秩序的行为没有止境。于是商人买卖难以得到的货品,工匠制作没有用处的器物,士人从事违反正道的活动:以追求时俗之所好来获取财富,对上同王者争利,向下垄断平民的产业,损伤教化,败坏风俗,这是导致社会大乱的原因啊。
6.D(3分)【解析】诗歌尾联表现的是诗人公事之余与友人相约弈棋的快乐,他们一心专注,沉浸其中,以致忘了时间。
7.【示例】
①颔联写棋手对弈凝神静坐的形象,心如蛛丝般细致缜密,身如枯木般纹丝不动。这启示读者,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专心致志,物我两忘。
②颈联写棋手对弈失利时仍在精心运筹,希望背城一战,扭转棋局。这启示读者纵然山穷水尽也绝不轻言放弃,只有坚韧不拔,才有柳暗花明的转机。(6分。一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8. (1)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6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是开放型情境默写题,只要填写的诗词合乎情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