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公民代理,您还需要注意什么?

京法网事 2024-08-29 16:44:38

法院立案窗口,每天都会遇到多种委托公民代理的情形,快来回答这四道题,一起判断这些公民代理行为是合法的吗?

小李自称作为员工来代理公司,但仅提交了劳务合同,是否有资质代理?

没有!!!

小王自称为当事人的弟弟,但不提交户口簿和派出所出具的近亲属关系证明,是否有资质?

没有!!!

小张自称系单位推荐代理,但经与当事人核实,并非在推荐单位工作,是否有资质?

没有!!!

小赵自称系社区推荐代理,但无法提交当事人所在社区的推荐函原件和当事人属于该社区的证明材料,是否有资质?

没有!!!

······

刷完这四道题

大家是否对公民代理

有了初步的认识呢?

然而,部分不具备公民代理资质的人员利用公民的法律服务需求,伪造身份材料从事违规公民代理,违规收取诉讼代理费。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法律服务市场的秩序。

来看看

您请的公民代理究竟

靠谱吗?

民事诉讼法对公民作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限定为两类: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诉讼活动中,当事人委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外的其他公民作为代理人,有严苛的条件和程序限定,如:

① 近亲属应提供结婚证、户口簿或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等;

② 工作人员应提供加盖公章的劳动合同、社保证明复印件等当事人与代理人具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等;

③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应提供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或有关社会团体盖章的推荐函原件。

如果随意委托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公民代理诉讼案件,就有可能构成违规公民代理。

无资质代理,主要表现为一些自称为“法律顾问”或“法律专家”的公民代理人,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相关的资质。如:

① 在“当事人员工”类型中,不存在真实的劳动合同关系,通过虚假签订劳动合同等形式伪装员工身份;

② 在“由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或者相关社会团体推荐”类型中,当事人、代理人通过虚签劳动合同成为“同事”,再由单位出具推荐函的形式让违规代理行为披上合法形式的外衣。

违规收取代理费,主要表现为在部分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公民代理人”违规代理案件中,公民代理人在违规代理诉讼案件时,向当事人收取不低于律师费水平的代理费用。

产生法律风险隐患:违规公民代理有法律效力瑕疵,会为当事人诉讼带来法律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民代理合同中给付报酬约定效力问题的答复》明确指出,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的公民个人与他人签订的有偿法律服务合同,法院不予保护。故公民代理人与委托人签订的有偿法律服务合同不受法院保护,存在一定的效力问题;而且,部分公民代理人缺乏系统的法律教育和培训,法律知识水平不高,特别在处理复杂的法律事务时,难以有效地帮助当事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委托人如果根据公民代理人不正确的法律建议和处理方法来进行诉讼,会错失最佳的维权机会,从而损害自身合法权益。委托人在诉讼过程中,应优先委托具有代理资质的代理人,以保障诉讼有序顺利开展,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加重经济负担与损失:部分公民代理人出于盈利目的,会加重当事人的经济负担。部分公民代理人为谋取利益,对委托人做出不切实际的胜诉承诺,导致委托人产生错误的预期,甚至在明知当事人的诉请缺乏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仍积极鼓动当事人盲目诉讼或恶意拖延诉讼程序,导致当事人增加时间、金钱等诉讼负担。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民代理合同中给付报酬约定效力问题的答复》明确,在代理过程中,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公民代理人实际发生的差旅费等合法费用给予保护。故当事人如委托不符合条件的公民代理人仍需要支付差旅费等合法费用,面临经济损失。

扰乱法律服务市场秩序:违规公民代理人不具备代理资质,对法律服务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部分公民代理人出于盈利目的进行违规代理,在收取高额代理费的同时,无法提供与执业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相当的法律服务,甚至采用投机取巧、违法违规的行为扰乱诉讼活动,破坏了法律服务行业的规范与秩序。

公民代理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广大民众在民事诉讼中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当事人参与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减少当事人法律服务费用的支出。然而,违规公民代理却背离了这一制度的初衷,为委托人带来了许多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并对法律服务的正常秩序造成了破坏。对此,法官提示:委托人要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学会辨别并拒绝违规公民代理,选择合法和规范的诉讼代理人,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应当积极向司法机关举报不法行为,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法律服务市场环境。

供稿:丰台法院

编辑:杨士霞 刘宇航

审核:王芳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