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后,林彪跟着朱老总继续转战,后来又跟着朱老总登上了井冈山,堪称朱老总的“嫡系”。
但是,后来朱老总与毛主席发生了分歧,林彪却站在了毛主席的一边,批评朱老总“说大话”、“吹牛皮”、“拉拢部下”,这是什么情况呢?
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中央特派员刘安恭的到来。
说起来,这位刘安恭也算是一位传奇人物,父亲参加过辛亥革命,被推选为四川永川县第一位民选县长,刘安恭也从小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18岁远赴德国留学,并在德国加入了共产国际。
回国后,刘安恭在四川军阀杨森的部队当参谋,在1926年,朱德奉命去劝说杨森不要和吴佩孚合作,杨森想要杀掉朱德,多亏刘安恭及时通知朱德,才让朱德免去了一劫,所以,刘安恭算得上是朱老总的救命恩人。
1927年,刘安恭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又被组织派去苏联学习军事,直到1929年初回国,被任命为中央特派员,去红四军指导工作。
刘安恭到了红四军后,看不上毛主席的游击战术,就提出恢复红四军军委,由军委负责指挥作战,前委只负责党务和行动方向就行了。
在之前,红四军是有过军委的,但后来因为部队规模不大,就撤销了军委,由前委统一指挥军事,既加强了党对红四军的领导,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现在,刘安恭要求恢复军委,其实就是要分权,想自己当军委书记,全权指挥红四军。
很快,红四军就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毛主席为首,不主张恢复军委,另一派则以朱老总为首,主张恢复军委。
毛主席认为,恢复军委不只是分权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而朱老总则认为,前委管得太多,权力过于集中,把前委和军委的职责分开,更有利于提高效率。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时候,林彪就站在了毛主席的一边。
1929年6月8日,林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现在四军里实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望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这些同志在群众中又比较有地位的。因此,他们利用各种封建形式成一无形结合派,专门吹牛皮地攻击别的同志。这种现象是破坏党的团结一致的,是不利于革命的,但是许多党员还不能看出这种错误现象起而纠正,并且被这些少数有领袖欲望的同志所蒙蔽阴谋,迎和这些少数有领袖欲望的同志的意见,这是一个可叹息的现象。”
很显然,林彪这封信的矛头,就是指向了朱老总。
在当天的红四军大会上,毛主席公开了这封信的内容,再次引起了双方的争论。
刘安恭自然是站在朱老总一边的,说:“毛泽东总是强调党的绝对领导,按这条标准来衡量朱毛,两人存在很大的差异。朱德是拥护中央指示的,毛泽东总是自创原则,拒绝中央的命令。这次拒绝共产国际和中央二月指示就是一个明证。所以,现在不仅有一个划分前委与军委职权的问题,还有一个红四军是留朱还是留毛的问题。”
林彪也站起来说:“关于军委的问题,我在信上说得十分明确,不再重复了。有一点需要指出,朱德一贯喜欢说大话,吹牛皮,喜欢用政客手段和封建手法拉拢部下,形成团伙。这次他支持成立军委,就是想借此脱离前委的领导。”
林彪的这些话,已经说得很重了,那么,朱老总是如何回应的呢?
朱老总听完林彪的话后,坦然地说:“有人说我放大炮,说大话,我确实说过要红遍福建、江西,打到武汉、南京,解放全中国。这不叫吹牛皮,这是为了鼓舞革命斗志。有人说我拉拢下层,常和下面的官兵混在一起,搞所谓的小组织活动。这也说得不对,这是为了和下级打成一片,便于及时了解情况。”
林彪的指责,就这样被朱老总轻松化解了。
不过,林彪的话还是起了作用的,最后经过举手表决,总共41个人,支持恢复军委的只有5个人,其余的36个人都投了反对票。
等到林彪折戟沉沙后,很多人都把他当年批评朱老总的话作为他的“罪证”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呢?
当时,红四军的民主气氛是非常活跃的,别说是林彪这样的中层军官了,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林彪说那些话,也是不应该受到批评的。
至于有些人说林彪的那些话说得太过了,有人身攻击的嫌疑,其实还是要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来看这个问题。
红四军开会的目的,就是要让各种观点互相辩论,大家说到激烈的时候,总是没有好话的,说一些过激的话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也不要只盯着林彪的话不放,再看看刘安恭的话,甚至是朱老总的话,其实也有不少是过激的。
其实,这就是开会的目的,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互相拍桌子都没关系,直到会议做出最后的决定为止。
所以,拿这次会议来批评林彪,其实是批评错了,连朱老总自己都没有放在心上,毕竟只是一次正常的争论而已。
至于刘安恭,在会议做出“不设军委”的决定后,也没有再继续纠缠下去,而是接受了组织的决定。
1929年10月24日,刘安恭在一次指挥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30岁,后来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毛泽东传》《林彪的这一生》《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