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留学生学生毕业后回来的数量越来越多,中国高校的发展越来越快,海归身上的光环也越来越淡。不过因为不用卷国内激烈的考研,而且学制短,选择去境外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却在不断增加。
就业压力的增大,求稳情绪增强,不少家长抱着让孩子出去快速拿个研究生,然后回来考公考编或者进央国企。
在此要注意的是,每个省市区,不同的央国企对于留学生的政策是不一样的。以选调为例,有的只认全球前100名,有的会放宽一些。而且有的指定排行榜,不是所有四大榜都认。想走公务员就业的,需要了解好本地政策。
北京2024年面向应届生的公务员定向选调和事业国企单位的优培计划,仅认可一个大学排行榜,那就是软科发布的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
图源:北京人社局
日前,ARWU刚刚更新最新全球大学排名,快来看看全球100强都有哪些,你读的大学是否在这个名单里。100强排行榜较长,放置于文末。
01
全球100强分布
虽然ARWU与其余三大榜90%学校是重叠的,但是也有少量院校出现很大波动,主要因为ARWU采用的评价指标是学术指标,与其他榜单的综合性指标有差异。
全球100强中,除了内地高校13所、中国香港1所外,其余86所均为国外高校。美国高校数量最多,占据38所,英国8所,澳大利亚5所,瑞士5所、法国4所,德国4所、加拿大3所。
所以要想参与北京的定向选调和优培引进,需要盯紧这个榜单上的大学了。统计985/211以及双非院校的主要留学去向地,可以看出内地学生主要境外深造地区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新加坡。
美国:38所,除了大家熟知的一些顶尖名校外,也有一些平常了解的少的大学。
英国8所:剑桥、牛津、UCL、IC、爱丁堡大学、曼大、KCL、布里斯托大学。
澳大利亚5所: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莫纳什大学
瑞士:ETH、EPFL、日内瓦大学、苏黎世大学、巴塞尔大学
法国4所:萨克雷大学、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索邦大学、西岱大学
德国4所: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
加拿大3所:多伦多大学、UBC、麦吉尔
新加坡2所:NUS、NTU
为什么北京只认ARWU,在内地影响力非常大的另外三个榜单例如QS等为什么不认?可能与另外三个国际榜单接连遇到的一些麻烦有关,也可能因为ARWU是唯一的中国榜单,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从2024排行榜开始,QS对澳大利亚的高校突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墨尔本大学从30多名一举上升到第14名,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也冲到了第19名。最新的QS2025排行榜,网友满怀希望的认为QS是不是重新悠着点排的时候,结果墨尔本大学继续上升至第13名,悉尼大学18,新南威尔士大学第19,可谓狂飙不止。
澳洲高校在QS榜上出现了拳打普林斯顿、脚踢耶鲁的架势。在ARWU榜单上,澳大利亚最靠前的墨尔本大学仅第37名。
被网友吐槽的点还有很多,例如2025QS榜单将IC排到了全球第2名(2024榜单排名),超过了哈佛、斯坦福,以及英国自己的老大牛津剑桥,引起一片哗然,让不少人对榜单权威性表达疑惑。
USNews近些年风波不断,连一些美国名校都选择退出,导致去年USNews世界排行榜暂停了一年。
THE榜单覆盖范围更窄,最新排行榜上已经少了10所中国的985高校了。QS是以前很多人喜欢引用的排行榜,不过近些年引起争议很多,不少院校觉得遭遇了不公,选择退出例如韩国52所院校集体抵制并退出。
反观ARWU,唯一由中国发布的世界四大榜,遭受的质疑相对较少,主要原因ARWU是纯学术排行榜,也是四大榜中唯一的学术榜,指标全部都是公开的客观学术数据。
图源:网络
02
ARWU前100与其他榜单的不同
国际四大排行榜,英国2个,中美各1个。英国和美国是互相伤害,英国对于原英联邦教育体系下的院校高看一眼,例如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院校,排名很高。美国反之,本国院校排名较高。
中国的ARWU因为是依据客观公开的数据排名,没有主观数据,所以双方都找不出毛病来,最多说指标权重或体系设计不合理。在ARWU2024排行榜中,有一些在其他排行榜上排名很高的留学目标地名校并不在榜单中。
澳大利亚是中国留学生去的最多的地方之一,目前澳洲八大中只有5所进入ARWU前100强,少了阿德莱德大学、西澳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三所。例如QS榜单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全球30名,西澳大学77,阿德莱德大学82名。
中国香港是众多大陆学生的主要去向地之一,香港一直有top3高校的民间说法(港大、港科大、港中文),在英国排行榜上也一直是这三所领先,各有胜负。不过在ARWU排行榜上,中国香港高校只有1所上榜(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排名靠后,因此这两所高校是不在北京2024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名单里的。
因为ARWU只看学术,所以有一些其他三个榜单上上不了前100名的高校因为学术水平出色会进入前100名。
02
留学生回流明显
当下就业形势严峻是全球性的,留学生在海外的就业压力也非常大。除了一部分原本就打算毕业后移民当地的之外,大部分还是回流了。根据领英的报告,23年84%的留学生意向回内地就业。
国内每年有5百多万本科及硕博毕业生,再加上回流的留学生,本科以上就业竞争人群剧增。原先留学生回来,主要瞄准的是外资,如今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求稳意愿强烈,留学生对于国企和公务员的热度迅速上升,各地公务员和事业编引进人才名单中经常出现大量留学生的身影。也经常引起所谓“水硕”的大讨论。
03
回顾与建议
不少人说国内考不少985/211的研究生,花钱出去留学一年多点,只上个课,读个水硕毫无价值,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授课型硕士的门槛千差万别,不亚于清华北大和双非的区别。能去世界名校读计算机类、商科类的,门槛都非常高。
国外硕士学制短,因为主要就是授课型硕士,本身就不是为了科研设置的,上完课成绩合格就毕业了。国内的硕士学制一般是3年(理工医为主,文科也有不少转3年的了),不管专硕学硕,往往都会做学术研究或横向课题。
国内硕士和境外授课型硕士区别确实是有,但是就读的目标人群本身就不一样。如果职业规划是公务员、事业编、央国企(非研究类岗位)或者所学专业是人文社科的考生,没有科研经历的一年制硕士并没什么差别。
考研和留学本就是两个不同的赛道,无需放在一起对比。
既然是排行榜,每年的前100名肯定是有变化的,但90%以上的院校肯定还是原来的院校,退出榜单的一半都是90-100名之间擦边的几所。因此有北京选调意愿的考生,要留意后排院校变化例如23年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布朗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等等退出24年的百强。每个地方政策不一样,例如上海2024选调,范围是可以直接落户上海的境外高校名单中。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表,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图源: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