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存亡之战》两个如鲠在喉的角色,专家和翻译满场乱窜

审配看娱乐 2024-10-05 04:56:45

《志愿军:存亡之战》上映后口碑不错,该片画面声效均属一流,在战争场面的重现上相当有质量有水准。

演员们的发挥普遍让人满意,尤其是朱一龙饰演的李想和辛柏青饰演的李默尹,两位演技派的表现得到了众多观众的高度认可。

本文要说的则是两个不那么让人满意的角色,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这两个角色的表现甚至让人有一种如鲠在喉之感。

一、军工专家

2024年热播剧《追风者》里有个角色叫沈近真,由李沁饰演。沈近真是德国留学归来的军工专家,在上海兵工厂里担任高级工程师,非常受厂长重视。

结果,身为地下党成员的沈近真执行的却是狙击手任务,等到她终于来到根据地,却又被任命为一个连队教练员。

《追风者》对沈近真角色的设计,被网友们戏称为“让钱学森教中学物理”,没想到像这样暴殄天物的剧情在《志愿军:存亡之战》里也出现了。

朱亚文饰演的吴本正在《志愿军:存亡之战》里是一位归国军工专家,在国内非常受重视,到底有多受重视呢?

看看《志愿军:雄兵出击》吴本正参加会议的层级,会议主持人是总理,会议旁听者是元帅,坐在吴本正对面的是上将,很显然他可以算上一位“国宝级”的军工专家,也是当时我国最缺乏的顶级人才。

这样一位顶级人才,最应该发挥才华和能力的地方当然在兵工厂或设计院,现实中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在缴获了美军无后坐力炮之后就是送回国内进行研究之后大规模仿制的。

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中,吴本正亲自前往前线搜集武器数据和观测武器使用效果,这是第一个不合理的地方,这种工作很重要,但根本不需要吴本正这样的顶级专家前去,让他去就相当于让工程师亲自去车间抡大锤。

为了保护吴本正的安全,上级给他派了三个战士当护卫,连半个警卫班都不够,这是第二个不合理,像他这个级别的专家,配属一个警卫班甚至警卫排都属于常规操作。

去前线的路上,吴本正遭到美军狙击手袭击,证明他确实极其重要,连美军都要专门派出狙击手去搞刺杀,结果吴本正牺牲了两名警卫员后,上级居然没再多派其他警卫员前来保护,这是第三个不合理。

吴本正坐着后勤的卡车误打误撞跑进去了临津江战场,这是第四个不合理,当时我军在前线至少有六十万部队,加上后勤人员能达到上百万,怎么可能会让一辆后勤卡车轻易穿越百万大军的战线跑到第一线。

好不容易从战场上退下来,按理说吴本正应该回到安全地带,但他不仅依然留在第一线,还多次和美军直接面对面,甚至在阵地危机时亲自参与和美军的肉搏,这就不光是不合理,这已经算过分离谱了。

吴本正这种级别的军工专家,上级怎么可能允许他在前线战场到处乱窜,他的位置应该比志愿军司令部还靠后,如果他牺牲在第一线,连军长和师长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一句话,谁会让钱学森亲自和美军拼刺刀。

更离谱的是,吴本正为了获得美军坦克,还钻进坦克亲自驾驶并和美军展开了坦克战,实际上美军在二次战役时扔下了不少坦克,根本不需要吴本正跑到第一线去抢坦克,还是那个比方,钱学森会跑到前线亲自缴获美军飞机然后和美军空战吗?

总体上看,可能《志愿军:存亡之战》想通过吴本正表现出我们的军工专家不畏牺牲勇敢冲到第一线的精神,但这种剧情却又会让观众觉得我们对专家重视不够保护不够,压根不珍惜优秀人才。

二、翻译

张子枫饰演的李晓是李默尹的女儿,她凭借英文水平报名参加翻译工作,先是参加了中国代表团到联合国开会又申请到了朝鲜战场上的63军担任翻译。

既然李晓能够担任中国代表团的翻译工作,就证明她是当时国内顶级翻译人才,留在国内比如外交部或情报部门发挥的作用更大,派她到第一线审问战俘,无疑又是一个“让钱学森教中学物理”一样的工作安排。

去就去吧,李晓这个角色却犯了和吴本正一样的毛病,那就是满场乱窜,哪儿战斗激烈哪儿有她,一会儿去找哥哥一会儿去找爸爸,拿前线当自己家了,毫无组织性纪律性可言。

志愿军确实需要审俘、战俘管理和对敌宣传的翻译员,但审俘工作和战俘管理工作都是在后方,对敌宣传则是在双方战线相对稳定的时候进行,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志愿军面临的军事态势非常凶险,根本没有这个时间和条件。

可能有人会说,李晓是李想的妹妹,她爸爸还是首长,人家要去找父亲和哥哥还不行吗?那就更不行了,这样一来不仅没有组织性纪律性还没有觉悟。

三、如鲠在喉

《志愿军:存亡之战》之所以让国内顶级军工专家和顶级翻译像普通战士一样冲到最前线,其初衷可能是想展示我军官兵一致英雄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

术业有专攻,最能发挥顶级军工专家才华的地方是设计局和兵工厂,最能发挥顶级翻译才华的地方是外交部或情报部门,肯定不是战斗第一线,让这些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顶级人才在第一线战场上乱窜,本身就是最大的人才浪费。

对于没有战斗经验的两位顶级人才来说,他们在战场上的实际作用恐怕还不如一位普通战士,而部队为了保护他们还要抽出宝贵的战斗人员贴身护卫,这又造成了战斗人员的浪费。

类似设计在李晓父亲李默尹身上也有,他的级别很高,比三十八军军长和六十三军军长都高,但李默尹却总是和突击队员一样出现在战斗第一线,这本身也是不合理的,本来只有他一个角色不合理,到了《志愿军:存亡之战》又出现了两个不合理角色,这种如鲠在喉之感就更强烈了。

现在的观众越来越理性,作为导演和编剧,不能再拿过去的标准衡量观众的审美了。

0 阅读:600
评论列表
  • 2024-10-07 10:26

    军事题材的电影,搞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导演瞎拍,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已经开始用33战术了,3人一个小组3个小组在加一个班长就是一整个班10个人,志愿军前期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中后期武器更换为苏联制武器了,前中期飞机飞行员都是苏联人后期更换为中国飞行员

  • 2024-10-05 17:18

    《志愿军》这部电影败笔就在那个所谓的武器专家角色上

  • 2024-10-16 13:09

    好题材让陈凯歌糟蹋了

  • 2024-10-05 17:22

    陈导是浪漫主义者,怎么可能忍得住不添点抛开理智不谈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