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海洋强省建设

品说见闻 2024-11-12 18:18:28

□ 姜秀敏 陈麒

●海南要实现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的质态变换和动能转换,需在优化升级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的同时,寻求海洋产业业态融合。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渗透到海洋产业各领域,海南自贸港作为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大有可为。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提供高质量人才供给服务,是海南海洋强省建设的必然选择。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各要素优化组合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21世纪,人类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国家生产力关键因素,海洋新产业新业态已初步展示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海洋强省建设正展现强劲动能。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推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攻坚之年,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海洋强省建设,对于海南自贸港加快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是海南发展的后劲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是壮大海洋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资源禀赋、实现生产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2020—2023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涨,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从内部产业结构来看,2021年海南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与当年全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形态仍较为传统,支柱型产业增长乏力,海洋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海洋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协调。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未来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意味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新质生产力催生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必定是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的综合产业体系。海南要实现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的质态变换和动能转换,需在优化升级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的同时,寻求海洋产业业态融合。一方面,推动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综合体。拉长海南海洋经济产业链、消费链、创新链条,利用数字化方式,加快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海南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充分释放海洋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服务国内大市场,推动海洋产业区域融合发展。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是海洋强省建设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和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动能的优势。要加强海南自贸港与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探索推动三地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和开发合作,以“粤港澳技术+海南资源+国内市场”共建梯度衔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上下游协同的海洋产业体系与服务体系,使“琼州海峡经济带”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极。

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擘画海南“智慧海洋”蓝图

海洋科技创新是依托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海洋强省的强大引擎,海洋科技创新的直接结果是海洋劳动资料的革新升级和海洋利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从国际竞争力来看,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常年徘徊在30%左右,海洋科技的整体支撑不足。海南海洋创新态势转变的主要贡献来源于海洋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的提升,在海洋知识创造、创新要素集聚以及创新成果转化上还有广阔发展空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渗透到海洋产业各领域,海南自贸港作为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大有可为。

蓝色海洋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涉海经济的表现形式,是海南海洋强省建设的新动能,能够推动海南由资源要素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海洋科技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提高海洋科技含量,形成优质的海洋生产力,是海南塑造新的战略发展空间、支撑未来发展、建设海洋强省的必然要求。第一,海洋科技创新要突出海南“长板”的引领力。海南自贸港在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深海科技和海洋战略产业优势明显。要在加强海洋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水产南繁种苗、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水淡化等重点产业领域进行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堵点、卡点的研判攻关,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加快实施引领未来的重大科技项目合作,推动海南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新枝。第二,海洋科技创新要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形成海洋竞争优势。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培育和发展蓝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各环节。另一方面,整合优化全省各类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立规范有序的海洋科技市场化机制,保障创新要素的高效流通。第三,海洋科技创新要强化创新环境要素支撑,形成科技创新合力。海洋科技创新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重大创新成果的取得,既需要完善海洋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也离不开统一高效的海洋创新管理协调体制,统筹推进琼与粤、港、澳、桂多地的海洋技术合作,合力破解海洋科技难题。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提供高质量人才供给服务

创新型人才是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是海南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保障。劳动者是生产要素中唯一的“活”的要素,具备科学技术创新和经济生产的条件,劳动者的素质决定了生产力的水平。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提供高质量人才供给服务,是海南海洋强省建设的必然选择。

海南要把创新驱动的生产力作为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动力,生产系统中劳动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须由依赖资源转向依赖创新能力,倒逼劳动者素质提高。短期来看,可以依靠引进符合海洋强省建设需求的人才队伍获得。要避免人才引进的盲目性,围绕海南海洋强省的重点领域、关键产业、核心难题引进高层次科研创新型和技能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引进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制定完善的海洋人才激励政策,在科研平台、生活文化、生态健康、社会福利等方面提升人才黏性,使得人才“引得来,留得住”。长期来看,增强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突破掣肘人才发展的瓶颈才是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人才供给的长久之计。一方面,明确海南海洋强省建设战略需求,重点支持海南省涉海院校和涉海学科建设,建立涉海交叉学科专业协同培养机制,利用国际国内高水平大学海洋类办学经验、资源、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使人才变量转化为人才增量。另一方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海洋强省和国家战略的重大需求,在传统海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海洋产业等重点领域建立联合实验室、产业化基地,培养人的海洋科研意识、海洋产业生产技能以及科技创新转化能力,推动创新要素在人才链条自由流动,进而塑造一大批高素质海洋专业人才。

【作者姜秀敏为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陈麒单位为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项课题(2003HNMGC03)阶段性研究成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