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抑郁症这辈子真的就废了吗?(深度分析)

安尔法 2024-09-06 14:40:59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不幸患上抑郁后,你是否也曾觉得这辈子就废了?

相信很多人在患病初期都会这样想,知乎上关于抑郁症是否毁一辈子的话题就好几个。

当你有这个疑惑的时候,其实千万别相信自己大脑这个念头,因为这是抑郁的症状之一而已。

就是会让你往最坏的地方去想。

那些糟糕至极的想法都是“骗子”

我们知道,抑郁症患者都是自我催眠高手。

只不过,他们习惯把自己催眠成一个没有比自己再糟糕的人而已。

如果你去问抑郁的人,他们都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惨的人,其他人可能没有经历过自己这些。

即便医生或者心理医生告诉他们,抑郁症是可以好的(事实的确如此),可他们自己还是会坚信自己好不了。

关于为何抑郁症患者总是把事情想的最糟糕,有个观点我是很认可的。

“贝叶斯大脑”结构认为,大脑想去收集支持自己预测的证据,并且减少预测误差。

也就是,他们会拼命去寻找那些糟糕的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负面想法的准确性。当他们遇到和自己想法有出入的观点时会习惯性忽略。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每个抑郁的人内心都有个判官,这个判官已经把自己判了“死刑”,连缓期都没有那种。

在我咨询的案例中,每次当我诚实告诉他们抑郁是可以好的,这些来访者都不相信,反而会和我抬杠,可等他们真的好了以后,就会觉得自己当初想法的可笑。

认知行为疗法中有个经典模型,那就是好多心理问题的人会把事情想得最糟糕,所以缓解抑郁必须想办法把这些负面思维修改了。

抑郁的人相反是有灵性的人

抑郁患者说实话,可能有很多性格上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很多患上抑郁症的人其实都是有“灵性”的。

我这里的灵性指的是,内心感受非常丰富,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很足。这是一个有才且能创造甚至改变环境的必要品质之一,而且这个品质很难后天养成。

从优势来说,很多抑郁症患者天生心思细腻,也很善良,考虑周到。

这些人大多数会重情义,所以你看很多抑郁症患者痊愈后,反而成就了很多事情。

不信的话,纵观人类历史,无论是佛陀,王阳明,森田正马,还是其他拥有深刻灵性智慧的人,都是自身经历了足够多的精神折磨与苦难的,在觉悟之前都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焦虑、抑郁者。

作为我个人,曾经也是有过一段时间严重抑郁焦虑的,虽然我不会感谢这段经历,但不可否认,这段经历的确让我成长很多。

正如森田正马先生说的那样:希望成为超出凡人的人,则必须经历强迫观念痛苦,这是人生修养的捷径。

事实上,只有痛苦才会让人活得深刻,当然我并非让大家没苦找苦吃,而是在已经处在苦难的时候,换一种思维心境,也许会有不同的视角和结果。

这就是转念的力量。

为自己负责

抑郁的康复肯定需要系统治疗,尤其药物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早期)。

但我作为“资深抑郁症”和从业了十年的心理工作者,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还是要从成长角度来理解自己,这才是长远的康复之路。

也许很多人不认同,这是因为这条路是困难重重,坚持下来的人肯定是少数。

我很喜欢有本心理学的书籍《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仅凭人们口耳相传,销量就达到3000万册,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喻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学著作。

书中开篇就提到: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

“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少有人走的路》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作者坦言,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而且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

所以和书名一样,这条路是少有人走的路。

当然这条路并非是让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而是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为自己负责这句话说的简单,但做起来我相信很多人甚至成年人都做不到。

比如,有人遇到问题会习惯性把这一切归咎在外界,当然这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如果这个世界一直有人可以为你人生托底,这辈子也就糊里糊涂过去了。

最可怕的就是,当你抑郁后,你把一切人生的不顺利都丢给了抑郁症。这本质上来说是对自己最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你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其实已经抹杀了改变的可能性。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分离-个体化”。

婴儿从大约6个月到2岁,会经历“分离-个体化”阶段,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和母亲不是一体的,两者是有差别的,这是一个人发展出独立、成熟自我意识的开端。

如果父母过于自恋,干预太多,或者完全忽视就会阻碍这个历程,这些孩子长大后要不就是没有独立人格的巨婴,要么就是习惯看别人脸色的人。

所以,当一个人无法拥有独立人格,就相当于孩子某个“温饱箱”中,等着别人为自己负责。

所有心理疾病都是在帮助人完成成长的过程,这个历程只有你踏实经历过,并且完成了,这一切才圆满。

在早期我接受心理培训的时候,有老师带我们学习存在主义哲学。

比如读到《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到了责任感这一章的时候,很多学员都会很不舒服。

因为过度强调自我负责,仿佛带有一种说教感觉,带着指责和否认的感觉。

但随着学习深入才会发现,一个人只有真正能为自己负责了,这才代表你有了人生的掌控感,是真正的自信,有了这份力量,你的选择将不再纠结,所以,真正的为自己负责,是为自己赋能。

当然在咨询过程中,很多来访者一开始做不到,需要咨询师的托举,这也是必要的。因为为自己负责的前提就是内在要获得足够的爱和力量以及支持,但随着咨询的进展,咨询师就需要适当让来访者自己认识到,咨询师并非“完美的妈妈”,而是和现实中任何关系一样有边界,有需要自我负责的地方。

最后,回到文初,一个人患上抑郁是否毁了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当你开始可以成长,你就不会被毁,相反也可能会祸福相伴,让你重生。

但如果你就沉浸在自我抱怨,以及放弃自我成长和求助,那么你可能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期。

6 阅读:177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