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鼻祖“”温庭筠,字飞卿,号温钟馗,中国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因为他的外貌特征与钟馗相似,且《旧唐书》称他“不修边幅”,《新唐书》称他“无检幅”,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更是直接说他长得丑。钟馗是传说中的捉鬼天师,以凶相闻名,因此温庭筠因外貌被赋予了这个绰号。
[樱花R]温庭筠的诗歌风格具有“绮丽浓艳”和“清丽俊逸”的特点。他的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常常描写闺情,少数作品反映时政。温庭筠的诗歌风格既表现出浓艳华丽的一面,又展现出清丽俊逸的特点,这种风格既体现在不同诗篇的对立上,也表现在同一首诗的不同部分。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思妇登楼盼望夫君归来,而希望却落空了。
常言道“女为悦己者容”,本词中的女主人公梳洗完毕,登上高楼,一心盼望着远游的丈夫归来。一个“罢”字,足见其心情之迫切:刚梳洗完毕,便迫不及待地登上江楼翘首盼望,可见是从早晨就开始眺望了。“独倚”二字写出了倚楼人孤寂的心态。她满怀希望而来,引颈盼望了一天,可结果呢?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两句写出了她由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过尽千帆”是眼前实景,同时也包含着女主人公的情感活动:她久久凭栏,打量着每一艘过往的船只,这艘不是,那艘也不是,在一次次的盼望中,她一次次地失望,心情低落到极点。成百上千的船只过去了,日色也暗了下来,眼前终于只剩下脉脉无语的斜阳,以及滚滚东去的江水了。“斜晖脉脉”四字,表面上看是写景,然而与上文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其中暗示了一个讯息:主人公直到黄昏还在望,就这样望了整整一天。
末句“肠断白蘋洲”更有含蓄不尽之意。“白蘋”往往是表达男女思慕之情的象征。这一句将人物感受和盘托出,直接有力。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欣赏:
《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比较著名的写景抒情诗。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诗人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途经此地时作此诗。全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中的无限愁思和诗人人生的失意。首联提挈全诗。诗人紧扣标题,写出早行情景后,接着点明了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心绪。
一个“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领联全由名词组成,构成典型环境。诗人选取了鸡声、茅店、月、板桥、霜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极其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
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颈联写的仍是早行中商山路上的自然景色。“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寓情于景。此联对仗工巧,进一步充实了上联所描绘的典型环境,使气氛更显寂静、悲凉。尾联所写乃是清晨在旅途中回忆昨晚的梦境。这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照应,首尾圆合。统观全诗,不论是抒写旅途景物,还是抒发个人的生活感慨,都紧扣“早行”的主题,而且语言明净,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结构严谨。巧状早行难言之景,尽抒羁旅思乡之情,不愧为古典文学中羁旅诗、乡愁诗的上乘之作。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鉴赏:
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 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送人东游》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所送何人不详(或为鱼玄机,鱼有《送别》相和)。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这是温庭筠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贬隋县尉之后、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离江陵东下之前(应为咸通二年秋)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
此诗写送别,“浩然离故关”一句确立了诗的基调,由于离人意气昂扬,就使得黄叶飘零、天涯孤棹等景色显得悲凉而不低沉,因而慷慨动人。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虽是在秋季送别,却无悲秋的凄楚。全诗意境雄浑壮阔,慷慨悲凉,有秋景而无伤秋之情,与人别而不纵悲情,毫无作者“花间词派”婉约纤丽的文风。
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如此离别,在友人,在诗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浩然”,前后紧密配合,情调一致。结尾处又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论时间,一笔宕去,遥遥无期;论空间,则一勒而收,从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构思布局的纵擒开合,是很见经营的。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于景的抒情诗,诗人以朴实、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声色并茂、诗情画意的晚渡图,抒发了诗人 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反映了诗人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
诗的开头写渡口和时间,接着写江岸和江中景色,进而即景生情,点出题意。
全诗脉络清晰完整,色彩明朗;用词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境界闲适旷远,特富神韵。此诗入选《 唐诗三百首》,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赏析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这是两首情诗,这第二首诗借井底点灯和长行围棋的骰子抒写女子对情郎的眷恋。全诗在语言修辞方面,妙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夜景,以景寓情。“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这三句以柳思之长、春雨之细烘托漏声之悠长,营造一种令人不堪之氛围。柔长的柳丝亦如女主人公之情丝,而迷蒙细雨正如她的心情,更漏之声点点滴滴更加重她的愁怨。“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惊”、“起”互文,“雁”、“乌”被惊起,这是女主人公由更漏声而产生的联想,也许雁、乌并非为更漏声所惊起,只是夜阑人静,那更漏声显得很响亮,所以女主人公很自然地产生这般联想。室外雁、乌被惊起,而室内金鹧鸪依然呆在画屏上,这一动一静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正是远人和思妇不同处境的形象反映。
下片重在抒情。“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这三句是对闺阁及闺中人的描写,以闺中人的心境来写环境。“谢家池阁”指自己的居处,她的居处怎样呢?香雾袅袅,透入重重的帘幕。这香雾不正如她那惆怅的相思之情吗?这种情感挥之不去,驱之还来。“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女主人公惆怅许久后终于入睡,可是在梦中,她仍然忘不掉那远去的爱人。“君不知”三字,既写出“君”的无情与冷漠,又写出女子对爱情的执着:纵使对方不知道自己的心意,她仍对他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