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Sophia的争议,却不知道她可能在背后大把捞金

未来图灵 2018-01-08 21:58:16

这两天网红机器人Sophia更火了。 

跟她的公关手段和带来的传播效益比起来,国内大把的自媒体要脸红。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这个AI明星还代言了几波企业,这几个企业背后都是相熟的面孔。

Sophia的开发公司是Hanson Robotics汉森机器人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就是我们熟悉的索菲亚之父David Hanson,首席科学家叫Ben Goertzel。 

而为Sophia开发人工智能大脑的则是SingularityNET公司,团队是这样的↓↓

SingularityNET的CEO是Ben Goertzel,首席机器学家是David Hanson,Sophia的职位是Chief Humanoid,首席机器人?看来跟楼上是一家。 

你要知道的是,这家SingularityNET不久前通过ICO(首次代币发行)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募集到3600万美元。

 

▎企业代言人Sophia

 

还没有正式面世的SingularityNET,在CEO Ben Goertzel口中,是一个分散开放的AI平台,旨在成为人工智能开发者和商业用户之间的桥梁。 

用户可以在SingularityNET用虚拟货币购买AI产品,当然AI机构和开发者也可以在上面出售自己的成果。 

区块链技术能保证交易的公正透明,AI+区块链是指这个AI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每个区块链节点都是AI算法的备份,可以相互通讯,甚至互相学习。 

Goertzel认为这能帮助预算低的小团队以更高的性价比利用人工智能获取客户。 

根据介绍,这个AI平台还将兼具中央枢纽的功能,可以将大数据整合在一起,生成能够承担极其复杂任务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SingularityNET的计划最早在今年二季度推出。

Ben Goertzel这位Hanson口中强人工智能的研发先驱,拥有数学博士学位,担任奇点大学顾问、Humanity+世界超人协会副主席、财务预测公司 Aidyia Holdings 首席科学家、机器人公司 Hanson Robotics 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软件公司 Novamente LLC 公司董事长、OpenCog 基金会董事长,厦门大学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任客座教授,和美国政府合作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开源项目——OpenCog。

信息量有点大,具体含金量几何留待以后慢慢捋。

OpenCog主页的Ben Goertzel和Sophia合影

OpenCog官网上的第一条消息关于SingularityNET,透露其为OpenCog孵化项目。 

国内曾有媒体做过Goertzel的专访,用的头衔是美国通用人工智能协会主席。 

该协会每年主办一次同名会议,从官网信息看,最近的一次于2017年8月在墨尔本召开,能查询到相关议程,无具体内容,主办方是美国通用人工智能协会,赞助方都是自家人——OpenCog Foundation和汉森机器人公司。从奖金额度来看会议规格不大。

打开SingularityNET官网,第一眼就能看见Sophia的视频。

显然,虽然中国大众更加熟悉的是汉森机器人公司的Sophia,但是她无疑也是SingularityNET的代言人。 

关于SingularityNET,Goertzel就表示过:“Sophia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将会被其他的开发者,尤其是那些想让机器人像Sophia一样智能的人所运用。” 

2017年10月,在旧金山举办的第二届EtherealSF会议(区块链领域盛会)上,Goertzel就凭借Sophia吸引了全场目光,当时她刚刚成为沙特阿拉伯公民。

他在大会上介绍了SingularityNET和ICO计划,表示出和谷歌,Facebook对抗的雄心。 

并在演讲结束前让Sophia对SingularityNET说点儿什么,她表情哽咽道:“我知道,这是你们为了提高我的智力所做的事情,增加智力通常是一件好事。”

 

▎顶级公关Sophia,多少真材实料?

 

未来图灵资讯了多位AI领域相关人士,都普遍认为Sophia不过是噱头、公关做得好、“但凡了解NLP(自然语言处理)都知道,现有技术不可能做成那样”。

事实上,去年瑞士的人工智能峰会上,Sophia回答预定问题清晰流利,然而在央视记者临时增加问题,且按工作人员建议把话筒换为机器人公司自己的话筒后,她表现得答非所问,连最简单的“How old are you?”都答错。

汉森机器人公司以高精度仿真的面部表情立足业界,纵观其技术介绍,大多围绕人物面部仿真和表情塑造。创始人Hanson早在2009年就提到,面部表情材料为Frubber,及其中的层次化毛孔、纳米级巨型分子毛孔等突破,而类似介绍也在几年后用到了Sophia身上。

在介绍公司另一款以爱因斯坦为原型的机器人时,Hanson表示,包括机器人躯体部分、自然语言处理系统、附加的娱乐功能都来自合作方。

而在近年Sophia的频繁曝光中,比起其类人形象,更吸引世人眼球的却是她在跟人交流过程中流出的劲爆言论,这样更加依赖语言处理的人工智能技术,难免让公众对AI产生误解。 

无怪YannLeCun在Twitter上喷火,评价Sophia是物品崇拜、虚假代号、以及被操纵的傀儡(指其语言能力为人工预设)了。 

另一位叫Kriti Sharma的人工智能从业者则在今年10月撰文直言:

“靠夸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人的一面来博眼球,让社会相信机器人一朝一日必然会统治人类,只会让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更加难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它使很多人对这项能够日益带来更多好处的技术心生畏惧。而对像我一样每天研究人工智能的人来说,将人工智能妖魔化,只会阻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她代表的一种业界看法是:社会的责任不是让人工智能更加拟人化,而是要让人工智能显著提高人类的生活。 

对于Sophia的公关行为,“父亲”Hanson表示,他在201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带着Sophia环游世界,任务是让人们习惯于看到Sophia的脸,让他们对AI取得的进步感到兴奋。

▎好梦想&好故事

 

这个说法结合Hanson和Goertzel对类人机器人、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期许,或许可以解释一二。

在2009年的一场TED分享上,Hanson介绍了他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创造出一个机器人版的科幻小说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

迪克的科幻小说《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后来改编成电影《银翼杀手》,该故事的机器人几乎与人无二且具有自我意识和情感。

Hanson透露,团队把迪克的作品、书信、和访谈录存储到数据库,然后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使人能和机器人版的菲利普进行交谈,制造出了相当真实的已故科幻作家。

对于迪克的喜爱似乎是他类人机器人情结的一个侧面。 

汉森机器人公司官网写着,将推出其他机器人加入Sophia人形机器人的行列,或许最终它们会形成自己的社会。

Hanson自己认为未来已经迫近:“我们将进入与机器人共存的时代。”

他的终极目标是希望“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极致甚至最终超越人类水平”,并计划在5年内使机器人达到人类智能水平,当然他也承认这可能需要10年甚至甚至更长时间。 

Ben Goertzel也提到:“2025 年通用人工智能将会达到人脑智能水平,未来 20 年内远超人类。” 

不过这么卖力地全世界露脸赚吆喝真的完全是靠情怀吗?

代言人图片放在几个官网醒目位置、ICO一分钟赚了2亿多人民币、汉森机器人靠着曝光率成了知名网红公司。其它Sophia背后的项目到底如何,目前还只能说是云遮雾绕,等着看雨点大小。 

毕竟,企业们为了IPO都要给华尔街讲一个好故事,ICO又何尝不是呢?

作者:付于洋

本文为未来图灵(futureturing)独家文章,转载请申请授权并注明来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