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阿斯汤加瑜伽快5年了,我的呼吸到底经历了什么?

惰惰的瑜伽 2024-07-26 04:34:42

对于热爱阿汤的练习者来说,“关注呼吸”这几个字一定不陌生,不仅会听老师时常念叨着,更会在练习中身体力行。

我是个野路子的阿汤练习者,没能从一开始就在mysore教室里茁壮成长,正统地学习“关注呼吸”。

这是个小遗憾,但转念一想,正是这种野蛮生长,也许会让我走一些弯路,但若用心,阿汤的精华我不会错过。

最初我在瑜伽馆上阿汤口令课时,老师也会强调呼吸。那时,我更多会提醒自己做体式,不要憋气,让呼吸始终存在、进行着。一旦发现呼吸变得急促,我似乎也能略加调整,让它再平稳下来。

跟着几位阿汤授权老师练习,包括参加工作坊之后,我感觉此前对“关注呼吸”的认知实在有点粗线条,更多细节值得我去察觉和感受。

在邹杰老师的教室练习时,他提醒我,呼吸不能断。这话听起来好耳熟,且我认为自己就是以此为标准练习的。

殊不知,我以为的,并非我做到的。在拜日式里,从上犬式到下犬式,转换的那个瞬间,我貌似会习惯性地憋气,直到做到下犬式了,我才会开始呼气。

显然,这是不对的,应该是上犬式做完,开始呼气后,再在呼气中推到下犬式。感谢老师指出我的错误,不然坐立体式中,那么多的vinyasa,我都是错着做的,阿汤的益处如何能获得呢?

后来,我去过杭州Shine老师的教室。在呼吸这件事情上,他同样点拨了我,貌似我会在练习中不自觉地张嘴,他会提醒我要全程闭嘴,鼻吸鼻呼。

在一次分享会上,他跟同学们强调,阿汤练习中的呼吸,要记得三件事,第一,练习者不用想呼吸到什么位置,就慢慢地吸气、呼气。第二,练习者的呼吸要等长。第三,练习者的动作要跟上呼吸的节奏,动作跟呼吸要同步。

之后,我还参加了Daniel老师和Benson老师的工作坊,有幸听到了他们对于呼吸的指点。

比如他们提到,呼吸不能太长,无力,或太短,3秒比较好;我们的肺像海绵,应该锻炼肺周围的肌肉,然后呼吸才会更长,呼吸要稳定,温和,有声音,但不是特别使劲。

从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唯有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应用和尝试,我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尽管关注呼吸是我每次练习的必修课,我发现感受会非常不同。

偶尔,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注意力便会集中在呼吸上。一吸一呼,竟透着一股浑然天成的感觉。

我感觉不到自己在主动用力,就像平时生活中一样,呼吸好似进入了某种自动模式,在悄无声息且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当然,这是极少数的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我会察觉到念头冒出来,继而提醒自己,关注呼吸,聆听呼吸的声音。之后,念头可能会逐渐减少,但也会出现注意力一直很涣散的情况。

也许,除了凝视点之外,关注呼吸也是让我们专注练习的另一大利器。可当全场练习都处于游离状态时,我会告诉自己,不是呼吸这个工具不好使,是我们太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外在环境,饮食,生活中的种种。

这时,我会放过自己,安慰自己道,我能走上垫子,规律练习,已是棒棒哒!

我很喜欢聆听呼吸的声音,因为它们会呈现出千姿百态,时而是那声音柔和、稳定;时而左右鼻道的气流不够均匀,声音明显不同;时而那声音会加快、紧促,比如在头倒立里;时而气息会粗重、猛烈,比如轮式推起那个瞬间。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只是倾听那些声音,而不做评判。它们彷佛在向我诉说着身体的状况。我可以据此判断是否要将体式深入一些,或是退出一些。这其实不难,只需接受自己的呼吸状态即可。

上过博格大师第二期冥想培训课后,我发现用老师引领我们在冥想练习中的口令,似乎也可以指导阿汤练习中的呼吸。

老师会说,感受每一次吸气,从吸气开始,到中间,再到结束;感受每一次呼气,从呼气开始,到中间,再到结束。

这相当于让阿汤练习中呼吸的颗粒度更为细腻了,是不是也能让练习更为专注呢?下次,再碰到练习中魂不守舍的状况发生时,我就该用用这招。

别看我不是阿汤练习的正规军,但对这项练习,我是认真的。算算看,至今我已经练习快5年了,体式的进步如龟速,但呼吸的感悟上,我噼里啪啦写了上面一堆。

或许,再熬汤几年,我对呼吸又会有新的认知与感悟,说不定会把自己曾经的感受否定一番,一切皆有可能。

但上面的总结依旧很重要,它见证着我在阿汤路上的成长。毕竟,每一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我们在感受当下中最真实的实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