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协同共治让顺风车真正“顺风”

荔枝新闻 2024-11-09 18:20:55

强制拼车、途中多拼、独享订单却多载乘客……最近,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吐槽顺风车乱象,并引发网友共鸣。本是方便司乘双方的顺风车,为什么不“顺风”了?

根据媒体报道,10月23号,浙江杭州唐女士在晚上通过滴滴平台打了一辆顺风车,从杭州萧山机场回家,虽然选择了独享,但结果确是四人拼车,而且四位乘客全部私下支付了20元高速通行费,这种闹心的事情让她气愤。

事件被曝光后,顺风车问题引起热议,引发网友共鸣。记者梳理发现,顺风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强制拼车、途中多拼、独享订单却多载乘客、不按约定平摊高速费、不按约定行驶路线驾驶等。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顺风车作为一种新型出行方式,因其绿色、边界、经济的特性逐渐受到欢迎。而且,不同于出租车、网约车等营运车辆,顺风车属于私家车,驾驶员和车辆都不需要取得交通运输部门核发的相应资质。也就是说,顺风车对驾乘双方都很友好。

不过,顺风车不属于道路运输经营行为,为合乘各方在自愿、平等协商基础上进行的民事行为,相关义务及安全责任事故等责任由合乘各方依法、依约自行承担。

目前,滴滴、嘀嗒、高德、T3等平台都已杀入顺风车市场。尤其是今年上线顺风车业务的高德、T3等更是大力推出优惠举措,吸引大量车主。有报告预测,2022年至2026年,中国顺风车市场交易总额预计将从204亿元增至7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0%。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认为,顺风车的发展,有着现实需求。市民跨城出行增多,消费习惯改变,让顺风车有了广阔市场。尤其是,随着打车平台逐步进入顺风车市场,吸引不少司机加入。而且,对打车平台来说,由于顺风车业务的责任双方是乘客与车主,不需要过多的成本投入,盈利模式也简单,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顺风车市场。

顺风车不断发展的同时,有个现象需要关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的《私人小客车合乘信息服务平台公司安全运行技术规范》明确表示,平台公司应要求注册车辆符合登记在自然人名下,且使用性质为非运营,该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实施。但是,顺风车正在从最初的互助出行模式,逐渐转变为职业化运营,消解了“共享经济”本质。

对此,顾大松认为,城际出行是顺风车业务的主要范围之一。当前,传统的城际出行以城乡公交、城际班线为主,不能满足乘客的个性化需求。而顺风车可以提供小型化、便利化、可预约的出行方式,也相对舒适,成为城际出行市场的有效补充。这一背景下,不少顺风车车主进入这一领域并开展职业化运营。也就是说,要推动城际客运供给侧改革,发展“互联网+道路客运”业态,让城际出行方式多样化。这样一来,顺风车职业化问题可以有效破解。

不管怎样,众多玩家已入局,竞争也日益激烈,顺风车市场的规范性必须提升。江苏新闻广播官微《南说》专栏作者泊南认为,顺风车规范发展,需要政府、打车平台、司乘双方等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打车平台作为合乘信息提供方,可以针对司机的服务质量、安全质量等,建立司机信用体系,监督司机行为。当然,司机也要提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开展顺风车业务。只有把每一个环节疏通好,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推动顺风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顺风车以平等互助、顺路合乘为前提,可以缓堵增效、节能减碳,有力增进各方福祉,目前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眼下,要细化行业发展规范,破解顺风车“职业化”营运现象,形成多方监督、共同治理的合力,才能更好地提升乘客体验,让顺风车真正“顺风”。

(江苏新闻广播/孙西娇 编辑/郭晶晶)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