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阵就丢掉90多门炮!山炮、迫击炮的具体配置,怎么样?

甲骨堂 2024-09-26 16:43:37

1947年8月,老蒋派陈诚兼任东北行辕主任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陈诚便在东北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军。

其既收编大量保安区部队为暂编师、土杂武装为保安支队,同时还混编部队成立新军,另外还从关内调来炮兵部队以及第49军,使得其总兵力增加到50万人。

在这其中,第49军是很特别的一支部队;因为该军的番号是原东北军的,其现任军长王铁汉也是东北军的“老人”。

虽然在此前的抗战中,该军多在江南作战;解放战争开始后,该部成为整编第49师,又在苏中、苏北作战;本部建制内基本上已经没有东北士兵了,但陈诚还是希望这支原东北军部队到位后,能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来。

结果这支部队刚刚从苏北调来,甚至其第26师还在转运过程中,该军主力便成为了东北我军秋季攻势的第一大目标。

在1947年9月的杨家杖子战斗中,第49军率第79师和第105师的主力(各欠一个团)参战,结果在不到两天(47小时)的战斗中,便被歼灭。

第49军全部参战部队除了军长王铁汉率200余人逃脱外,其余全部就歼。

据该军后续的战斗详报中统计,此战中损失了10门山炮、25门82毫米迫击炮、58门60毫米迫击炮,总计各类炮的损失达到了93门。

下面我们就其损失的炮类和配置状况,进行一个简要分析。

首先是山炮方面,这10门炮中,第79师损失4门、第105师损失6门。

按照当时国民党军部队的炮兵配置状况,其在步兵师/整编旅级的标配是一个12门制的山炮营。

不过12门编制是理想状态,实际有些部队的炮数不满编,而且在战斗过程中还有因维护不善、战斗损失而造成的损伤、损失等缺额。

还有的情况则是炮兵、炮弹数量不足,故而在作战时不能以全建制出战。

以第49军参加杨家杖子之战的炮兵折损状况来看,其第79师炮兵显然是出动了一个满编的山炮连,计4门炮;而第105师炮兵则出动了两个不满编的山炮连,计6门炮。

这10门炮加起来,其实大致可以折合出来一个山炮营来,按照3门制连计,还能多余1门补充或训练炮来。

至于82毫米迫击炮,当时一般装备在步兵营级,每个营配2到3门炮。

第49军此战损失的25门82毫米迫击炮的具体情况是:

第79师两个团各损失7门、6门;第105师两个团各损失5门、6门,另外师直属部队还配1门。

就这个损失状况可见,第49军的步兵团基本是把能带的82毫米迫击炮都拉出来了,结果自然也全部损失掉了。

而60毫米迫击炮的情况,一般是装备在步兵连一级。

当时的美械部队配置标准,可以到一个步兵连配4门,如此一个美械团就有36门六零炮。

第49军不是美械部队,而是经过一定加强的国械/混械部队,这类部队当时原则上每个步兵连可配2门六零炮——也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它的每个步兵团应该有18门六零炮。

在杨家杖子之战的具体折损中,第49军六零炮的损失分别为:

第79师两个团各损失14门、14门;第105师两个团各损失15门、15门。

依照这个损失量可见,它基本是也把六零炮给丢光了,其余缺额很可能是留守单位没有带出来,或者是干脆就没有配齐。

毕竟国民党军部队当时真按照编制数配齐的情况着实也不多见,第49军之前还在苏中有过重大损失,能恢复到大部分编制的状态,其实已经不错了。

而且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第49军的连级支援火力可不只是六零炮,它还装备了数量不少的掷弹筒。

以在杨家杖子战斗中的损失数来看,总计达到了125具,基本上每个连都能配两三具,甚至军、师直属队里也有配备。

这样的话,第49军的步兵连级基本有2到3具掷弹筒、2门六零炮作为火力支援;步兵营级起码有2门82毫米迫击炮;步兵师级则有山炮可用。

它的装备配置虽然比不上东北战场的新1军、新6军这些王牌,但也算不错。

尤其比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东北我军第8、第9纵队,还是要好些的。

不过杨家杖子一战,该军便把这90多门炮、上百具掷弹筒,以及大量的轻重机枪、步枪、冲锋枪及弹药“送”了出去,极大地充实了我军上述两个纵队的装备。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