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于杰
编辑|杨光出品|汽车产经公司二楼新开了一家“超级碗”快餐店,开业前三天买一送一。每次去排队,不是这个口味没了,就是那个配料缺了,七七八八拼下来,相比原价买肯定是“偷工减料”了的,但看性价比,还是划算不少。吃完这一顿,感觉自己又赚到了。
这是消费降级趋势下的一个典型场景。“降价”同时“减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应对市场的主要方式之一,餐饮业如此,汽车行业更是如此。
比如前些日子参加某新高端汽车品牌沟通会,旗下一款新车正在筹备上市阶段,征求大家的营销意见。
在场很多人建议在预售价基础上砍掉8、9万上市,配置上去掉四驱、去掉空悬、去掉激光雷达……总之消费者不敏感的配置能减的都减。一个高端品牌,却主打一个“拦截”比亚迪。
不知道主机厂听着这些“掏心掏肺“的建议,内心有没有滴血。
NO.1[ 头部带头卷“低配” ]
降价减配的代名词有很多,近一年来的一个新趋势是,推出低价低配版新款车型。
几天前理想汽车再传捷报,10月销量突破4万辆的战绩不仅将一众新造车远远甩在了身后,而且盈利状况也不错。但理想这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规模和业绩,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以上打法换来的。
今年初理想L7上市,其中没有激光雷达、没有后排大屏也没有空气悬架的L7 Air定价31.98元,吹响了加入价格战的号角——将这个高端品牌的入门价压到新低。
8月初理想发布L9的低配版本——L9 Pro,售价42.98万,比45.98万元的L9 MAX版本便宜了三万。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智能驾驶配置:Max版搭载了1颗激光雷达(128线)、2颗英伟达Orin-X芯片,总算力达508TOPS;Pro没有激光雷达,搭载1颗地平线征程5,算力128TOPS。
两相对比,你会觉得降个三万也挺合理,但这年头一辆40万的新品牌车连激光雷达都没有,是不是仔细一想又有点不对劲?
另外一家头部比亚迪,更是玩性价比的高手。
秦Plus和宋Plus等冠军版系列的推出,把价格战推向了新高度。Ps:此前谁能想到冠军版就是“低配版”的意思。不得不说中国文化被车企玩的很溜。
头部们都这么努力,其他人有什么理由不跟上。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上汽旗下高端品牌智己LS6以21.49万元起步的价格上市。可以说是对自己下了狠心了:
LS6与去年上市的LS7(售价区间28.98-45.98万)大小差别不大、同属中大型SUV,但后者比前者降了足足7万。虽然没有LS7上的零重力座椅、空气悬架等舒适性配置,但依然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主打智能。
有意思的是这个价格一出来,多车评人下定提车之后直呼真香。事实证明,这年头说“性价比”已经完全是个褒义词了,即使是形容一个定位高端的品牌。
其实车企推低配版本也是不得已之举,直接在老车型上降价,肯定要背负“背刺车主“的骂名。比如搞“降价增配”的老实孩子岚图——
新岚图FREE以26.69万元的价格上市,相比老款直降6.7万元,而且首搭Apollo领航辅助,综合续航1201km,前双叉臂+后多连杆+100mm可调空气悬架,双电机智控四驱,零百4秒级。
这么实诚的厂家,用户却不买账,到现在还有岚图FREE老车主在维权。早知今日,还不如搞个降价减配(不是)。
其实今年车企降价的路子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五花八门:
北汽旗下的极狐品牌调整战略后,决定从以前卖40万以上的车,改为卖十几万的“遛娃神车”。虽说步子转得有点大,但也不失为应对当下市场需求变化的一个良策。
一直宣称不降价的蔚来也用“车电分离”的方式拉低了入门门槛。这个方式很聪明,甚至可以说开创了电动车售卖的新模式。据了解一些定位相似的品牌也在考虑效仿。
管中窥豹,当头部和高端都在谈性价比,可以想象定位中低端的品牌生存之艰难可能几倍之前者。
7月份大众ID.3官降之后销量一路攀升至如今稳定月销1万台左右。但据了解明年一季度新ID.3将换装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使每辆车的成本降低约1.9万元。
关于ID.3目前的亏损情况,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透露,每辆车在降价之前的亏损为27000元,而降价后,亏损超过4万元。
NO.2[激光雷达,以及那些被放弃的零件 ]
记得去年各大汽车论坛上还充斥着这样的言论:智能电动时代,整零关系重构,供应商的重要性空前。但缺芯贵电、供应商地位提高的好日子还没过几天,今年就成了主机厂释放价格战压力的主要对象——被抛弃,抑或被压价。
短短几年的智能化历程,激光雷达或许是最跌宕起伏的那个汽车部件。2022年,人称激光雷达上车元年,转眼2023年,竟成了“被抛弃”元年。原因不是没用了,而是太贵了。
激光雷达曾是自动驾驶系统中最核心,也是最昂贵的部件。不仅卖的贵,而且维修贵——激光雷达的市面均价一万元左右(最便宜的两三千元);维修费用差异较大,但小鹏P5曾被爆出激光雷达维修费单颗近9000元。
既要智驾能力,又要无雷达的低成本,那就只能向纯视觉方向努力,或者吹嘘。
最早宣布无激光雷达的纯视觉方案量产的,是与五菱合作的大疆——千元级智能驾驶套件、全摄像头纯视觉方案,算力最低仅32TOPS,实现高速、城市领航辅助功能。有媒体调侃,“大疆这套系统马斯克听了都要服气。”
不仅低端车型配不起激光雷达,连主打智驾的高端车型也正在或者即将放弃激光雷达:汽车机器人极越01,小鹏……
宝骏云朵首搭大疆双目纯视觉高阶智驾系统
除了激光雷达这种比较显眼的零部件,更多零部件在被偷偷换掉或者减配。
一位生产连接器的企业供应商表示:原本单价5元的产品客户压价让降到4元,往后又要求降到3.5元甚至更低。但是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在生产制程结构上面没有变化调整,价格很难降下来。
“如果只是单纯的卷材料成本,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偷工减料。”
今年慕尼黑车展上,英飞凌一位业务经理告诉汽车产经:这两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因为国内车企太卷,希望用性价比更高更便宜的芯片,“把我们这种比较可靠比较头部的替换掉”。
今年6月长安被供应商联名发“申诉函”,批判长安强制供应商让利的霸道做法。随后官方辟谣,事情不了了之。其实在今年的价格战下,这样做的主机厂不止一家,甚至可以说很普遍。
NO.3[ 写在最后:亏损不断、减配不止]
近期外媒报道,多名分析师认为价格战很可能将特斯拉的利润率推向4年来的最低点。特斯拉的利润率下滑将持续到第四季度,并且利润率可能会跌破15%。
靠两大单品横扫全球,以高利润率著称的特斯拉,也遭到了美国分析师的利润警告,看来这个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至于特斯拉的中国劲敌们,损的那“八百”也很致命。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增势,俨然是车企、经销商以及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们割肉滴血换来的成绩(虽然以上的做法很“鸡贼”)。
今年的中国车市也很有意思:虽竞争很惨烈,但整车销量一路飘红。
根据中汽协数据,1至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增长36.9%和39.2%,市场占有率达29.5%。
不过,增长最快的新能源市场,却也是车企的亏损重灾区。也就是说,新能源车卖的越多,行业的亏损面越大——今年前9个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9%,低于整个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而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7月汽车行业的单月利润,同比直接暴跌30%。
传统车企有燃油车兜底,总销量上升的情况下一般都有盈余。但那些没有个月销一万辆上不了牌桌的新造车品牌,除了理想,其它全部亏损扩大。
也有的经营不善熬不住亏损直接申请破产了,比如威马。当然未来出局的威马们还会很多。
说白了,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下,就是靠压价亏损来淘汰尾部选手。
所以你还会发现今年的另一个现象是,还没上市的企业都在抓紧融资、连夜排队IPO:哪吒、极氪、埃安、岚图、智己、阿维塔、高合……
如果说融资上市是企业大失血的状态下的一个开源措施,那么“减配”就是企业节流的具体落地操作。
价格战打的越猛烈,减配只能越猖狂。
在你看不了的地方减配,都是车企的正常操作
中国的车企已经玩坏了,以前是国企的汽车公司竞争,现在是新兴互联网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国营企业多方混战。最后这个行业被大家玩坏了,现代 马自达 铃木 标志 三菱 海马 都退出市场了,但还有太多的在混战。不知道是福是祸啊。
都看了雷布斯的奋斗后,学精了!起步就高端,然后在一点点侃
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