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女色虎”李启红:敛财1983万女婿变情人,把女儿送进疯人院

峻辉聊过去 2024-11-07 15:07:33

2010年5月30日这天,得知丈夫林永安已被警方控制,时任广东省中山市市长的李启红瘫倒在座位上。

恍惚了许久,李启红还是给市公安局负责人打了一个电话,说道:“先把他带走,配合调查吧。”

也许此刻,她就明白了等待自己的将是牢狱之灾。三个小时之后,李启红本人亦于家中被中央纪委带走。

根据其日后在庭审现场上的回忆,彼时的她“人都傻了,觉得天都塌了,脑袋像炸开一样。”

随着李启红的被捕,她犯下的罪行也渐渐浮出了水面。她敛财贪腐的行为,人们早就有所预料。

但没想到的是,李启红的私生活,更是糜烂不堪,竟然亲手将女儿送进了疯人院,还利用权力,将女婿当作泄欲的工具。

藤草工人出身

1954年,李启红出生于中山市沙溪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由于是女孩,家里人不重视,李启红只读完了小学,就干起了家务。14岁那年,李启红便来到镇上的藤草工艺社,当了一名编织工人。

这一时期,李启红积极投入运动,很快便脱颖而出。那时的组织选拔人才,非常讲究出身,李启红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工人,自然受到了青睐。出了工厂,走入仕途,当上了石岐镇中区朝阳居委会主任。

根据石岐镇的老人们回忆,李启红脾气非常暴躁,受不得一点委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李启红来上班的时候,就不知怎的,和居委会的几个女主任吵了起来,演变为肢体冲突。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真是所言非虚,几个人互相殴打在地,满口粗鄙之语,引起了周围群众的关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没有文化的李启红在体制内本该边缘化的,可是她不甘失去众人艳羡的地位,不愿再回工艺社当织席贩履的工人,便想尽办法,维持来之不易的权力。这时,她碰到了一个贵人,是一位南下的干部。

这位不知名的干部看上了李启红,开始极力扶植她——尽管李启红容貌并不出众,但她性格开朗,大大咧咧,让干部如沐春风,并且李启红皮肤白皙,很讨这位干部的喜欢。

此后,李启红官运亨通,仕途顺畅。21岁,李启红担任石岐镇党委副书记,烟墩区党总支书记。

1983年12月,中山市获准撤县改市,石岐镇改为了烟墩区。借着这股行政区域的改组,次年李启红就升任烟墩区党委副书记。

九十年代,李启红被调往妇联,任中山市妇联副主席。

对于这番调动,明面上李启红的职务是上升了,可含权量却降低了不少。众所周知的是,妇联,是清水衙门,只管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

因此,李启红是有意见的,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她就直言不讳地说:“当时我在区里是一个实权领导,现在却要去妇联,我不太想去。不过一个老领导鼓励我,你可以虚功实干,所以我就去了。”

在妇联这个“苦地方”熬了七年,李启红彩被提拔为中山市常委、市委组织部长。这一跳,明眼人都知道是“质的飞跃”,含权量大增,对市内的任何决策,都有参议、表决的权力,远不是一个妇联主席同日而语。

2006年,李启红出任中山市市长,完成了从党务系统转到行政系统的跨越,成为当时广东省仅有的两名女市长之一。可事后分析,这种组织任命,有违常理。在中国官场,自古以来就有“官员籍贯任职回避”这一条例,严令禁止官员在一个地方或是家乡长期任职,以免形成既得利益群体,不利于本地经济发展和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

然而,李启红从进入体制,一直在中山当官,从未在异地履职,这显然违背了官员任免原则。唯一的解释就是,李启红手眼通天,至少在省里有靠山,一直维护李启红。

毫无能力的中山市长

中山市,经济实力,虽不如广州、深圳那般发达,但好歹也地处最南端,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称的上是二流城市。

李启红上任以后,并未将中山带上更高的台阶,她的平庸、跟风反而拖累了中山的发展。

在当地媒体的眼中,李启红的形象就不太好。她曾向中山电视台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你们那摄像机搞台清晰度高点的好不?每次看电视都觉得很模糊。”于是,电视台高价购入了一台1080P的摄像机。

当李启红发言,摄像机对准了她,近景毛孔清晰可见,李启红又不满意了,称将自己拍的老了,又指示电视台,说:“还是换回以前的,新机器效果太差。”

没有文化的她,要是没有秘书起草的讲稿,她便会语无伦次。面对镜头,也不自信,需要手下人在旁边打手势,提醒她。

作为一个半文盲,李启红没有大智慧,做小官尚不能游刃有余,更别提当市长了,只能是害人害己。

在政绩上,李启红只有两个字“跟风”,“什么热,她搞什么”,全然不顾中山的实际情况。

比如说,省里已经指定广州、佛山发展金融服务业,她也在中山大力宣扬;又比如广州弄了一个中药产业基地,她也人云亦云,提出在中山也划出一块土地,建一个中药加工厂。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李启红又提出大力发展房地产,提出了多项优惠措施。

面对外界的质疑,李启红解释道:“政府救的不是一个房地产,而是整个产业链,楼市低迷会影响政府的税收。”

可见,她全然不在乎房价飙涨对工薪阶层及农民工的负担,只想着“收税,收税,再收税”。

由于热衷土地经济,大搞房地产,征地拆迁带来了不少的社会矛盾。比如中山市坦洲镇数万亩耕地,被非法转为国有,又低价出让给了开发商。

除了房地产,李启红在任上,还推行了私有化,将中山市公共事业领域强化为国有主导。开起来很美妙,但与其说是“国有主导”,倒不如说是打着国家的幌子,掠夺公共事业,转进自己的腰包。

2007年1月,李启红将原本隶属于镇区的五家供水公司资产吸收进了上市公司中山公用。也就是这次调整,泄露了李启红家族贪腐行为的冰山一角。

背后的操盘手

中山公用集团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公司,旗下资产主要为中山市供水公司、污水处理公司、以及广发证券的15%股权。

这其中,由于经营不善,供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唯一值钱的就只剩下15%的干股股权。

如何整合旗下混乱的国有公司,并将其做大,是李启红的一块心病。为此,她找来了资本运作人谭庆中。

谭庆中,早年就职于中山市的银行及信托部门,还干过银河证券中山营业部总经理,具有一定的金融工作经验。

2006年5月,谭庆中被李启红任命为公用集团董事长。随后,谭庆中又找来了老部下郑旭龄出任集团高管。

履新后,谭庆中牛刀小试,将大量产权不清、收益不高的负资产剥离出去,变卖的变卖,解散的解散,剥离的剥离。只用几个月,公用集团就好转了不少。

6月11日,谭庆中向中山市委进行了汇报,准备将集团的优质资产注入公用科技,实现整体上市的计划,后由李启红负责此事。

从这一天起,公用科技重大资产重组就在客观上被认定为内幕信息。根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直到7月3日股票停牌的这一阶段都属于价格敏感期,不准私自透露给任何人。

作为国有资产,公用集团何时划入共用科技,有赖于行政命令。李启红是直接负责此事的最高行政官员,是决策者,不应该泄密。

可身为公门中人的李启红是猪油蒙了心,将消息透露给了丈夫林永安。

6月中旬,林永安和李启红商定后,于家中向弟媳林小雁泄露了该消息,并让林小雁找丈夫拿钱帮助购买了公用科技股票。

林小雁便从林永安的账户中转出了人民币236.万元,从自己丈夫李启明存款账户中转出人民币350万,加上自筹资金,一共667万元,借用弟弟林伟成的名义,在银河证券中山营业部办理了证券账户,转入了上述资金购买股票。

6月29日,该账户在公用科技股票停牌前累计购买了89.68股(价值669万元人民币)。

8月20日,股票复盘,公用科技上演了一波自上市以来最为凌厉的上涨,一连出现了14个涨停板,股价也由启动前的6.76元飙升了360%。

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依靠内幕消息,李启红就能坐着数钞票。

接着,她于9月18日,10月15日两天陆续卖出股票,账面收益了人民币1983.24万。可这一非常举动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

卖出的前三席,都来自中山市本地证券营业部,这太不寻常了。后来,又有人举报李启红涉嫌透露内幕消息,只是碍于李启红正厅级的身份,调查取证才进行了2年半。

在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不仅发现了李启红早年间接受贿赂,帮助梁某升官的事实,还发现李启红在私生活上也是臭不可闻。

据悉,拥有大笔金钱的李启红不甘心寂寞,包养了大量的情夫。在这些情夫中,竟然还包括自己的女婿慕青。一次,李启红在和女婿穆青在家中“办事”时,偶然被回来的女儿李雨薇撞个正着。

不曾想,对于这段乱伦秽闻,李启红毫不害羞,对女儿说道:“她不过是一个男人,值得你我母女反目成仇吗?”

李雨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气的直接昏倒在地。事后,李雨薇也曾想和丈夫好好沟通,劝丈夫回头是岸,和母亲划清关系。

但慕青爱慕的不是妻子“李雨薇”,而是丈母娘李启红手中的“权力”。万念俱灰之下,李雨薇长期受到精神上的折磨,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整日沉浸在苦痛和无助之中。

有一次,李雨薇还在厨房动刀,割伤了自己的手腕。李启红知道后,丝毫不念母女之情,只冷冷的对慕青说:“她没救了,将她送进疯人院吧。”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2011年10月27日,这位中国证券史上因内幕交易定罪的最高官员走进了广州中院,和她一起接受审判的还有另外9名同案者,大多都是李启红的亲属。

听完法官的宣判,人们才得知李启红光个人就敛财达1983万。另外,办案人员还查得李启红家族非法所得超过20亿元,是史无前例的巨贪官员。

法庭上,身着黄色囚服的李启红留下了不甘、悔恨的泪水,说:“今天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天,恳求法官能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法律是无情的,她代表着社会的正义,是人民的期望,对于李启红的悔罪言论,只能是铁面无私,等待着她的也只能是在监狱度过余生。

结语:

在金融领域,利用内幕交易、操控股价的方式获得不义之财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也是目前监管者最为棘手的难题。

像李启红这样身居要务,手执信息源而不直接参与交易,在司法认定上存在着诸多现实难题。如何制定相关的法律,确保此类情况不再发生,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

《后悔迟——重拳反复案例选编》 中国发展出版社

《“权庄”李启红》市场与法治 王培成 张鹭

《名牌市长李启红沦陷记》 社会经纬 张宇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