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属“时疫”范畴。主要由疫气(病毒)侵犯人体导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
中医认为,时行感冒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即素体元气虚弱,外感风邪疫毒,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高免疫力是应对流感的重要手段。
明代《温疫论》谓之“疫者感天地之疬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可见时行感冒不同于普通感冒,是由时邪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
中医认为,流感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人体外感疫疬之邪,是发病的外在因素。人体正气不足,是感邪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时行感冒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素体元气虚弱,即感风邪疫毒。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致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疫毒而发病。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
流感为外感之邪,较六淫之邪致病力强,可从皮毛而渐次入里,亦可由口鼻直中脏腑,故临床多见病情急骤,传变较快,除发热外,伴见呕吐,腹痛等阳明症状,亦可见神昏,抽搐等神志改变,可侵犯五脏六腑,症状多端。依据其病势,其治疗与内伤病亦不同,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曰:“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指出了外感病治疗之大法。儿童流感较普通感冒有其自身特点,一者,儿童为其高发人群,可能与其体质密切相关;其二,该病进展迅速,与普通六淫之邪不同,病势急转直下,甚者出现逆传心包,出现一系列神志表现;其三,其通过口鼻而入,邪气可直中脏腑(肺及胃肠)。其四,小儿为纯阳之体,同气相求之理,戾气之邪侵袭患儿易从阳化热;故在治疗上,需重拳出击,力挽狂澜。
仲景在桂枝汤服用法、吴鞠通在银翘散服用法,昭示后人以规矩,即外感疾病,当须用重剂,外感病多从表而入,病位多在上部,表部,上焦,古人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此言药之质地,气味之厚薄,强调透邪以外出,而对于流感之邪,须重用其剂,此重剂含义有三,一乃服药之频度,二乃用药之质地、气味,三乃常用重剂,如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桂枝汤煎服法多为后人所崇:“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鞠通多有仿效,譬若银翘散一方所载:“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若轻者三时一服,日二夜一服”,倘治疗稍有犹豫,则病邪乘势直取于里,若挽其势,闭肺周折,譬若行军打仗,拒敌于外,即便撕斗剧烈,对机体影响亦小,倘待敌入城,敌我交织,难解难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非可取之法;这就不难解释,流感属温病范畴,倘病邪在表,重拳出击,即便未能于表克敌,削减其势,然入里之邪亦不会太重,故鲜有丧命。
上海名医姜春华云:“重用清热解毒,早用苦寒攻下,及时凉血化瘀。”强调“医之贵不仅在识得疾病的发展规律,而在于截断发展规律”;在表之时失治误治,邪从口鼻而入,直中于里,故治疗当重视通腑泄热,邪之来路为邪之去路,但此去路与来路虽方向同,但出路不同。应使邪气从胃肠而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胃直接通于大肠,故通腑泻热为此期治疗大法;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急性外感病提出“先发制病、早用通利”。普通外感病,起病病多在表,进而渐次入里,甲型流感属戾气范畴,部分起病则表里同病,初期仍可遵叶天士,透热转气之法,外透为主,盖表里之区别,表证多局限影响无形之气分,里证可波及津血之代谢,发热一症多为邪气阻滞人体气机,流感之邪,初期即为表里同病,故可用表里双解之法。外感病的治疗,以贯通人体上下之气机,为治疗之关键,气机一通,则邪有出路,外感病可仿此。
另有虚人外感,其治疗另当别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人之感,非扶正无以建功,戾气之邪兼夹六淫之邪为病,故治疗当须有所侧重。体为本,邪为标,邪气作用于机体而发病。小儿正气较成人偏虚,虚虚之体,难以保全,治疗初则解表,其次清利中焦,给邪气以出路,最后以清补结合而收功。邪据日久必耗正气,留邪一日,则正伤一分,其来如暴风骤雨,其去当如秋风扫落叶。流感之邪所致之病,虽以三阳合病较为多见,然亦有体虚之儿,感邪之后邪从阴化,表现一派寒象,治以扶助阳气,故临证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中医治疗
1.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苔厚腻加藿香10g、佩兰10g;
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叶10g;
腹泻加黄连6g、木香3g;
咽痛重加锦灯笼9g、玄参15g。
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g,苏叶10g水煎频服。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5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5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黄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
持续高热加青蒿15g、丹皮10g。
2.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基本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减
炙麻黄6g 生石膏(先煎)45g 杏仁9g 知母10g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生大黄(后下)6g 青蒿15g 赤芍10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持续高热加羚羊角粉0.6g(分冲)、安宫牛黄丸1丸;
腹胀便秘加枳实9g、元明粉6g(分冲);
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10g、五味子6g。
(2)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减
生晒参15g 炮附子(先煎)10g 黄连6g 金银花20g生大黄6g 青蒿15g 山萸肉15g 枳实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3.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
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沙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浙贝母10g
杏仁10g 青蒿10g 炙枇杷叶10g焦三仙各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中医治疗方法。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果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真是人间之极品)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治疗方法。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