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爷翻修老宅发现银币,去银行换钱却被拒绝,结果如何?

自由的学堂 2024-11-14 07:04:45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办

2017年深秋一位85岁的老人牵动了整个南充市的心。

郑老伯手捧一包"传家宝",满怀期待地走进银行,要将三十余枚"袁大头"银币和数枚"光绪元宝"换成现钞。

这个看似普通的兑换请求,却让银行职员惊得目瞪口呆。

一时间关于"老宅挖宝"的传闻在城里传得沸沸扬扬。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轰动一时的故事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

要说这故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郑老伯家的老宅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翻修。

施工队的师傅们挥汗如雨,铁锹挖起的泥土哗啦啦地往外翻。

突然"咚"的一声,铁锹好像碰到了什么硬物。

大伙儿都围了上去,七手八脚地刨了起来,生怕把这神秘的东西给碰坏了。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泥土下竟然露出了一个包浆浑厚的陶罐。

"这该不会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吧?"现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当陶罐被小心翼翼地挖出来的那一刻,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哎呦我的天!这罐子里闪闪发亮的不是别的,竟然是一百多枚"袁大头"和"光绪元宝"!

郑老伯看着这意外之喜,乐得合不拢嘴那叫一个开心啊。

老人家心地善良,二话不说就把大部分银币分给了帮忙建房的亲朋好友,美其名曰"同享福气"。

自己留下了三十来枚,想着换点钱贴补家用,这一换可好却碰了一鼻子灰。

跑遍了大大小小的银行,收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客气话:"实在抱歉,我们这里不能兑换古币。"

这下可让郑老伯犯了难,摸着这些看起来价值不菲的"袁大头",心想着换个十几二十块钱总行吧。

谁知道这事越传越广,一下子就在城里传开了,连记者都找上门来了。

消息传出后一位热心的记者马不停蹄地找上了郑老伯。

听说老人还打算用这些银币帮衬那些分到银币的亲友,记者的职业敏感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

"老爷子要不我陪您去找个专家鉴定一下吧?"记者善意地提出建议。

南充市区有家挺有名的文玩店,店主就是收藏家协会的委员邹光权。

这天下午郑老伯捧着他的"宝贝",满怀期待地走进了这家店。

邹光权接过银币的那一刻,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

只见他掂了掂重量,又拿在手里轻轻一按,脸色瞬间就变了。

"来来来我给您演示一下。"邹光权从柜台里拿出一枚真品"袁大头"。

"您瞧真品重量得有26.5克到27克之间,您这个才23克这差别也太大了。"

"这声音也不对啊,真品敲击时会有清脆的金属音,您这个听着闷闷的。"

郑老伯的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

记者在一旁也听傻了眼,这也就是说老人家的"宝贝"根本就不是银子做的?

邹光权叹了口气说:"这种仿制品在市面上多的是,成本也就两三块钱一个。"

"而真正的'袁大头',市面上随便一枚都得700块起步,要是珍品那更是能卖到几百万呢!"

听到这在场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一时间店里的气氛变得异常尴尬。

就在大家尴尬万分的时候,邹光权打破了沉默。

他说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收藏界并不罕见。

有不少"高手"专门制作这种假古董,然后故意把它们埋在地下。

等过个两三年银币表面就会长出黑黢黢的包浆,看起来跟真品一模一样。

这套路说出来简直太秀了,连考古专家都得好好研究一番才能看出破绽。

想想看一个成本两三块的赝品,竟然能卖到几十块,这利润也太诱人了。

而且这种"挖宝"的戏码在火车站、医院这些地方可不要太常见。

那些骗子专挑热心肠的路人下手,谁不想捡个大便宜呢?

细想郑老伯的整个故事,处处都透着蹊跷。

说是在自家地基下挖出来的,可谁会把一堆工艺品埋在地里呢?

老人家说话也是模棱两可,一会儿说只要十几二十块钱一个就卖。

一会儿又说亲戚朋友手里还有更多的银币可以出售。

这些细节拼凑起来,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

虽然在场的人都给足了这位老人面子,没有当面说破。

可是这个故事背后的真相,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邹光权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现在的'袁大头'大多是赝品,但骗子的套路可是实打实的啊。"

这话说的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这一席话说完整个文玩店里鸦雀无声。

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好像压了块大石头,说不出的难受。

而那位郑老伯呢,此刻正低着头一言不发地往门外走去。

这个故事最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只有郑老伯自己心里清楚了。

不得不说这样的骗局之所以屡禁不止,还真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谁不想捡个便宜?谁又忍心怀疑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家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多半是陷阱。

其实啊对待老年人,我们确实应该多一份尊重和关爱。

但这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应有的警惕性,毕竟善意不能成为被利用的借口。

就拿这次事件来说,从银行工作人员到专家,其实都给足了老人面子。

可正是这种过度的礼让,反而可能助长了某些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有时候对骗局的纵容,就是对诚信的伤害。

回想整个事件从最初的轰动到最后的真相大白,不就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吗?

这个故事不正好给那些想要捡便宜的人提了个醒吗?

毕竟天上真的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十有八九是陷阱啊!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