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国家级都市圈获批,下一个会是谁?

城市财经 2024-07-14 12:05:38
作者:余飞

前几天分析了当下国家中心城市批复的现状,以及14个提出争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城市,谁最有希望获批。

这篇文章,来探讨下一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会是谁?

国家中心城市,是城市化体系金字塔顶端的存在,这是某个城市特享的殊荣。

而国家级都市圈,则是一个群体的殊荣。和国家中心城市重任一样,国家级都市圈设立的目的之一,也是带动一个地区发展。

都市圈、城市群的本质,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其意图一方面壮大中心城市的能量场,另一方面,通过轨道上的都市圈、城市群,加快圈内、群内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提升经济效益,助力圈内弱小城市的发展。

都市圈和城市圈是城市化2.0时代的载体,国家这些年之所以不断批复国家级城市群和国家级都市圈,就是要让每个圈的圈内城市之间的人、财、物等各项生产要素加快流通,产生更强大的经济效益。

而实现的基础便是交通,所以我们可以从已经批复的南京、福州、成都、重庆、西安、深圳、广州等都市圈中找到相同的一句话,“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所以说,一旦获批国家级都市圈,对圈内城市的交通利好,那是肯定的。

从2021年到2023年,国家先后批复了14个国家级都市圈,仅去年就批复了7个。

南京都市圈是全国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也是第一个跨省都市圈。

重庆市第一个批复的直辖市都市圈。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的都市圈于去年同时获批。

制图:城市财经;资料来源:公开报道梳理

值得玩味的是,在武汉都市圈批复之前的6个国家级都市圈,其批复文件都是率先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然后由地方政府转载。

但武汉都市圈的到来打破了游戏规则。

武汉都市圈去年获批为第7个国家级都市圈时,首先报道的是湖北当地媒体长江日报,国家发改委、湖北省政府与武汉市政府至今没有公布具体的规划。

2023年批复的沈阳都市圈更加有趣,没有发布官方文件,甚至都不是正式场合的官宣,而是其市委书记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透露的。

去年批复的杭州都市圈,也只是在杭州网发布的《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中写了一句:

杭州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批复。

此外,武汉都市圈外加去年批复的沈阳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济南都市圈,有4个国家级都市圈的发展规划纲要尚未发布。

所以,我们搞不清他们具体是如何规划的,包含多少成员,面积多大。当然,武汉都市圈虽然尚未批复,但长江日报公布了其成员,从原来的“1+8”的阵容,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变成了最终批复版的“1+3”,也即武汉、鄂州、黄冈、黄石。

进入2024年,半年已过,尚没有新的国家级都市圈获批。但到底是没有最新批复,还是批复了没有公布,我们也不知道,毕竟现在国家发改委都不公布这些消息和文件了。

我们就当没有最新成员加入,在此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还有哪些城市有获批的可能性。

之前批复的几个国家级都市圈,不少都是提前剧透的。

比如2021年批复的南京、福州、成都、西安都市圈都是在官方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到的,文件提出要支持三个城市的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福州、成都和西安。

而2022年批复的长株潭、武汉都市圈的批复也同样是在中央发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明确的。

重庆都市圈是在中央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的。

青岛、济南获批,也是在中央批复的《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剧透,文件明确提出:

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集约发展,打造黄河流域增长极。培育发展济南、青岛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

但沈阳、广州、深圳、郑州、杭州等城市的获批,都是毫无征兆的。

所以,还有哪些城市能够获批国家级都市圈,只能从另外的线索中去找,而这个线索,国家发改委也刚好提供了。

2022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强调:

都市圈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优势区域,需要充分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依托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逐步培育。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动都市圈建设。

来源: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

这些年,各中心城市为了争夺国家级都市圈早日获批,也是甩开了膀子壮大能量场。

不断开启摊大饼式的发展,导致资源浪费,投资效益低下,不但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不利于整个省与自治区的发展,更拖累了省内其他城市的经济与产业发展。

比如长春的首位度最高,占整个吉林省GDP的50%以上,也即全省一半的经济汇聚在长春。

此外,银川的首位度也高达50%。西部的西宁、成都和中部的武汉,首位度位居全国前五。西安、哈尔滨的首位度也超过了三分之一。海口、兰州接近三分之一。

而从省内老大与老二差距角度来看,成都最为疯狂。成都GDP等于5.7个绵阳。成都在四川省是一柱擎天般地存在,过度占据了四川省的资源。

长春经济实力等于4.4个吉林市,武汉等于3.2个襄阳,长沙等于3个岳阳,兰州等于3.3个庆阳。银川、拉萨、合肥、海口、郑州、太原、西宁、昆明,实力都在各自的第二城2.5以上。

这些都需要加以控制。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这并不是说,不应该壮大中心城市,而是强调,过犹不及,凡事都得有个度。

本号对于均衡发展与强省会发展模式的核心观点是:弱则核心,强则兼顾。

也即,对于经济较弱的省自治区,需要强中心发展,比如东北、西部、中部部分地区。对于经济强省,或者说经济已经壮大到一定程度的省与自治区,则需要分权兼顾其他城市发展,比如东部大多数省,以及中部的湖北、湖南,西部的四川。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发改委这几年不断对中心城市的扩容和都市圈的无序发展进行了限制。

在防止中心城市摊大饼式发展方面。

国家发布了多份文件,要求中心城市瘦身和防控无序扩张。最近的一份文件是去年年末官方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文件明确提出:

培育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城市群建设,完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健全城镇体系,依法依规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

这段话有三个重点,我都用了蓝色加粗。

第一,再次明确城市群和都市圈是未来城市化的载体。

第二,未来的重点,仍是着重打造中心城市。

第三,中心城市需要瘦身健体,而不是无序扩张。

为了防止都市圈和城市群无须发展,所以国家发改委也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将上面那段话分成两部分,就是:

第一,都市圈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优势区域,需要充分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依托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逐步培育。

第二,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动都市圈建设。

按此理解,其实就两个意思:

1,都市圈不能泛滥,不能超周期发展,一些弱省会与首府城市,就不要凑热闹了。如兰州、银川、西宁、贵阳、南宁、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的都市圈,大概率就此搁浅。

2,后续批复只会针对有强辐射带动能力的超大特大城市或者辐射能力强的大城市。

也即未来还能获批国家级都市圈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身上。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超大城市数量已经增加至10个,特大城市14个。

制图:城市财经

也就是说,目前符合条件的城市有25个。

25个城市中,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杭州、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郑州均已获批。其中深圳东莞、广州佛山是打包批复的。

还能有资格获批的城市只剩下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昆明、大连、苏州、石家庄、合肥。

未来几年,这些城市的都市圈,会相继批复。

当然,这些有资格获批都市圈的城市,其中有几组必定是打包批复。比如北京与天津,上海与苏州,都是分不开的。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