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必要那么悲观了

珠珠汉 2024-08-05 20:13:34

虽然最近的行情还是以震荡为主,但我认为已经没必要过度悲观,主因当然是市场情绪已经足够悲观。

此外大家期待的积极财政已经在路上,方向明确而具体:

第一,城镇化尚有空间,经过5年左右努力,再提高城镇化率5个百分点。

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第二,央国企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

近5年安排超过3万亿元总投资。

第三,促消费,尤其是消费品以旧换新。

8月底前近排3000亿元。

01

我在前不久文章《活久见!下跌可能已到极限》中说过:

美股仅在1929年大危机期间出现过一次年度四连跌,之后三连跌在100多年中也仅出现过两次。

无独有偶,恒生指数在2020-2023年历史上首次出现四年连跌之后,今年也出现了反弹。

即使在“失去二十年”期间的日本股市,三年连跌也是极限了。

虽然中外股市有诸多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端情形下交易的都是人性。

恐惧的钟摆到达极限,就一定会反向运动。

从这个角度看,宽基指数年度四连跌可以作为中外股市极端悲观的一个重要尺度。

而沪深300指数从2021年以来已是第四年连续下跌,从年度来看已经处于下跌极限。

所以最坏的情形无非是今年继续收跌,明年反弹。

乐观一点今年收阳也不是没可能。

加上今年初的大跌,5月20日以来的二次探底,做空力量逐渐衰竭,继续下跌的空间应该已经不大。

所以短期不必再过度悲观。

02

有一种很乐观的观点认为,连跌三、四年后,有可能迎来类似2006年或2015年那样的特大牛市。

原因简单粗暴:

下跌时间越长,出清就越是充分,积累的上涨动能就越强劲。

横起来有多长,竖起来就有多高。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从A股过往历史来看,牛市要么不来,要么就乱来。

要么永远3000,要么涨破6000!

这是由我们以散户为主的特殊投资者结构决定的。

根据央行《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一季度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295.5万亿元(二季度末295.7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高达145万亿元(二季度末应该变化也不大)。(二季度末数据源自央行上半年金融数据统计报告)

而囤积在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中的钱还分别有约10万亿元和13万亿元。

钱多的是。

只要股市赚钱效应出来了,来势汹汹想进来的钱挡都挡不住。

03

另一种极端观点,认为可能会像日本那样连跌3、4年后,小幅反弹2、3年,之后还有长达6、7年的探底行情。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这种可能性我认为基本不存在。

原因也很简单,我们有日本的前车之鉴。

人类最大的智慧,就是能在过去积累的经验教训上不断进步,在同样的大坑摔两次大跤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比如,我们没有放任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而是主动刺破泡沫,这个过程从2020年就开始了。

再如,真正能将日本带出通缩和衰退的措施可能是积极财政,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实行过程中还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经济上、产业上能够做到完全战略自主。

我们有独一无二的、完备而高效的工业体系,虽然0-1的创新还有差距,但只要到了规模化制造环节,我们一定能够做到质量最好、成本最低。

制造业遥遥领先,一定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之一,也是最大的希望所在。

04

弥补房地产这个体量巨大的产业下滑、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所以一两年、两三年反弹后继续震荡调整的可能性还是偏大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保持乐观,但也一定不要贪婪。

稳健应该成为我未来投资的主基调。

我目前持仓结构大致上是股8债2,计划在反弹过程中分批止盈部分权益资产,逐步调整到股6债4甚至股债均配。

1 阅读:700
评论列表
  • 2024-08-06 07:04

    (原因也很简单,我们有日本的前车之鉴)?你们真的有(鉴)吗?有吗??!

  • 2024-08-06 22:21

    借鉴一下1997 亚洲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