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名少将带6万百姓叛逃苏联,受尽折磨后却又哭着要回国

冬日历史 2024-09-20 16:27:22

声 明 : 本 文 内 容 均 引 用 权 威 资 料 结 合 个 人 观 点 进 行 撰 写 , 文 末 已 标 注 文 献 来 源 及 截 图 , 请 知 悉 。

1962年,中国边境发生了这样神奇的一幕,数万边民拖家带口,带着行李,拿着手里的证件说着“我们要回老家去,我们要去苏联!”

更令人诧异的是,苏联边防军不仅没有把这些人送回来,还将边境通道扩宽,而我军边防战士极力阻拦,纵使都朝天鸣枪了,也是不起任何作用,因为边民们直接不管不顾,从他们的身体上跨了过去。

后来,将近有六万多名边民都跑到了新疆去,而制造这动乱局面的罪魁祸首,竟是我军的两名少将,甚至这二人还恬不知耻,主动向毛主席写报告说,他们也要到苏联去。

那么这起被称为是“伊塔事件”的动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对我的国边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那两名要逃往苏联的少将,最终结局如何?

新疆塔城地区,因为土地宽广,居民又少且位于边境,在建国后,凭着中苏之间的友好关系,我国并没有此地设立防线。

但就在1962年开始,便相继发生了越境事件,少量边民在毫无动静的情况下,竟擅自越过了边境线。

早在之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有人想要侥幸越境的做法,但对于这样的人员,苏联边防军都会跟中国边防站进行沟通,将中方的越境人员全部都遣返回来。

可是这一次,苏方却一反常态,不仅没有阻止,竟还偷偷在边界线上,将那些铁网给故意开了好几道口子,意思在再明显不过了,就是让边民直接从这里过去。

再到后来口子都不开了,直接在边境关卡敞开大门,将原先仅仅只有几米宽的通道,一下子加宽到了50米,意思更明显了,就是明目张胆让边民畅通无阻。

刚开始还是塔城的众多边民有了越境的行为,可后来直接影响到了伊犁,人员也从原先的少量分批次变成了大量出境。

党中央从自治区党委处得知此事后,当时大批边民外逃的局面已经无法控制了,后来还演变到了近千名边民要集体出境,干警和民兵们尽最大努力进行了劝阻,才稍稍用枪控制住了局面。

以至于后来国务院直接出动了新疆兵团,维护西陲边防。此事也惊动了毛主席,因为远在中南海的他,收到了来自新疆的两份报告,这两份报告是由我国两名少将祖农、马尔果夫所写的。

竟是向毛主席请求说他们要到苏联去,要知道这二人都是在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新疆做出了贡献,所以才在1955年被我党授予了少将的军衔。

祖农·太也夫

按理说,身为新疆人的他们应该明白,此地能够得到解放,人民能够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与共产党的奋斗是分不开关系的。

可为何祖农、马尔果夫却在这个时候,竟打算和数万边民一起出逃到苏联呢?究竟苏联给了他们什么好处?

1962年,我国2名少将,竟带着新疆6万百姓直接叛逃苏联,谁知受到折磨后,却又哭着要回国,最终结局如何?

其实,历史上苏联对新疆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回顾新疆的历史就能了解透彻,早在公元前60年,我国就在新疆设立了都护府,那时的新疆还被称为是柱国。

虽然后来因为国家政权的分分合合,新疆的管辖权也产生了大的变动。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而新疆的地理位置也很特别,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与苏联边界有多达3000公里的长度,相比于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新疆似乎与苏联更近一些,而沙俄自从在1581年,派军队越过乌拉尔山,将西伯利亚汗国妥妥征服后,便将目光放在了我国的新疆地区。

新疆幅员辽阔,自然是一块“香饽饽”,沙俄一直企图扩张的野心从没有放下过,到了清朝时期,因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更是让沙俄有了可乘之机。

他们先是向清朝当局提出了通商的要求,打算在新疆获得通商的便利,谁知清政府就这么同意了,让沙俄在新疆自由贸易,还设立领事,让他们获得了贸易免税和领事裁判权。

岂不知,从这时起沙俄就已经严重侵害了我国的主权,在新疆当地产生了严重影响,首先就体现在经济侵略上。

在别的国家地区设立自己的银行网络,直接就垄断了新疆与内地,以及国外的各种汇兑业务,经济渗透的力量可是不容小觑的。

但要知道,几千年来新疆都是我国的领土,所以从土地根源上来说,新疆人民的内心还是跟脚下的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那这能怎么办呢?于是苏联便又想到了其他的招数,那就是施加政治影响,文化侵透来达到他们妄想掠夺中国人口的目的。

他们是怎么做到呢?

一方面,在新疆有许多苏联侨民,还有专门的苏桥协会,多年的共同生活,使侨民们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也产生了血缘纽带关系。

所以苏桥协会在当地有着极其强大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就暗戳戳开始在当地散发非法苏桥证件,为得就是鼓动当地群众们加入苏籍,迁居到苏联生活。

刚开始因为中苏建交的关系,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做这件事,所以鼓动的人数比较少,后来苏方又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将苏侨协会变成了具有行政职能的社会团体。

也是在这一大力支持下,当地创办了许多苏侨学校,而恐怖的是在伊犁地区,许多中小学少数民族的学生,他们所学习的书籍使用的都是苏联版本教科书。

这就导致了学生们从思想教育上,就被灌输着“祖国是苏联”,思想钢印被牢牢刻在了他们的脑海里,这就是苏联埋下的大伏笔。

1962年,苏联谋划了一场大阴谋,鼓动2名少将带6万百姓叛逃边境,但他们受尽折磨后却又哭着要回国,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光是有着思想控制还不够,还需要有能够操控他们的人,这时候,祖农、马尔果夫二人便发挥了重大作用,建国后二人都在新疆军区司令部,担任着重要的高级领导职位。

马尔果夫

被苏方鼓动之后,他们完全忘记了共产党的教育,开始做起了大量的煽动工作,先是以深入牧区为由头,遮掩了视线让当地党委并没有对他们二人产生疑心。

大肆活动下,刚开始还只有塔城、伊犁的边境口岸涌入了滚滚人流,后来阿尔泰、伊宁等地区的几个边境口岸都遭到了不少冲击。

不仅有普通群众,也有与祖农、马尔果夫一样身份的名校、军官,都开始向我党要求,前往苏联去。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边民们都跑了将近有六万七千多人,甚至当时有两个县的百姓们,跑得只剩下了几百人。

毛主席收到祖农、马尔果夫得报告后,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直言:他们既然愿意走,那我们就不强留。

而周总理对此也失望无奈,摇头说着:“这些事情用一两句话,是完全说不清楚的。”所以毛主席最后给出的答案就是欢送他们离去。

于是,祖农、马尔果夫与一众新疆边民美滋滋,以为拿着“苏侨证”,就能到苏联吃香的喝辣的,谁知他们到了苏联之后有遇到了更严峻的局势,古巴导弹危急,让苏联与美国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对抗。

叛逃的边民到达苏联后,发现他们竟是被当成了便宜的劳动力,用来解决苏联内部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竟是来吃苦了,于是原先还叫嚷着“让我回苏联”的边民们,又跑到了边境处,恳求让他们回去。

可是他们既然敢不顾阻拦跨过边境线,也要做好回不来的准备,最头疼的便是祖农、马尔果夫,他们二人身份敏感,在苏联得不到重用又想回国,可为时已晚。

最终的结局一个比一个惨,马尔果夫因回祖国无望,于是就移民到了土耳其共和国,后来也不知道他具体的下落如何,消失不见了。

而祖农则是跑到了哈萨克斯坦,在阿拉木图国万万了自己的后半辈子,其实若是这二人老老实实在新疆开展工作,定会有个不错的结局,可偏偏被苏方鼓动,做出了分裂组织的活动,真是令人唏嘘。

我党一方面对在边民越界外逃中的反坏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打击和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也谨慎对待了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因为早在1956年,苏联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与我国就有了关系的紧张,尤其在1958年,苏联妄想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企图干涉中国的主权。

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这才导致了中苏关系逐渐走向了破裂,苏联也破罐子破摔,在新疆地区谋划了边民外逃事件。

不过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越来越高的国际地位,苏联也不敢再谋划这些阴谋了,历史虽已过去,但后代一定要谨记教训,要始终不忘初心,不忘祖国的恩惠。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的历史渊源

https://kns.cnki.net/nzkhtml/xmlRead/xml.html?pageType=web&fileName=DSZI200901014&tableName=CJFDTOTAL&dbCode=CJFD&topic=&fileSourceType=1&taskId=&from=&groupId=&appId=KNS_BASIC_PSMC&act=&customReading=&invoice=wsw7ZCtkL3Skz0EXONe+kOFe6LijHvueD8Io8e5b3A/kVxd2QVbmq/TTOjm9rVBirGGkPrYN9kqjwGtu4BqwACtTXoQ9YOJeGrPUZMDeRYfbfWDe3nH5bKxKKTtVvN6/QtN2RPAkLlo43QMg1AJ55Z256SJG+Km4rBjI/6NNXXQ=

中国知网:新 疆 苏 联 侨 民 问 题 的历史考察

https://kns.cnki.net/reader/flowpdf?invoice=eyUd3K1e1S5fU9SpfUgdUTBO3Gy828yiaZsmCPORIgnDxiiPx4B4zn8%2FkjL5HqnolPRCMxb2No2ADTjyYoPV%2FCefmPsIsQn%2BlovrVa0l4kROeJUTfFkyXu70Na37qyskyR8Y6H2%2FJhc4dOyqDnYQeEXcpVQrsp1iqZ2Tdb%2Fw53M%3D&platform=NZKPT&product=CJFQ&filename=LSYJ200303004&tablename=cjfdlast2021&type=JOURNAL&scope=trial&cflag=pdf&dflag=pdf&pages=&language=CHS&trial=&nonce=A7460B8992C24062AAAF4A2C5DA8766E

中国知网:“伊塔事件”始末及反思

https://kns.cnki.net/reader/flowpdf?invoice=mBHtuDz%2F%2FRJnitmcOZG1NvPdnLaW9Ax03r5n55jJZpq6ONH%2F%2BHL%2FmYigxjdNFF1RqGVOP6%2BFUJJLVJ%2BzpJnvUvoeLeILDQP0F17N5wwcDOqLe7U3S%2FANPtUPD4lw3beZnkXyQBSYloBkXqQGqTDIqkOsZ%2FspkfXIPYxiX3bW7vY%3D&platform=NZKPT&product=CMFD&filename=1016792467.nh&tablename=cmfd201701&type=DISSERTATION&scope=trial&cflag=pdf&dflag=pdf&pages=&language=CHS&trial=&nonce=E64BFF5325B94A2C8CDEB924208D3465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