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咪唑联合洛莫司汀或替莫唑胺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II期研究

芷容康康 2024-02-13 07:31:44

研究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预后很差。尽管采取最大范围安全切除、同步放化疗及替莫唑胺化疗等标准治疗手段,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仅为6.9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6月,12个月OS为61.1%(Stupp等,2005)。中位PFS和OS的时间差较短,提示肿瘤复发后的疗效非常有限。虽然电场治疗被证实可进一步改善PFS和OS,但由于肿瘤的弥漫性生长、经济原因和依从性问题,大多数患者在肿瘤复发时仍选择药物治疗(如贝伐珠单抗、替莫唑胺TMZ、洛莫司汀CCNU、PCV方案等)或最佳支持治疗。在大型医学中心就诊的患者首选入组临床研究,但并没有任何一种方案表现出生存优势。目前,GBM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8月,9个月OS仅为50%,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

甲苯咪唑(Mebendazole,MBZ)是一种抗蠕虫药物,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中均表现出对胶质瘤细胞/动物模型的抗肿瘤活性。该药具有亲脂性,能穿透血脑屏障,口服给药,同时在长期应用于寄生虫治疗的过程中体现出较好的安全性。本研究前期进行的I期研究发现甲苯咪唑的安全性良好,未出现意外的严重不良事件。推荐剂量为:联合替莫唑胺和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时每次1600mg,每日3次。联合洛莫司汀时每次800mg,每日3次。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方案进入II期临床研究阶段,以探索甲苯咪唑联合替莫唑胺或洛莫司汀治疗复发GBM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随机II期临床研究,在印度Tata Memorial Center进行。入组患者为成人(≥18岁)复发GBM患者,ECOG评分0-3分。经过多学科会诊评估患者是否能接受挽救性再放疗,条件为:KPS评分≥60分、距第一次放疗时间至少2年、复发病灶局限于幕上且单发,体积中等。虽然减瘤手术是复发时的首选治疗,但并不作为强制。该研究排除过去3月内应用苯并咪唑以及停用TMZ三个月内肿瘤复发的患者。不符合再放疗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替莫唑胺+甲苯咪唑(TMZ+MBZ)和洛莫司汀+甲苯咪唑(CCNU+MBZ)两组。TMZ+MBZ组应用TMZ 200mg/m2 d1-5+MBZ 1600mg tid,Q4w,共计12周期直至疾病进展。CCNU+MBZ组应用CCNU 110mgd1+MBZ 800mg tid,Q6w,共计6周期直至疾病进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9个月的总生存率,次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样本量估计采用A’Hern一阶段设计方法,P0为35%(即9个月OS为35%时治疗无效,无需进一步研究),P1为55%(即9个月OS为55%时值得进一步评估),参照BELOB研究的结果。经计算,每组需44名患者。如果任何一组有20名患者在治疗后9月仍存活,则该组值得进一步研究。

图1:研究流程图(部分)

研究结果

1、疗效

自2019年3月14日至2021年6月18日,共有88名患者入组,每组44人。TMZ-MBZ有43人纳入方案分析,CCNU-MBZ组有42人纳入(图1)。中位年龄41岁,IDH突变率为36.4%患者的基线特征如表1(详见原文)所示。所有患者既往都接受过手术和放疗,每组各有2名患者在放疗后未接受替莫唑胺化疗。

中位随访时间为17.4月,3名患者出现了方案违背。因此分析了85名患者的生存情况。在数据截止时,TMZ-MBZ组(共42人)有32名患者死亡,CCNU-MBZ组(共43人)有34名患者死亡。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6.7月和6.4月(无统计学差异,风险比0.99)(图2)。9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35.8%和46%。TMZ-MBZ组有39名患者出现肿瘤进展,CCNU-MBZ组也有39名患者出现肿瘤进展,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4.13和4.3月(无统计学差异)(图3)。

图2: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绿色:CCNU-MBZ;橙色:TMZ-MBZ)

2、不良反应

表2(详见原文)列出了每组患者的不良事件。TMZ-MBZ和CCNU-MBZ组分别有37例(86%)和40例(95.2%)患者出现任何级别的不良事件。其中有8例(18.6%)和4例(9.5%)患者3-5级不良事件。但没有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

图3: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绿色:CCNU-MBZ;橙色:TMZ-MBZ)

3、减量和停药

在TMZ-MBZ治疗组中,有33名患者因疾病进展停药。3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1名患者因不良事件(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停药,1名患者因疾病进展死亡。TMZ+MBZ治疗的中位周期数4个,MBZ无需减量,仅有1名患者TMZ需要减量。3名患者完成12周期治疗。在CCNU-MBZ治疗组中,有30名患者因疾病进展停药,1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1名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停药。CCNU+MBZ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3个,MBZ无需减量,5名患者需减少CCNU剂量。4名患者完成6周期治疗。在进展后,有81.2%的患者接受最佳支持治疗,未继续进行抗肿瘤治疗。

4、生活质量对总生存的影响

入组患者中有23名ECOG评分为2-3分,预后较差,中位OS为5.67月。ECOG评分为0-1分的患者预后较好,中位OS为8.87月。在事后分析中,TMZ-MBZ组中ECOG评分为0-1分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1月,9个月生存率为39.6%。CCNU-MBZ组中ECOG评分为0-1分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月,9个月生存率为57.9%。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是第一个利用甲苯咪唑治疗复发GBM的随机实验,本研究的目的并非为比较TMZ+MBZ和CCNU+MBZ这两种治疗方案孰优孰劣,而是与历史数据对比,在TMZ或CCNU的基础上联合MBZ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生存。随机分组的优点在于两个队列的基线特征是平衡的。但无论是TMZ+MBZ还是CCNU+MBZ均未能提高复发GBM患者的9个月生存率。关键的EORTC 26101研究中,CCNU组的中位PFS为 1.5月,CCNU+Bev组的中位PFS为4.2月,后者与本研究的中位PFS相当,但本研究中患者整体较为年轻且IDH突变率较高。本研究的阴性结果可归因于多种因素,首先,本研究允许ECOG 2-3分的患者入组,占所有患者的28.6%,这一比例明显高于EORTC 26101和BELOB研究,这两项研究未纳入ECOG 3分患者,2分患者的比例为10.2%和11.5%。若对ECOG评分为0-1分的患者进行单独分析,CCNU+MBZ的9个月生存率相对较好。另外,本研究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患者在肿瘤进展后接受挽救性治疗的机会较少。有超过80%的患者复发后未接受抗肿瘤治疗,这一比例明显低于同类研究。也可能导致OS相对较低。第三,本研究未纳入再放疗的患者,而同类研究有部分患者在复发后接受再放疗,这可能对整体预后也产生影响。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单独应用TMZ或CCNU的组别进行对照。但考虑到单独应用TMZ或CCNU对患者的获益有限,因此采取了联合用药的设计。虽然本研究并未证实MBZ联合TMZ或CCNU能够改善复发GBM患者的预后,但对于ECOG评分0-1分的患者,CCNU联合MBZ治疗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参考资料:Vijay M. Patil et al. Mebendazole plus lomustine or temozolomide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II trial. eClinicalMedicine 2022;49: 101449

敬请注意:本文仅供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之用,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不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如出现文中描述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另外,本文仅节选原文的一部分,内容可能不完整或与原文存在偏差,若需更完整的信息请参阅原文。

撰稿:赵 赤

审校:张俊平

排版:郜志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