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不能细想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6-02 10:53:19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紫禁城 摄影)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申时。

落日熔金,西风晚照。

明王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驾崩了。

皇帝一死,百官悲痛,万民服丧,但最伤心的还当属朱由校的亲信宦官魏忠贤。

咱也不知道是熹宗和魏忠贤真是主仆情深还是魏忠贤预感到崇祯上台之后要收拾他,反正老魏当时把眼睛都给哭肿了。

崇祯呢,进宫来接班当皇帝的前一晚也很谨慎,因为崇祯是第二天登基,登基之前他要在宫里住一晚上,这一晚上把崇祯给熬的啊,那是相当难受。

因为崇祯心里清楚,这大明江山看似姓朱,实则姓魏。

魏忠贤这个老宦官,自从得到了熹宗朱由校的信任之后,可以说是飞黄腾达,专擅朝政,朝廷里那是只知道有他魏忠贤,而不知道有皇帝。

光是魏忠贤一个人擅权也就罢了,魏忠贤还笼络了不少朝臣,形成了势力庞大的阉党,朝廷内外都是老魏的耳目,不得不提防啊。

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就听说过,京师城外原来有间客栈,客栈里有间密室,有天有四个大臣在密室里聊天,这四个大臣里有一个和魏忠贤不对付,所以言谈之间一直在咒骂阉党种种,另外三个人刚要撸胳膊挽袖子参加声讨,结果一群东厂的探子立刻冲入,当场把一直叫骂阉党的大臣处以了寸磔之刑。

(明熹宗朱由校 坐像轴 局部)

寸磔,就是把人切成一段一段的。

您看看,这魏忠贤的爪牙耳目,真是无孔不入。

而且坊间又谣传,说熹宗晏驾之后,魏忠贤甚至有过自立为帝的想法,那诸位说魏忠贤是宦官,他怎么做皇帝呢?

他就算是做了皇帝,他也后继无人啊,没人接他的班,国祚不能传承,这不妥妥的硬伤吗?

魏忠贤当然早有打算,因为他计划在登基之后把自己的内侄魏良卿接到宫里当做储君来培养,自己死后就让侄子来接班。

几个标榜为国尽忠的大臣只敢在暗室里咒骂,而两个狼子野心的奸佞之徒却敢堂而皇之的给自己起上“忠贤”“良卿”这样的名字。

魔幻,还真是魔幻。

当然,这只是谣传,真伪自然有待商榷,但这在崇祯听来,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崇祯老兄从进宫这天开始,他就时刻小心,万事注意。

吃饭,他不吃宫里的,而是自己带了几个饼子,睡觉,他睁着半只眼睛,一有点风吹草动他就趴在窗户旁边看,这一晚上,崇祯基本上就没消停过。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这个年轻人对未来人生的迷茫,一如这个帝国迷茫的未来。

熬过了最漫长的夜,皇帝终于是有惊无险的登基了。

要知道,崇祯这个人,有个爱好,那就是喜欢读史书,尤其是三国史,崇祯每次读到有关十常侍啊,董卓啊,曹操之流,那都是咬牙切齿,气的不不行不行的。

(史书)

崇祯为什么生气呢?很简单,因为这批人都是权臣,都曾经架空过皇帝,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崇祯最讨厌这种敢把皇帝手拿把掐的人。

魏忠贤堪称有明以来的权臣头一号,就没有比他权力更大的了,按理说崇祯登基之后第一个要收拾的就应该是魏忠贤,可是奇怪的是,崇祯一切如常照旧,甚至礼遇还有点超过熹宗,是今天给魏忠贤封赏,明日给魏忠贤升职,魏忠贤本来都已经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打算大干一场了,结果崇祯来这么一手,直接把他就给整迷糊了。

如果崇祯上来就劈头盖脸的整治自己,那么倒也好办了,反正那就等于是直接撕破脸了,那就开干呗,自己能架空一个天启,就不怕不能再架空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崇祯。

可是,崇祯不仅没亮家伙式儿,反而是大封特赏,魏忠贤当然不会蠢到认为崇祯把他当做自己人,他只会认为,皇帝这一招属于是笑里藏刀,指定没憋好屁。

思量再三,魏忠贤也整了个以退为进,他主动跑到崇祯面前,要求辞去自己身上这个东厂提督太监的职务。

辞职信交上去不到二十四小时,皇帝的批示就下来了:不准。

皇帝不仅不准魏忠贤辞职,还好言相劝,说魏公公啊,你是朝廷股肱之臣,大明没你不行啊,你可千万不能走。

这波试探过后,魏忠贤还是摸不准崇祯的心思,于是他又指使自己的亲信,同为宦官的王体乾上疏辞职。

王体乾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他这一封辞职信送上去,崇祯还是没有批准。

一般人试探到这个程度就已经放心了,你又不动我,你也不瓦解我的势力,要么你是软柿子,要么就是你没能力。

(王体乾 形象)

可魏忠贤毕竟是本朝宦官集大成者,把王振和刘瑾绑一块也不一定能算计的过他,尽管崇祯从登基开始就对自己是一张笑脸没变过,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没过几天时间,魏忠贤又又又跑去找到皇帝,请求全国各地停止给他修建生祠。

祠,这在中文的语境里是供奉鬼怪神灵啊,大德先贤或者祖先的庙堂,就是说要么是超自然意志的产物,要么你是逝去的尊长,要么你是曾经在历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才有资格建造祠堂。

我们一说祠堂,那基本上都是拜祭已经死掉的人,但魏忠贤这比较牛,他人还没死呢,民间各地出于谄媚也好,出于无奈也罢,反正就已经开始给他修祠堂了,美其名曰:生祠。

您想想,魏忠贤一个宦官,坏事都做尽了,朝廷内外多少仁人志士恨他恨得牙痒痒,他这样的人祖坟不被刨就算稀奇了,竟然还好意思舔着脸建造生祠?

魏忠贤本人是不是不好意思,那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的是,魏忠贤跑去找到皇帝,态度非常诚恳的要求皇帝停止全国各地给他大建生祠的行为。

崇祯同志呢,回答的也很艺术,皇帝说,还没建成的就不要再建了,已经建好的也没有必要再拆了。

听到崇祯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魏忠贤简直是要崩溃了,因为他实在是摸不透皇帝的心思。

(古代祠堂)

可是时间推移,魏忠贤虽然把不到皇帝的脉,但他能明显的感受到皇帝对他的好感,皇帝对他的封赏是堆积如山,皇帝对他的升职好像坐了火箭,不仅是对自己,皇帝对阉党成员那也是多有重用。

太好了,这对咱家真是太好啦。

慢慢的,魏忠贤终于放下了警惕,他开始觉得,新皇帝除了不苟言笑之外,和他那个文化水平极低,工作能力奇差的哥哥也没什么两样,新皇帝只想要享受高位,只想要过皇帝瘾,他和崇祯的关系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崇祯做他的大明天子万万岁,自己则照旧做他呼风唤雨的权宦九千岁。

而且魏忠贤还是个实干派,万千岁对他来说太过漫长,哥们只争朝夕。

按作者来看啊,这魏忠贤还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因为根据史书记载,他呢,不识字,那么既然他不识字,就一定没有读过鬼谷子老先生的著作,因为早在千百年前王诩老爷子就说过这么一句话: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想要让对方先出声,你就必须学会保持沉默,想要张牙舞爪的攻击别人,那么在此之前,你一定要深沉内敛,想要爬到更高的位置上,你必须先适应下层的环境,想要夺走一个人的一切,你就必须先懂得将一切先给予他。

而崇祯如果想要除掉魏忠贤,就必须封赏他,给他加薪,让他升职,在他要辞职的时候挽留他,在他工作的时候鼓励他,有事没事还要给他点尊重和理解,各种人文关怀那当然也不能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魏忠贤这头老狐狸彻底麻木。

(魏忠贤 形象)

有什么比睡着的猎物更加容易被击中的呢?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

蝉鸣鸟叫,树影斑驳,紫禁城的闷热仍在持续。

崇祯皇帝在本月突然发力,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革去魏忠贤的所有官职,将其发配凤阳看守皇陵,魏忠贤失魂落魄的离开了京师,于途中自尽。

打蒙了,这是彻底被皇帝给打蒙了。

当然了,他不自尽也很难苟活了,因为魏忠贤路走到一半,崇祯就下令要把他抓回来弄死。

不管怎么说吧,大明第一权臣,权宦,终于倒了。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知道崇祯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他手段狠辣,刚愎自用,冷酷无情,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魁柄独持,把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必须的。

所以,擅权祸国的魏忠贤一死,崇祯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皇帝的想象里,只要除去魏忠贤这颗毒瘤,那么自己就是龙上青天,云入大海,从此后再不受拘束了,可事实恰恰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朝廷里的文官们比魏忠贤还难对付。

(文官集团)

在崇祯的视角和感受看来,文官们普遍缺少责任感,不想着如何跟自己一起拯救大明,反而老想着主导朝堂政治的话语权。

自己有什么想法,文官唱反调,自己有什么意见,文官不支持,自己开展什么工作,文官不配合,比如崇祯末年的时候,西北匪患猖獗,李自成都要打进京师来了,朝廷却拿不出钱来给将士们发军饷,急的皇帝是低声下气的恳请朝堂里的大臣们慷慨解囊,捐钱救国,结果内阁首辅魏藻德带头抗捐,说自己一分钱没有,崇祯愣是一个钢镚也没筹到。

皇帝无法信任文官,不仅无法信任,皇帝甚至还得时时刻刻提防着他们,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文官集团就把自己摁在奉天殿上摩擦。

当猛烈的阳光从紫禁城的上方扫到崇祯的脸上时,无法彻底驱散这位大明天子脸上的阴霾,但却让他猛然意识到,帝国的天平,似乎因为缺少了魏忠贤,而开始出现了倾斜。

王振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听他的摆弄,可他仍然畏惧三杨和太后,刘瑾为虎作伥,无法无天,但杨一清千里之外就能杀他于无形之中。

纵然是那个我非相乃摄也的张居正,生前身后也有不少言官跟他作对。

可魏忠贤活着的时候,除了皇帝他杀不掉,大明天下任何人的生或死,升或降,荣或辱,他都可以轻易的决定。

魏忠贤的确该死,可是,他该几时死?他是不是本应该成为崇祯制约文官的一颗棋子呢?

(明思宗朱由检 形象)

皇帝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见到哥哥熹宗朱由校的那个下午,日光散漫,映照出空气中的灰尘,脸色憔悴的熹宗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留下了一句言简意赅的遗言:来,吾弟当为尧舜。

十七年来不自由,臣宦士将任诛留,赴难含悲因税重,忧国怎忍入囚笼。

辽东胡尘正催马,来朝金阙驺虞牛,终究英名成祸累,掌中明珠一剑流。

一朝孤悬谁解忧,烽火连天夜色稠,宫中豺懋犹未死,五子良将命已休。

三秋征战意未尽,二京谁念旧臣愁?此去长空追日月,但让笙歌绕北丘。

是啊,我们对他留下了如此之多的评价,他勤勉节约而多疑任察,他夙兴夜寐而好刚尚气,他优柔寡断却言朘削喜,他冷漠残忍却请兵食怒...可我们似乎忽略了,冤杀袁崇焕之时,崇祯只有十八,而诛灭魏忠贤之际,他也不过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罢了。

参考资料:

《明季北略·卷三》

《玉镜新谭·卷一》

苗棣.《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75、381页

陈梧桐.明思宗为何成为亡国之君[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3(02):48-59.

15 阅读:5389
评论列表
  • 2024-06-03 02:00

    了解明朝的只有满清,因为他们眼看着明朝倒下了!看看满清统治者对那些人打击最严重,对那些地方打击最严重!

  • 2024-06-03 09:27

    政治是讲究平衡的,魏忠贤不是不能杀,杀了你得捧一个上来啊,本来你在幕后控制就行了,结果你非要前面来跟文官死磕,结果就是终结明朝近300年的国祚

    浮生身若梦 回复:
    对。魏忠贤必须杀,他的徒子徒孙也是,得立起来另外一帮人,还能收一波赃款充实国库。
  • 2024-06-11 19:17

    魏忠贤是替朱由校干脏活的!

    wuyuhua1031 回复:
    对付伪君子,只能用真小人[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 羽寒 11
    2024-06-03 07:14

    真漂亮,辽宁出版社编写大明历史。要不要黑龙江出版社也参与一下?

  • 2024-06-02 12:56

    魏就是个精通人情世故的泥腿子人精,这种人有手段压制文官,他若不倒,面对李自成和清军,大概率和亲割地赔款都能使出来,同时保住了大明和自己的地位,只是皇权就危险了,不听话就换人,当然他的宦官身份绝不可能上去的

  • 2024-07-12 13:19

    看看崇祯后来的做法,就知道小编只是在扯淡[笑着哭]

    麦甜守夜人 回复:
    这种小编文章我看到大明信魏就知道可以打住了
  • 2024-06-18 04:31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当然是一代又一代拼命作,作完为止。

    华夏子弟 回复: gyh
    黑暗为何不敢见光明?
    gyh 回复:
    扯淡
  • 2024-07-17 00:52

    封建皇帝统治,这种权力极度集中的顶层设计是不合理的,很难保持各方利益平衡。虽然不停打补丁,但最终逃不过失衡程序运行崩溃的结果。必须要重构。

  • zero 6
    2024-08-01 14:20

    明朝皇帝莫名其妙死的特别多,红丸(天启),落水,风寒(朱标)一大堆就这么死了,牵连的人员都没几个大的,全是小鱼小虾。

    浮生身若梦 回复:
    还有个明武宗,被文官们都搞臭了。把他的办公地点说成是豹房,搞得跟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一样。其实人家是不放心住在宫里,怕被弄死。结果还是落水了。。人家还是平了宁王叛乱,轻征了一下蒙古的
  • 2024-06-27 12:14

    说白了,皇帝从小被儒家忽悠傻了(看看汉家王朝,那个朝代的太子不是被大儒教导长大然后一代不如一代)。然后儒家文人士大夫就把持了国家大权,皇帝变成了傀儡

  • 2024-07-21 21:47

    穷死的,晚清各级政府一年都能搜刮几亿白银,

  • 2024-06-03 14:13

    崇祯玩权术玩的贼溜,崇祯一朝,没有出现严嵩那样的权臣,也没有出现王振刘瑾魏忠贤那样的权奸,大权一直牢牢掌握在崇祯手里。这不妨碍我大明继续烂掉。[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老贱君 回复:
    明朝只有朱厚熜擅长玩权术,辫子金玄烨、金弘历、那杏儿都是个中高手。
  • 2024-06-15 01:18

    朱元璋:东林党人误我大明,统统该杀!!!

  • 2024-10-29 15:22

    他是个太监。翻不了身的。有他还能制约东林党 自己不会用

  • 2024-07-14 00:03

    魏忠贤还大忠臣了?前朝万历张居正是什么水平?打日本,打蒙古,你木匠什么水平?喔守的后金不南下,大忠臣?那万历张居正时是什么?败就败在你魏忠贤

    醉人的花香 回复:
    张的下场比魏还惨 你说气不气[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6-03 19:28

    细想又又蛋用。[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