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个金光照和尚,与五台山大有因缘,他的名字都就是在这里而得。
他原是河南府渑池县的人,俗姓李,十三岁出家,拜新安县宝云寺的灵粲和尚为师。十九岁时,他去洪阳山拜祖述迦叶和尚为师,勤学苦修,三年如一日。他学法极其刻苦,衣服都很少脱下,穿着粗糙的布衣,面容憔悴,一心追求至上妙道。
迦叶和尚告诉他:“道是无所为的,却无所不为;佛常寂然无应,却无所不应。要守住这个原则,加以勤奋修行。虽然世间万物各有不同,但都是随缘变化,而彼岸的真理是一致的,一切都要顺应时机。”迦叶和尚还告诉他,清凉山是佛的应化之地,与众生因缘深厚,他应该去那里。
金光照和尚接受了教导,来到汾州。在宝应年间,遇到奸臣作乱,战乱不时发生于郊外,他因为困难重重,无法前行,于是回到马头山,经过姑射山,又转到檀特山。
他在山中居住了六年,跟随慧超禅师学习,发誓要刻苦修行,追求至高无上的学问。他总是怀着拯救众生的愿望,志在山林,祈求获得无上般若智慧。
慧超禅师知道他的愿望深远,就让他赶紧离开。他就来到屋党山下院,向惠悟和尚求法。又听说方山纯达禅师德行高洁,名声远播,当他到达那里,禅师一见到他,就问他从哪里来。
他说:“从无所来。”禅师用微妙的话语启发他,他顿时开悟,明白了众生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三界都是圆通的,一切都是心的作用。于是他在嵩山住了三年,专注于禅修和守戒。
他常常想:“五台山的愿望,我至今还未实现。我大唐圣德广大,如同日月照耀天下,功绩超越百王,事业流传千古,岂有去不了五台之理?”
到了唐大历二年,他终于到达五台山,在大华严寺的万菩萨院安顿下来。那一天突然雷电交加,雨雹猛烈,他心中惊恐,默默祈祷大圣广殊菩萨。
不久天气晴朗,他看到一道白光从五台飞下,光中出现一千尊佛,庄严美丽照耀四方。他感动得泪流满面,全身投地,向他们行礼。
当他抬起头时,突然看到面面涌出一座十丈高的高楼,以千叶莲花座托着。他看到诸佛伸出金色的手臂,为他摩顶三次授记,告诉他:“从今以后,你的名字应该叫金光照。”
诸佛让他诵读《金刚经》和《般若经》,作为日常的修行功课,说完就突然消失了。他心中欢喜无限,感悟良多。
第二天他告别了寺里的僧众,去了秘魔岩隐居修行,在这里他每天都有新的收获体验。
后来,他看到西台突然雷风暴动,飞电注雹,很久以后云开雾散,谷中腾起黄雾,幻出千变万化。他一心专注于这个境界,发誓要证得佛果。
这时和风清畅,云雾涌动,他突然看到维摩居士、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出现,他感动得泪流满面,向他们顶礼,但他们突然消失了。
又有两个童子引导他直接到台顶,看到两个如来,清净如琉璃,内外透明,紫光遮蔽了太阳,白气浮在天空,山林都变成了金色。而和他同行的僧人却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后来他又去了东台的那罗延窟,远远看到三个僧人乘着白云涌出,来到他面前就消失了。
到了夜里三更,他突然看到窟前的楼阁层层叠叠,天乐响亮,持续了好几天。然后他回到秘魔岩,居住了六年。
后来繁峙县的县令吕才俊坚决邀请他到县里,虔诚地供养他。再后来,代州都督辛云晁听说了他的德行和声望,派人迎接他到大云寺居住,作为主僧广泛弘扬佛法。后来就不知道他的去向了。
五台山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出《全唐文·金光照和尚碑》
感恩众菩萨保佑,平安顺心顺意。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祈祷][祈祷][祈祷]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祈祷][祈祷][祈祷]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祈祷][祈祷][祈祷]
😳😳😳(🌺🌺🌺远远看到三个僧人乘着白云涌出,来到他面前就消失了。)
文殊有何德何能让你们跪拜他,为了让你们过足跪舔阿三的瘾,菩萨说了,带你们去印度铛首陀罗,生生世世,子子孙孙跪舔阿三,恭喜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