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央企总部的门道,这些必须要知道!
| 环球通信| @好5G |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共青团云南省委以‘挂职’名义大量违规借调工作人员”。当这样的字眼,写进7月1日的云南省相关通报中,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违规借调,咋就这么难绝迹?
截至2024年5月底,被通报单位借调乱象远超规定限额,备案?不过是形式上的过场。“挂职”期限,仿佛成了“长期饭票”,一年一续,期满再“续挂”,全然不顾“借调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的铁规。那些本应扎根基层、服务五年的新乡镇干部的服务期,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在体制内或者央企总部,借调很常见,有的叫“借调”,有的叫“抽调”,滑头一点的叫“跟班学习”。
借调也有其积极意义:一是被借调人能开阔视野、学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二是促进上下级单位的交流沟通,方便一些工作的开展。
很多人在遇到借调的时候,都会很纠结。到底去不去?借调央企总部的门道,这些必须要知道。
一、借调到央企总部2年,回来后成了单位的笑话的例子
小李,一位来自农村的外地人,通过努力考入了985院校,最终在央企担任技术员。小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扎实的基础,在入职两年后成为了技术科的副科长。然而,一个转机出现了,公司业务系统新上线了一个重要的应用程序,小李作为业务骨干被借调到总部集中办公小组,负责参与应用程序的调试工作。小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每天清晨第一个到达办公室,为领导打开门、烧水、沏茶、通风等,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从调试应用程序、收集反馈、解决问题,到填写台账、汇总报表、编写每日报告,小李的工作异常繁重,常常工作到深夜才能回到宿舍。在总部工作了两年以后,这个应用程序正常运转,为企业管理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持,小李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赞誉。然而,小李却接到了小组解散,人员返回原单位的通知,这让小李一阵沮丧。他这才意识到想留在总部是多么困难。小李的借调没有带来提拔的机会,反而让他重新回到了原单位,变得更加不稳定。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努力工作固然重要,但选择和机遇同样关键。
这也非个例,也有央企总部朋友说,有好多在央企总部借调7、8年没转正,然后部门重组,人员冗余就把借调退回原单位的例子了。然而回原单位的那些人也没见立刻就被提拔。
二、你知道央企总部为什么转正这么难吗?
原因是员工编制是有严格限制的。
央企总部员工编制数量是由国资委或财政部进行管理的,进入央企总部工作需要经过一套复杂的流程。正因为如此,央企对于总部员工的编制数量控制得非常严格。
由于工作繁忙和部分岗位空缺,央企总部常年搞挂职借调来应对工作潮。这些借调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总额和人员编制都不在总部编制内,甚至逢年过节发的福利也得回原单位领取。简而言之,借调人员只有工作结果算总部的,其他方面总部都不需要负责。
三、央企的总部的方法有两种
所以,进入央企的总部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应届毕业生入职;不过对于应聘者个人条件要求很高;二是岗位竞聘,几年一遇,并且竞聘的水极深。而通过借调并不是进入央企总部的好途径!可以说,无论体制内还是央国企,“借调”都是解决人力荒的高性价比方式,而非进入央企总部工作的最优机会。
不过,在国央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被借调,尤其基层人员。不少借调中的人员也千方百计回归原单位。一方面,借调能丰富工作履历,积累复合经验、拓宽视野、拓展人脉,从而提升个人价值。但是,另一方面,借调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两边(出借单位、借用单位)都会被边缘化。“借而不调”的实例太多了,借调人员最后沦落至“两头不是人”:被出借单位疏远,借用单位又进不去。
如果你也有过借调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 END -
以 草 根 记 录 通 信 时 代
作者@好5G :资深分析师|特约撰稿人|新媒体专栏作者|手机评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