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昨天晚上,我正躺在床上刷着抖音,突然收到妈妈的微信语音:"你表妹下个月要来我们这边实习,我已经答应让她住你那套房子了,你把钥匙给她送过去吧。"
我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手机差点没拿稳。这套房子是我研究生毕业后,靠着自己打工和借呗首付买的,每个月还要还五千多的房贷。虽说最近在考虑出租,但也得我点头才行啊。
"妈,你怎么能不问我就答应别人啊?"我强压着火气说道。
"有什么好问的?她又不是外人,你表妹考上我们这边的研究生多不容易。再说你那房子不是空着吗?让她住几个月怎么了?"妈妈理直气壮的语气让我更加来气。
♫♪♫♪♫♪♫♪♫♪"空着的房子也是我的私有财产,您不能随便做主。"我深吸一口气,"再说现在的房租这么贵,我本来就打算出租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妈妈突然说:"那这样,你拿3000块钱给你表妹作为补偿,就当帮帮她。"
我直接被这话气笑了:"妈,您要是心疼表妹,您自己拿钱给她租房子啊。您总是喜欢当这个好人,还想让我来买单。我现在工资也不高,每个月房贷压力那么大,您怎么不为我想想?"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我不就是想让你帮衬一下亲戚吗?你表妹家条件不好,你就不能发发善心?"
♫♪♫♪♫♪♫♪♫♪"发善心也得量力而行啊。您老是这样,把我的东西当作您的,随便就答应别人,我很为难的。这事就这样,您要是想帮表妹,您自己想办法,别拉上我。"
挂了电话,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这种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去年妈妈也曾经把我的平板借给邻居家孩子,结果摔坏了屏幕,维修费还是我自己掏的。
我把这事发到了朋友圈,立刻收到闺蜜的评论:"你妈这属于好心办坏事了,完全不尊重你的财产权。"
说实话,我也理解妈妈想帮助亲戚的心情,但我们这代人买房不容易,每个月的房贷就像是套在脖子上的绳索,我们没有盲目助人的本钱。
♫♪♫♪♫♪♫♪♫♪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手机又响了,是妈妈发来的消息:"妈也是一心想让你多帮衬亲戚,处处为你着想。你表妹毕竟是自己人,以后在外面有个照应也好。"
我没有回复。有时候我真的很无奈,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我的东西就是他们的东西。但我们已经长大了,也有自己的生活压力,他们却总是不能理解。
这代际的认知差异,大概永远都没法轻易调和。我只能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错,适度助人是美德,但过度牺牲自己的利益却不是明智之举。
♫♪♫♪♫♪♫♪♫♪第二天一早,我给妈妈发了条消息:"妈,我知道您是好意,但以后涉及我的事情,还是先跟我商量好吗?"
"知道了。"简短的回复背后,不知道妈妈是否真的理解了我的苦衷。
这件事让我明白:在孝顺和原则之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也要照顾到父母的感受。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必须面对的成长课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