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主要针对重要股东、董监高减持自家公司股份的信披和规模等提出了要求。如今减持新规已经满月,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情况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减持新规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我们从月度减持数据就能看出减持新规带来的巨大变化。
表:2017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月度减持数据
增减持数量(不考虑复权)
增减持市值(事项发生时市值)
数量统计
日期
总增持数(万股)
总减持数(万股)
总增持市值(万元)
总减持市值(万元)
减持次数
涉及股东数(减持)
涉及公司数(股数净减持)
2017-06
159,726.78
43,208.81
2,110,618.41
642,780.06
213
148
83
2017-05
148,709.42
107,625.93
2,048,254.97
1,574,257.11
492
348
172
2017-04
142,962.48
97,992.11
2,048,283.75
1,236,236.49
187
143
88
2017-03
146,051.08
177,124.09
1,798,961.95
2,178,285.98
522
373
221
2017-02
83,393.43
216,436.90
1,056,770.89
2,268,134.15
399
280
175
2017-01
123,072.22
155,812.55
1,429,798.15
1,834,273.60
428
327
200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可以看出,6月份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市值或是减持股数与5月份对都是直接腰斩了,大概只有5月份的4成规模。从减持次数来看,6月份也只有213次,而5月份足足有492次;涉及股东数也从348个锐减至148个,涉及公司数也减少了一半有余。不过也可以发现,除了减持规模缩小了,6月份的数据与行情低迷的4月份相比,重要股东的减持涉及的股东数和公司数都是大致相当的。
表:2017年以来上市公司高管月度减持数据
截止日期
净增减持金额(万元)
增持金额(万元)
减持金额(万元)
2017-06-26
-42,336.76
152,555.67
-194,892.43
2017-05-31
-225,325.89
284,317.24
-509,643.13
2017-04-28
-240,665.83
57,280.10
-297,945.93
2017-03-31
-266,044.41
240,571.75
-506,616.16
2017-02-28
-407,791.80
129,542.65
-537,334.44
2017-01-26
-490,851.72
132,311.60
-623,163.32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与重要股东减持的情况类似,高管减持的规模也是急速下降,5月份减持逾50亿元,而6月份至今减持金额只有19.49亿元。不过跟增持的力量相比,减持力量还是稍胜一筹。
从统计上看,减持规模明显有所缩减,但减持新规堵得了减持的规模,还是难以堵住股东们减持的心。
越声理财根据统计,6月以来两市109家公司披露减持计划,与前5个月30家的均值相比,增幅达2.63倍。此前当月公布减持计划家数最高的也就是2月份的38家,而5月份更是只有18家。
因为减持新规中对大股东、董监高减持的信息披露有所强化,大股东、董监高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应当在首次卖出股份的15个交易日前向交易所报告减持计划,并予以公告。而减持新规本质上只是延长了重要股东的退出周期,所以许多有退出意愿的股东们才要早早发布公告,然后开始减持之路。
6月26日晚,就有飞天诚信、恒基达鑫、龙大肉食、新光药业、海波重科、华钰矿业、四方精创、德尔未来等多家公司公告控股股东或持股5%以上股东或高管的减持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公司在减持新规出台之后仍然顶风作案,出现违规减持的情况。根据不完全统计,中洲控股、济民制药、博敏电子、清水源、蒙草生态、九州通、乾景园林、鹏博士等公司都出现过重要股东或者董监高违规减持的情况。违规理由大部分都是减持股东来不及学习新规或者学习不充分,更有急用钱、家属需要资金归还借款等“神奇”的理由。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