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有啥特殊:兵力少也没参加三大战役,为何能成四大野战军之首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11-15 10:12:46

1949年年初,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

按照《决定》要求,除华北野战军外,原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以及东北野战军,番号分别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以及第四野战军。

而这其中,论兵力,原西野兵力最少,甚至还没有华北军区部队兵力多,而论战绩,西野连三大野战都没有参加,至于论影响,西野比起华野、东野更是有相当差距。

但即便如此,兵力少也没参加过三大战役的西野,依然成了四大野战军之首,这是为何?下面我们就聊聊这个事儿。

西野的前身,要追溯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

1945年8月,中央军委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任司令员,张宗逊则任副司令员。

晋绥野战军成立后,下辖358旅以及独立第1、第2、第3旅,后续又增加了新成立的第4、第5旅,加起来,一共有6个旅的兵力。

到了1946年年中,中央军委又成立了晋北野战军,该野战军与晋绥野战军一起,分别担负着保卫党中央以及陕甘宁、晋绥两个区域的责任。

不过,在1946年8月,随着从中原突围的359旅抵达陕甘宁,情况为之一变。

怎么变化呢?就是晋绥、晋北两个野战军番号取消,把原有兵力加上359旅进行合编,最终整编为晋绥军区第1、第2、第3纵队。

这三个纵队的司令员,分别是张宗逊、王震和许光达,而他们三位日后也成了彭德怀的得力干将。

三个纵队整编完毕后,时间已经是1946年年底,而我们都知道,在1947年年初,陕甘宁解放区发生了一件大事。

就在这一年的1月份,国军集结了34个旅足足25万的兵力,向陕甘宁解放区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企图以其优势兵力,一举消灭陕北解放军,并达到最终占领延安的目的。

面对敌人的咄咄逼人态势,中央军委迅速做出部署,考虑到集中统一指挥,最终,中央军委在1947年2月份决定成立陕甘宁野战集团军。

说起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的成立,还是一个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朱老总第一次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名义,与毛主席共同签署了关于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的命令。

也正是从这之后,我军各地的部队,包括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东北民主联军,开始陆续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成立后,司令员为张宗逊,下辖第一纵队(原晋绥军区1纵和358旅)以及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第3旅,共计6个旅2.8万余人的兵力。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的成立,方便了统一指挥,而在之后的作战里,该野战集团军先后取得了陇东、西华池等战役的胜利,重创了国军胡宗南部的整编17师48旅,并当场击毙该旅旅长何奇。

不过,尽管国军“出师不利”,但胡宗南反而加大了进攻力度,他一心要想要占领延安以便向老蒋邀功,因此在当年3月,胡宗南调派主力部队15个旅14万余人,沿宜川、洛川地区向延安急速扑来。

当时的局面,不可谓不严峻。

论兵力对比,胡宗南手握25万大军,而陕甘宁野战集团军连三万人都不到,而论装备那就更不用说了,装备差、弹药缺是现状,总之不管怎么看怎么盘算,当时的局面都严峻到无以复加。

但正是在这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彭德怀彭老总站了出来。

他向毛主席主动请缨,由他统一指挥和负责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以及所有地方武装的工作,以抗击敌人,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解放区。

曾任西野6纵队教导旅旅长的陈海涵,就有幸见证了彭老总主动请缨的一幕。

他就回忆,当时彭老总刚刚从前线视察部队布防回来,而在毛主席居住的窑洞里,大家在就当时的局势进行了讨论之后,心直口快的彭老总就主动提出,“陕北的几个旅加地方部队也就两万多人,目前局势严峻,请主席考虑一下,是否能由我来指挥一下”。

有人就说了,彭老总这么做,是不是在“要权”?若是这么想,那就太小看彭老总的境界了。

当初在红军时期,中央本来计划要在红一、二、三、四军团的基础上,成立红一、红二、红三以及红四方面军,但最终,却只成立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军三大主力。

之所以没有红三方面军,是源于彭老总的阻止。

当时彭老总就提出,红军战士并不多,尤其缺干部,与其成立红三方面军,还不如拳头捏在一处,因此在他的建议下,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合并为红一方面军。

不计较个人地位,一心只考虑部队的发展,这就是彭老总的胸怀。

这样的人,岂会争什么权?而他主动请缨要指挥陕甘宁野战集团以及地方武装,是在胡宗南大军压境,并且是敌众我寡的严峻局势下提出的,他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扛起来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根本没有考虑个人安危以及得失问题。

而彭老总刚说完,毛主席当时就站了起来。

他紧紧握住彭老总的手兴奋的说,“危难之际,你总是把重担往自己肩上放,你这是临危受命,很叫人佩服哩。”

就这样,随着彭老总的临危受命,为了更好的指挥,陕甘宁野战集团番号撤销,西北野战兵团成立,到了1947年7月,西北野战兵团又正式更名为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为彭德怀,下辖第1、第2纵队,以及教导旅、新编第4旅,总兵力为2.6万人。

凭借这两万多人,彭老总率领西北野战军与胡宗南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之所以说艰苦卓绝,是因为与其他几个野战军相比,西北野战军实在是太苦了,甚至苦到兄弟部队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我们都知道,当时我军除了西北野战军外,还有华北军区部队(后改编为华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以及中原野战军。

这几大野战军,均是以所在区域的地名为命名原则,主要活动区域在哪里就以该地区的名字作为部队名称。

而在这其中,尽管整体条件都不算太好,但若是跟西野比,那都要强一些。

西野所依靠的大后方,也就是陕甘宁边区实在是太穷了,这里人口分散,物产也极为贫乏,各方面都十分落后,这就导致当地的农民别说养军,就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而西野自身,各种武器装备也是匮乏到了极致,当初西北野战兵团成立之际,彭老总在向毛主席汇报时就说,部队“每人平均不到五十发子弹,迫击炮只有两三发炮弹”。

对于西野的艰难,华野的陈毅陈老总是深有体会。

1947年,陈毅到陕北杨家沟参加会议时,顺便参观了西野的部队,而不参观不知道,一参观真是让他吓一跳,来之前他听说了西野很苦,但万万没想到会这么苦。

先说吃穿方面,西野的战士已经差不多有一年没见过白面了,哪怕是小米也很少吃,主要食物则是黑豆。

甚至有些时候,黑豆都供应不上,因此大家只能吃吃野菜和糠来维持。

至于穿的,当时已经是冬天,但有不少战士连棉鞋都没有,甚至还穿着烂鞋,只是在上面包一层布,然后用绳子捆了捆。

武器和弹药方面,当时西野有规定,一门山炮最多只准打5发炮弹,而迫击炮则最多只能打15发炮弹。

不是不想打多点,实在是没有。

相比之下,当时的华野每门山炮配有300发炮弹,而每门迫击炮则配了200发炮弹,陈毅将这些数字说出来后,让西野将士羡慕至极。

总的来说就说,西野在几大野战军中条件是最苦的,兵力也是最少的,而面对的敌人却是极为强大的,既有“天子门生”胡宗南,还有以凶悍著称的马家军。

正是在这种超高难度系数下,彭老总率领西野打出了骄人的战绩。

他凭借陕北地广人稀、千沟万壑的特殊地理环境,把主力部队化整为零,依靠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愣是把胡宗南打的团团转。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这三大战役,西野充分调动和分化了敌军,并成功消灭了多达1.4万余敌军。

打到后来,胡宗南被西野牵着鼻子漫山遍野的乱窜,却始终打不到西野主力,而西野则逐渐掌控了主动,开始对敌逐一歼灭。

沙家店战役,彭老总巧妙设伏,一举歼灭敌36师,共毙伤俘敌1.5万余人。

宜川战役,西野采取“围城打援”战术,经过数天激战,全歼胡宗南的主力整编29军以及整编27、90师、整编76师24旅,共5个旅10个团计29485人。

凭借成立时手中仅有的两万多人,对上胡宗南的25万人,西野在物资极缺、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不仅没落下风,反而捷报频传,并最终歼灭了数量远超自身的敌人,将局势扭转,把被动变为了主动。

更重要的是,正因为有西野牵制住了胡宗南,才使得其部无法抽身,而这么一来,党中央不仅安全有了保障,同时,没有了胡宗南的加入与搅局,我军其他战区的部队,也能全神贯注的加速消灭自身所在区域的敌人。

试想,若是没有西野的牵制,胡宗南的25万大军不管是去了华北还是华东,再或者是东北,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该战区的局势和走向。

只不过,这种可能性,通过彭老总和西野艰苦奋战,被彻底扼杀了。

因此,这支“吃最大的苦,打最难的仗”的部队,尽管没有参加三大战役,兵力也最少,但却丝毫不影响成为四大野战军之首,而彭老总和西野对解放战争所做的贡献,也丝毫不比其他野战军少。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 2024-11-15 13:36

    一野和二野打的是面对实力相差最悬殊最艰难的仗,一野困难比二野更大更凸出,几乎可以用打的是“叫花子”仗来形容,对比四野确实是打的最富得流油富裕仗,可以用打的是“土豪”战来形容,兵员比国军队,重武器弹药装备豪华,兵工厂日夜不停运转,经济粮仓充裕……三野打的是最神鬼难测巧取豪夺的神仙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