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解放战争中未遭歼灭的一支国军部队: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

熹然说历史 2023-05-07 07:22:00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了摄取胜利果实、独霸国家政权,不顾全国人民的期盼,执意要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武装。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调集了数百万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向共产党和根据地发动了悍然进攻,决定国家命运走向的解放战争,就此爆发。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取得胜利,将旗下的各路军队悉数调派上场,对共产党人和革命队伍轮番发动攻击。

伟大的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将国民党军队击溃、俘虏了一遍,在战争后期,国民党方面几乎找不到没有被解放军歼灭的军队了。

这使得国民党的军队在面对解放军时萎靡不前、畏战如虎,只有一支国民党军队,在面对解放军时,还能不卑不亢、坚守职责,他们就是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

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的由来

1925年初,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身患重病,由于病情迟迟不能好转,自知大限已至,孙先生就让身边的人开始起草遗嘱,让自己过目后签字,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们,也开始讨论孙中山先生去世后的安排。

大家都认为孙先生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应该给孙先生安排一个得体的葬礼和陵墓,以告慰先辈英灵、寄托国人哀思。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开会讨论后,安排孔祥熙等人开始筹备孙中山先生的后事,包括葬礼形式、内容、墓葬的位置等等,包括陵墓的规模和样式等,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后来决定,在陵墓的位置选择上,还需遵照孙先生自己的意愿,安排在遗体的留存上,将参照苏联革命领袖列宁方式保留孙先生的遗体。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先生的病情持续恶化,医生尽力抢救也未能好转,由宋子文、孔祥熙、孙科、汪精卫等人草拟的遗嘱,也已经请孙中山先生亲自签字确认。

其中共有关于国事、家事和对苏俄的若干方面的内容,大家都知道孙先生的时间不多了。

第二天,3月12日,病重许久的孙中山先生在北平令世人悲痛地辞世,孙先生的遗体进行了暂时保存香山碧云寺,同时,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开始着手在南京市的紫金山开始修建陵墓。

1926年初,孙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开始动工,历经三年时间的建设,1929年的年中时间才建好。

中山陵采用的是吕彦直设计的方案,朴实大气、庄严肃穆,以中式建筑为本,融合了西方建筑的精华,非常符合孙中山先生的气质。

中山陵整体面积8万多平方米,汇集了当时知名的建设、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家作品,饱含了中华儿女们对革命前辈的追思和缅怀,是我国近代建筑史上最为突出的名人陵墓之一。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运至中山陵,并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没有完成防腐保存,无法公开展示让人瞻仰,最后只能在中山陵安排墓穴下葬。

为了保护中山陵还特别安排了拱卫大队,由孙中山先生原来的贴身卫士带队,保护中山陵和孙先生遗体的安全。

这些早期拱卫中山陵的卫士们,是国民党政府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干人员,在武器装备、福利待遇等方面也是进行了优先供给,可以说是国民党方面的一支相当精锐的部队。

也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地保护偌大的中山陵以及孙先生遗体的安全。

中山陵拱卫大队这支部队在国民党执政时期,不但负责中山陵的安全保卫,在日常还负责接待国内外人士前来拜祭活动,比较出色地完成了中山陵的相关任务。

南京解放前,中山陵拱卫大队一直忠于职守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的时候,日本政府为了拉拢叛徒人心、瓦解中国军民斗志,下令在飞机轰炸南京的时候,尽量避免炸到中山陵,而日军攻入南京后,在向中山陵进攻时也比较克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炮击等毁坏性的行动。

在日军进攻中山陵的时候,中山陵拱卫大队像许多国民党军队那样仓皇撤退,即使知道敌众我寡、无可幸免,他们还是坚定不移地坚守职责。

80名事前就发誓与中山陵共存亡的拱卫大队卫士,与日军进行了殊死地搏斗,战斗中共有26位勇士为保护中山陵而英勇牺牲。

中山陵失陷后,日军部队对陵园进行了保护,后又移交给汪精卫的伪国民党南京政府。

汪精卫派人接收中山陵之后,为了显示自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人,具有正统及合法的身份,对中山陵和孙先生遗体也是悉心保护,多次来此拜祭并且拨款维护。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民政府光复南京,8月27日,国民党收复南京的部队,进城当天就奔赴中山陵祭告孙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国民党政府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收回了国家的首都。

当时,国民党各进城部队的将领共200多人,一起进行了瞻仰国父遗容、告慰国父英灵的活动,并开始接手中山陵的保卫工作。

在国民政府的各部门逐渐回迁至南京后,为了保护中山陵的安全,拨款重新修缮了中山陵,并成立了新的中山陵拱卫大队。

这次组建的中山陵拱卫大队,不但人数上比以前的老中山陵拱卫大队要多上许多,在武器装备、人员训练等方面,更是有所提升。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地还都南京,在这个各界人士喜笑开颜的日子里,国民党政府的领导人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以及国民政府的高官显贵、社会名流,共5000多人,一起在中山陵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谒陵仪式。

通过这次活动,向外界展示了国民政府对国父的尊敬和对日战争的胜利,在此次活动中,中山陵拱卫大队担负了相关的接管和护卫任务。

国共和谈破裂后,国民党军队开始无视全国人民对和平、对发展的,向全国各地的革命军民发动了进攻,多行不义必自毙。

1949年4月末,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兵败如山倒,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攻克了国民党政权的首都南京。

在解放军进入南京前,国民党政府对中山陵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由孙中山先生生前的贴身卫士范良担任了代理处长,负责管理所有的留守员工,其他人员全部进行了疏散。

此时,国民党政府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南京城的管控,城内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动荡和混乱,国民党的散兵游勇随意进入中山陵范围构筑工事、盗采树木,在遇到拱卫处官兵制止时,不听劝阻不说,还开枪恐吓拱卫处官兵。

就是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拱卫处官兵坚守岗位、坚持职责,尽全力保护中山陵不受破坏。

国民党政府撤离前,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孙科前来辞陵,范良向他请示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孙科回答道:“共产党很尊重先总理,你也见过周恩来先生,就坚守在这里不用害怕。”

在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夕,范良到国民党中央“行政院”办公处请示具体安排,办公处的负责人告诉范良可以去申领3个月的薪酬,然后等待进一步安排。

但是,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人心惶惶,发放薪酬的金库提前撤离,范良并没有领取到资金,但拱卫处官兵们还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坚持保卫着中山陵。

南京解放后,解放军与拱卫大队一同护卫中山陵

1949年4月24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已经肃清了南京周边的国民党军队,开始从多个方向进入南京城。

解放军进城部队中的35军105师的前卫营,在团政委刘志诚的带领下,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从挹江门方向攻入南京,并迅速向前运动,追击逃跑的敌人。

经过二十多里地的追击,前卫营已经击溃、俘虏了许多敌人,到达中央医院附近的时候,团政委刘志诚看到战士们已经疲惫不堪,就让部队停下来原地休息。

就在大家刚刚坐下来喘了一口气的时候,向周围展开的侦察员跑回来报告,发现了一股装备精良的敌人,不但没有跑还在前面坚守不动。

刘志诚马上命令战士们准备战斗,并且他亲自带人随着侦察员前去视察,到了前方刘志诚这里是埋葬着孙中山先生遗体的中山陵,而装备精良、坚守不动的部队则是中山陵拱卫处的官兵们。

经过对中山陵守卫部队的交流沟通,刘志诚了解到中山陵拱卫大队并没有与解放军为敌的想法,而是坚持忠于职守、保卫中山陵。

刘志诚意识到,面对这支特殊的队伍不能轻易动武,更不能像其他国民党军队那样,对他们发起攻击并彻底歼灭,而是应该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经过团政委刘志诚与中山陵代处长范良的谈判沟通,中山陵拱卫大队同意放下武器,并将枪支弹药全部移交给解放军,但拱卫大队将继续担任中山陵的守卫工作。

同时,解放军可以进驻中山陵的各处建筑,就这样,双方达成协议后,解放军和平接管了中山陵。

刘志诚迅速将已经和平接管中山陵的事情向上级做了汇报,由于中山陵很重要,上级指示刘志诚和前卫营就此驻守,不必再向前进攻,并强调要注意执行部队纪律,保护好中山陵的安全,随后,刘志诚带领部队全面进驻中山陵,在各处位置设置岗哨。

在解放军进驻中山陵后,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各个岗位执勤的都是双岗,其中有解放军和拱卫队员各一人,大家徒手肃穆而立,认真地执行保卫中山陵的任务。

刘志诚带领部队检查了中山陵的各处保卫工作,发现在南京混乱不堪的时候,拱卫队员们还是认真执行了保卫中山陵的任务,并且将中山陵保卫得很好,中山陵的各处建筑、道路、装饰等都安然无恙,这使得刘志诚对中山陵拱卫大队的纪律和工作有了相当的好感。

在刘志诚了解到,中山陵拱卫大队没有领取的薪资和相关费用,所有人员缺少粮食、蔬菜,大家已经难以为继的时候,刘志诚马上安排人联系上级,向中山陵运来了粮食和蔬菜,让中山陵国民党的所有留守人员都吃上了饱饭,这使得拱卫大队的士兵们都放下了忐忑不安的心,全心全意地竭力配合解放军部队守卫中山陵。

当陈毅将军得知我军和平接管中山陵并解决了拱卫大队的问题后,亲自书写了手令 “保护中山陵”,并且高兴地夸奖道:“南京解放中,中山陵的工作做得最好。”

总结

在古今中外,军人对于职责的坚守,历来都会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扬,唐代诗人有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英国首相曾经感动说:“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可以说,坚守职责、忠于国家,是全世界都为之感动的军人美德。

中山陵拱卫大队的全体官兵,在国家纷乱的年代中、在血火洗礼的日子里,始终坚持国人本色、军人职责,对于一直守卫在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身边的这支队伍,敌我双方都对其十分认可,他们的一腔赤诚、拳拳之心,是任何中国人都可以感受到的,也是所有人都为之钦佩的。

在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全体官兵尽职尽责地看护下,中山陵虽然历经数次战火的侵扰,但都安然、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是中国革命的幸事、是中国国家的幸事、也是中国人民的幸事。当最初的中山陵拱卫大队队员们,逐渐老去后,他们的精神却一直没有消散,还保留在中山陵的山水之间,现在,在中山陵这里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是革命伟人的陵园和事迹,有中国人反抗外敌压迫、追求国家振兴的伟大理想和不朽精神,还有平凡而不凡的忠于职守、坚贞不渝。

0 阅读: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