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是一位小学教师,今年80刚挂零,退休在家好多年,整天谈笑风声乐哈哈,和我爸自由恋爱白头偕老到如今。
她五十年代末中师毕业,分配来太湖沿边,历史悠久古镇任教当年才19岁。
60年前我妈和一位女同事,王昭华老师同吃、同住、同工作在同一所学校里。
听妈说:当年王姨长得比一般女孩个高,皮肤黑里透红,鹅蛋脸长着一对剑眉,一双炯炯有神的丹风眼,对人和霭可亲,逢人满脸春风总爱笑。
她喜欢体育运动,平时爱穿一身运动服,给人一付健康美的样子,受到异性同龄人的青睐。
她和我妈情同手足,三年后王姨经亲友介绍,和北方大都市,安装公司设计工程师邱云生,相识、相恋、相爱婚后调北方工作。
分别头几年和我妈常有书信往来,随着岁月的消逝,各自为工作、家庭繁忙慢慢地淡化,从此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妈妈时常牵念王姨。
王姨也不忘我妈,趁“五一”小长假回故乡,从同乡原同事哪里得知我家宅电,拨打接通正好我妈接听,俩位别后60年的知友,有着诉不完的话题。
当年俩位靓丽的姑娘,随着岁月的消逝,都变成饱经风霜,儿孙满堂的老人。
她俩相约“五一”小长假王姨故乡见,我驾车2日去她故乡,新北区小弟新华家。
王姨在当地几家弟妹部份家人,20多位都聚在一起,我们受到主人热情欢迎。
中午时分小弟媳妇,忙前忙后做了两大桌既丰盛,又多样的当地时令菜淆。
席间王姨频频举杯,欢迎我们的光临,向小字辈们衷望,他们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在各行各业作出新贡献。
王姨和我们聊起了,她家好多往事,她父母早年开一家棉布店,公私合营前攒了点钱买了几亩农田,土改时被评为工商兼富农,后店铺收归集体,就成了单纯的富农。
父母先后生育7个儿女(4男3女),其中小女儿出嫁,生育一女儿后,40来岁因患绝症离世。
父母生前对所有子女,从小教育很严格,要求儿女们个个求上进,堂堂正正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大哥永华早年以优异成绩,包送省重点苏州高级中学,毕业后考上华东水利学院,大学毕业服从分配,去了淮扬地区,为水利工程作出重大贡献至今已87高龄。
二哥忠华考取苏州医专,毕业分配去南通地区,白手起家为所在县,建县城首家医院,任首县医院院长,为医疗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现已85岁高龄。
退休多年来,常去医院关心作贡献,被评为该县迎接建党100周年,具有特殊贡献上榜新闻人物。
王姨是女儿中最大的一位,家中排行第三,去北方改行当工厂会计,经几年努力工作,成了分管财务的付厂长,表现突出经群众推选,上级领导部门核准,报请有关部门批准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他们三兄妹三人表现突出,兄妹三先后都光荣参加中国共产党,並个个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父亲早年因病离世,家里弟妹尚小,年龄大参加工作早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挣的工资除去生活费外,其余的钱每月都寄回家,抚养弟妹减轻母亲负担。
家里剩下三儿向华成家中主力,帮助母亲挑重担,吃尽千辛万苦,把年龄小的弟妹,帮母亲料理家庭事务,协助母亲把弟妹抚养长大。
母亲94高龄离世前,叮嘱三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女,说:“你们的大弟为这个家,无怨无悔作奉献,他吃苦受累最多”,还经受了一次车祸雪上加霜,身体单薄体质差。
三兄妹不负母亲临终重托,每家夫妻竭尽全力护好这个家。
大哥、二哥虽在两个不同地方,忙工作经常出差在外,二位嫂子总是按月,将钱和省下的粮票每月按时,都代为丈夫寄回家。
大嫂呕心呖血在一次执行上级任务中,因公身亡被追认为烈士,弟妹们凡是去看望大哥,忘不了去烈士陵园祭拜大嫂。
1963年姐夫在安装公司,最后一批增加2%工资,榜上有名是佼佼者,每月96元加上奖励月薪101元,哪年代属高工资。
姐姐、姐夫无私支持这个家,弟妹们感到哥哥、嫂子、姐姐、姐夫对家充满无限的爱,这个大家庭富有声气冲满着阳光。
大姐每年都回家乡,无微不至关心照顾弟妹们的健康成长,他们喜称大姐既像妈妈又是姐。
王家这个大家庭,父母离世多年,在哥哥、嫂子、姐姐夫妇,和兄弟姐妹共同维护下,几十年来如一日,成为镇上家喻户晓,人人羡慕钦佩的大家庭。
如今兄弟姐妹7家,家家人顶兴旺发达,有几位已四代同堂,集中在一起百号人以上,如今王家几十年不变,依旧都在人们羡慕和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