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到江南一带,最为惋惜的古镇,那一定是吴江芦墟古镇了。论先天条件,因为它有着南浔一样宽阔的河道,历史上的名人可以碾压乌镇、南浔、西塘,并不比同里、周庄、甪直古镇差,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水系船舶的落寞,逐渐衰落了。
水面宽敞,河边大树参天,岸边到底都是河滩头,就是从岸上走的河里的台阶,大家在这里淘米、洗菜、洗衣服的。我也不知道其他地方管这个叫什么,好像没有统一的说法,叫河浜头、河埠头的也有,苏州话也有叫达路琴的。
可惜河两岸道路已经被拓宽,路边的建筑五花八样的都有,从六七十年代到现在翻修的都有。
芦墟最有名的建筑应该是跨街楼,又名骑街楼,都是清中叶至民国时期建的,由一组建筑组成。沿河两岸跨街楼和商铺、民居相连而筑,廊棚、水阁,河埠由此形成,也是水乡古镇的建筑特色。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放火烧毁大片民房,芦墟跨街楼遭遇灭顶之灾,现在只有五个地方还剩下点,也是改的不论类,看不出特色了。
.
中塘街芦墟三桥的地方应该是古镇的精华了,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亮点了。
古镇的生活还是很安逸,慢节奏的,只要不下雨,老人们都不约而同聚集在三桥边上喝茶、打牌、侃大山。
古镇上出过不少名人,可惜他们的后代没能守住辉煌,只剩下破旧的房子或遗址,表明这里曾有过显赫的历史。
如果不是路过或怀旧,没有必要特地来这里,看看我发的图片就可以了,能展现的差不多都展现了。这是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但已被人逐渐遗忘的古镇,以后可能再也听不到芦墟山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