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中,大量无人机投入实战,展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战斗力,目前无人机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和运用的热点装备之一。近年来,为充实海上作战力量、掌握海上制空权,美国海军加快各型舰载无人机的发展步伐,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发展现状
从海军无人机搭载平台和尺寸分类看,可以分为潜射无人机、舰载无人机,以及可通过空投、舰载和近海车载发射的无人机集群等。美国是最早发展无人机并投入实战的国家。长期以来,美军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专项规划,为其无人机的发展提供了长远、全面和持续的指导。现在美军已基本形成覆盖高中低空、大中小型、战略战役战术级的无人装备体系。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制并装备舰载无人反潜直升机,这就是舰载无人机的鼻祖——QH-50反潜无人机。当时,美国制定了一项美国海军“舰队现代化改造”计划的计划,主要目的是用于改造老旧的驱逐舰,其中,一项改进计划是“无人驾驶反潜直升机”(DASH)发展计划,后来,由于美海军放弃了老舰改造,这项无人机发展计划也就随之终止,但是,为后来的舰载无人机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海军首次将以色列的猛犬轻型无人机部署在关岛号两栖攻击舰上,用于执行空中监视侦察任务,这是舰载无人机的雏形。从21世纪初期开始,美国海空军就致力于研发高性能的未来无人作战飞机。最终,美国海军选定了格鲁门公司研发的X-47B无人机。2013年5月14日,X-47B在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CVN-77)上进行首次弹射起飞试验并取得成功。
此次试验是美国海军首次实现从航母上弹射起飞大型无人作战验证机,同时在世界航空史上创下新的纪录,乔治布什号也由此成为世界第一艘进行舰载无人作战飞机弹射起飞试验的航空母舰。X-47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无需人工干预、完全由计算机操纵的、能够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并降落的隐身无人轰炸机。但是,后来因性能不达标等原因,美国海军放弃了X-47B上舰计划。目前,美国海军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舰载无人机型主要有:
(一)MQ-25“黄貂鱼”。该型机最初是为美海军研发的空中加油机。据称,该型号机续航时间可以达到14小时以上,可以在900km范围内进行加油作业,每个飞行日只需要弹射8个架次,就足以保证随时有至少4架MQ-25在天上待命,大大提升了美军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和出动频率。该型机机翼后缘整体厚实,接近三角形,MQ-25将搭载光电传感器转塔,还可提供有限的监视能力,并且在飞机机头安装了广角相机,以便在拥挤甲板上操作时进行控制。近年来,美国海军多次展开无人加油机飞行试验,并为无人加油机正式投入使用做好前期准备,2021年8月,美国海军宣布,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机加油机已完成空中加油试验。
(二)MQ-8C舰载垂直起降无人机。1998年,美国海军为发展新一代舰载垂直起降战术无人机(VTUAV),发布了垂直起降无人机竞争性演示验证项目招标文件。2012年,诺格公司根据美军新的作战需求,使用贝尔407机身研制出新的概念无人演示机,获得美国军方认可,命名为MQ-8C“火力侦察兵”。该型 机可执行超视距情报监视侦察任务,2024年6月美国海军最新的无人直升机MQ-8C“火力侦察兵”在远征海上基地舰“赫谢尔·伍迪·威廉姆斯号”上完成了首轮“动力学交互”测试,即“舰载适应性”测试。MQ-8C起飞重量达到2700千克,续航时间长达11-14小时,有效载荷450千克,可挂载地狱火等导弹。MQ-8C“火力侦察兵”部署在美国海军密尔沃基号(LCS-5)驱逐舰(LCS-5)上,目前,支持美国第四舰队作战行动。
(三)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该型机是MQ-9“死神”无人机的的海上舰载版本。MQ-9无人机在世界军火市场上非常有名,外号“死神”,又被称为“收割者”,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军用无人机之一,在军事上用途相当广泛。MQ-9B也是MQ-9系列的最新产品,是目前一款性能比较出色的察打一体化无人机。又称“海上卫士”。MQ-9B的翼展为24米,最大航速370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超10000公里,续航时间近50小时,飞行高度达到了上万米,完全可以躲过野战防空炮火和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打击。从数据参数来看,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是一款注重航程优势与续航能力的大型无人机。它可以在保证自身生存能力的背景下,通过其携带的GBU-12激光制导炸弹、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对地面有生力量和轻型装甲部队造成巨大打击。
二.发展走向
长期以来, “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更好地满足未来海空战的需求,美国海军始终没有停止无人舰载机的性能升级改进步伐,其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挖舰载无人机作战潜力
最初,舰载无人所执行的任务比较单一或者说有限,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再加上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美国对舰载无人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能执行更多的海上作战任务,为此,目前,美国海军正在对无人机不断升级改造,通过高科技赋能,深挖舰载无人机作战潜力,全力将舰载无人机打造成空中无人“多面手”。 为弥补海上扫雷力量的不足,美国海军目前将发展目光投向无人作战平台,其中包括无人机。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对一种配备磁性定位器和“天空玻璃”(Sky Glass)探地雷达先进传感器的新型无人机系统进行了试验,该无人机可从空中用于探测敌方在浅水区域布设的雷场。目前,美国海军正在为MQ-8C“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开发新型扫雷传感器组件,使无人直升机能够探测/定位海上/濒海陆地的水雷、地雷、障碍物等目标。
MQ-25,昵称“黄貂鱼”,最初设计为无人空中加油机,支持航母基地的飞机如F/A-18E/F超级大黄蜂,从而扩展其作战范围和效能。2024年4月,在美国航空航天大会上,波音公司对外宣布正在进行MQ-25搭载远程反舰导弹(LRASM)的研发项目。LRASM反舰导弹,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军研制的一种远程亚音速隐身反舰巡航导弹,这也预示着MQ-25无人机未来的用途将不仅仅局限在空中加油和ISR(情报、监视与侦察)上,还可作为一款无人舰载攻击机执行相应的空中打击任务,如此便可进一步拓展MQ-25无人机今后实际用途,并填补此前X-47B无人机下马后造成的美国海军无人舰载攻击机空白。MQ-9“海上卫士”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升级,推出了声呐浮标分配系统,可远程部署声吶浮标用于执行反潜战任务。未来还有可能利用先进的计算和数据链技术来开发该无人机的“网络瞄准”能力,以实现更快的攻击速度。
(二)增强无人机的联合作战能力。美国海军认为,多兵种、多海域、多国间一体化联合作战已成为其今后与未来的主要作战样式,无人机作为美海军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海上作战力量的延伸,须积极融入联合作战网络体系中,不断提高自身联合作战能力。美国海军提出“将继续推进无人系统的开发工作,长期目标是找到将无人系统集成到水下、水面和空中作战的方法。”早在2018年8月,美国防部发布的《2017-2042财年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就强调了将无人系统整合到作战体系的问题。2021年3月,美国海军发布的《海军无人作战框架》进一步要求加速无人作战能力向联合作战体系的融合,指出“水下、水面和空中无人平台与海军传统作战力量的一体化运用对赢得未来大国冲突非常关键”。目前美军正在利用Link16数据链,探索MQ-9“海上卫士”无人机与作战舰船、P-8A的联合反潜能力,构建MQ-9与E-2D预警机连接下的美海军及其盟友的联合远程反舰打击链条。并且已经能够利用link16数据链使MQ-9与反潜巡逻机和水面舰艇实现海上情报共享。“环太平洋2024”演习中,美国海军出动了MQ-9“海上卫士”无人机,利用link16数据链与其它参演舰机组网,据称,演练了海上情报传递与共享,并取得预期理想效果。目前,美国相关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开发适合无人作战系统运用的协同作战软件系统。其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是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进行的“拒止环境中的协同作战”(CODE)系统项目。该项目旨在拓展美军现役无人机的能力,未来也将会装备美海军无人作战平台,提升“无人系统”与“有人系统”的C3“无缝整合”协同作战能力,实现在拒止或对抗环境中针对高度机动的地面和海面目标执行动态、远距作战任务。多架装备CODE软件的无人机可以导航飞往目的地,根据已经建立的作战规则遂行寻找、跟踪、识别和攻击任务,而且仅需要1名任务指挥官的监管。
(三)大力提高舰载机无人化率美国海军发展舰载无人机的最初目的就是补充舰载机数量不足、为舰载机飞行员减负及伤亡。但是,实战表明,无人机在减少有生力量伤亡、延伸作战距离、执行高危作战任务、达成作战行动的突然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战场优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不断发展,无人机在美海军中的地位快速上升,已经从最初的“配角”开始向“主角”转变。美国海军高官在《海军联盟2023年度海空航天会议和展览会》上透露,美国海军未来舰载机可能有60%都是无人机。这个发言表明,美国海军未来舰载机联队组成,将会有重大变化。据外电称,美国海军正计划通过相关技术赋能将所有的水面舰艇打造成未来新型舰载无人机作战新平台(也有称:无人机航母),2024年5月22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PRA)宣布,其推进的“先进无地面设施发射和回收无人机”(ANCILLARY)项目进入重要阶段,该项目简称“助手”计划,目的是开发一款不需要发射与回收辅助设备,可在多数天气条件下从舰船甲板或地面进行起降的新型垂直起降无人机。由于“助手”无人机对于基础设施依赖性较小,美海军只需对原有水面舰艇进行适当改造,即可打造出可承载大量无人机的母舰。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数量的无人机部署在美海军舰艇上,从而使美海军舰载机无人化率大幅度提升。美国防部认为,“无人化”可以赋予舰艇编队更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
为满足现有航母及未来各型无人机航母对无人机指挥控制需求,2024年8月15日,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宣称已在“布什”号航母(CVN 77)上集成世界首个舰载“无人机作战中心”(UAWC),旨在构建航母无人作战神经中枢,用于操控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和未来登舰的“协同作战飞机”(CCA)等。未来,美海军计划在其所有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上集成“无人机作战中心”,包括“卡尔文森”号(CVN-70)、“罗斯福”号(CVN-71) 和“里根号”航母 (CVN-76) 。此外,美海军其他战舰,特别是大型两栖攻击舰,也有可能配备“无人机作战中心”或类似的控制中心。可以预见,随着舰载无人机及相关装备的不断普及和运用,未来,美国海军舰载机无人化率将会大幅度提高,最终形成一个“分布式”部署的无人化海上作战体系。
三.面临的问题
尽管美国海军无人机较过去有了前所未的发展,但是,要真正实现无人机主导未来海空战场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是因为,美国海军舰载无人机在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多兵种联合作战问题。目前,美海军无人机主要还是以单舰平台或有限的联合平台活动为主,在海空战场上,将海军无人机与其它军种的无人机系统纳入一个联合作战体系中还面临着数据整合困难,还无法满足未来多兵种海空联合作战的需求。美国海军第四舰队司令Jim Aiken近日在美国海军联盟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海空天”(Sea Air Space)博览会上表示,美国的科研人员目前还没有能力将空基、海基和陆基无人系统整合到一个统一网络中。最近若干次试验都没有取得成功。他指出,“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需要处理的数据如此巨大,这是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Aiken认为,目前需要创建新的工具和方法,将孤立零散的无人机、无人艇试验变成真正的“混合舰队”试验,将这些离散的战术要素整合为一支有机融合的一体化作战力量。美国海军希望将其使用的所有无人平台,无论其尺寸还是使用的维度,都采用同样的标准。
(二)体积与空间的矛盾问题。随着无人机担负的任务不断增多,任务载荷也随之越大,导致无人机不得不呈现出大型化特点,不断增大的无人机尺寸与有限的舰船甲板面积形成矛盾,对无人机的停放和起降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大部分大中型军用无人机对起降场地都有一定要求,一些大中型军用无人机还需要辅助装置才能完成起降作业,如果解决不好停放起降问题将会在相当程度上限制无人机的实战运用。当前,虽然一些舰载无人机采用了折叠机翼、取消尾翼等设计,努力使体积变小、结构更加紧凑,甚至一些体形较小的舰载无人机也进行了可折叠改造,但远航程、大载荷舰载无人机的出现,还是给相关舰船的仓储带来了新的压力。要发挥此类舰载无人机的作用,就必须采用更先进的仓储技术,同时推进无人舰载机载荷的模块化,以便在使用时与有人舰载机相得益彰,取得“1+1>2”的效果。
(三)如何飞好的问题。未来舰载无人机的作战半径越来越大,需要长航时飞行,且要拥有满足未来海空作战的飞行速度,同时,复杂的海上自然条件对无人机飞行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如何从目前的“能飞”到未来的“飞好”,除了相关的指挥控制系统外,更重要的是对舰载无人机的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美国海军正在推进的“助手”无人机就面临着动力技术难题,它计划采用混合电力推进系统进行驱动,该系统内装备有高密度电池或燃料电池。但是,该型机如何在保持电动驱动和垂直起降能力的同时,克服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的挑战,这对机身设计构成考验。机型过大,动力系统带动有困难,机身太小,完成任务有限。(四)环境适应问题。海上环境复杂多变,高温、高湿、霉菌、盐雾等,是舰载无人机必须面对的现实。更大的体形、更远的航程,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载荷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这不仅对建造无人机机体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抗侵蚀要求,而且对载荷的效能、无人机的飞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结束语:作为一种新作战平台,无人机正日益成为美国海上力量的“倍增器”,尽管无人机的发展和运用还面临很多技术性难题,但是,美国海军追求海上战争“无人化”的步伐不会轻易停顿,未来,舰载无人机在美国海军的作用有望由“后台助演”转变为掌握海上制空权的“主角”。
x47b那个工业风的涂装,真好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