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无心插柳柳成荫。
191-192年袁绍、袁术两兄弟争霸期间,眼看袁术越来越被动,好不容易在争夺较边缘的扬州刺史人选上,扳回了一局。
当时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半年之后,这里将成为他仓惶亡命之际,东山再起的基地。
原扬州刺史陈温的站边立场陈温也是汝南人,是二袁的同郡老乡。(裴注《三国志·袁术传》案《英雄记》)
在当时二袁争霸,关东诸侯纷纷站队的大背景下,陈温应该也是有所选择的。
《三国志·袁术传》说193年袁术逃到淮南后,杀死了扬州刺史陈温。
对比下邳陈氏的陈瑀的相关史料,这个说法不大为人认同。但可以看出陈温和袁术的关系,是不大和睦的。
而陈温与曹洪关系很好,在190年曹操荥阳之败后,到扬州征兵时,得到了陈温的大力支持。(《三国志·曹洪传》)
这说明陈温是曹操的天使投资人,自然关系不错。
而曹操在兖州期间,一直站队袁绍一边。
(陈温也是曹操的天使投资人)
又与陈温州、郡治所同在九江郡的九江太守周昂,就191年曾偷袭过孙坚的阳城那个,是袁绍的人。
二人在二袁争霸期间,未有摩擦记载。
从以上三方面来看,陈温应该是站在袁绍一边的。
也就是说,当时较偏远的扬州,至少九江郡和周昂大哥周昕的丹阳郡,都是明确支持袁绍的。
袁绍派袁遗接任扬州刺史但是,到了192年底,陈温病死了。(裴注《三国志·袁术传》案《英雄记》)
当时袁绍在与袁术争霸的过程中,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又忙于应对公孙瓒、陶谦、刘备等人的围攻(《三国志·武帝纪》),就物色了一个非常巧妙的人选,去稳定扬州。
(山阳太守袁遗)
这人就是兖州山阳太守袁遗,二袁的从兄。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说二袁的爷爷袁汤的长子是袁成,就是袁绍过继后的父亲。
但华歆的孙子华峤所著《汉后书》说袁汤的长子叫袁平,袁遗为袁平之子。
两晋时人们就把同祖祖的从祖兄(二从兄)也称为从兄,刘宋时期的裴松之所称“从兄”当包括从祖兄。
无论袁平是否是袁汤之子,总之,袁遗与二袁的血缘关系都很亲近,不超过两代。
与同门的纨绔子弟袁术不同,袁遗是位品德高尚,气量宽宏,忠诚公允,诚实正直,非常有才学的人。
河间人张超,非张邈之弟,是位饱学之士(《后汉书·文苑传》),曾任朱儁的别部司马,向朱儁推荐袁遗,说:
“袁遗有天下一流的品德,包容天下的气量。他天性忠诚公允,诚实正直;而又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熟知诸子百家,登高能赋,睹物知名。遍观当今之世,同辈之人无人可及。”
(裴注《三国志·武帝纪》)
这个评价非常非常高了。
曹操也夸他,说成年后还能坚持不断学习的,只有袁遗和曹操自己。(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曹丕《典论》)
(袁遗成年后仍坚持不断学习)
有这样的家世,又是这样的品德高尚,好学有才,做官当然也是平步青云。
年轻时就做到大县长安令(裴注《三国志·袁术传》案《英雄记》),后来做到大郡山阳太守。
这样的袁遗,自然是很有名望受人尊敬的,在袁绍、袁术这两个堂弟心目中也有份量。
袁绍考虑到让他去接任扬州刺史,袁术自然要给几分面子,扬州就稳了。
而且袁遗从山阳到九江上任,途中只需经过袁忠的沛国,也是非常安全的。
沛相袁忠是袁彭之孙,二袁的从祖兄,也就是袁遗的从(祖)兄弟,都是自家人,而且也是个清正诚实的君子。(《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袁遗可以安全经过沛国到寿春)
说实话,袁绍派袁遗为扬州刺史,是个好人选。
袁遗之死于是,难得一见的奇怪任命出现了。
由于讨伐董卓,关东诸侯与朝廷关系断绝,刘岱、陶谦等刺史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拥有了兵权。
但刺史毕竟只有六百石俸禄,而太守是二千石,所以相同时间袁绍任命青州刺史臧洪为东郡太守。
而袁遗这个任命就是反其道而为之,从大郡太守变成了刺史(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英雄记》)。
不得不说,汉末纲常混乱,袁绍多次都做了重要推手。
当然,袁绍让袁遗做这个刺史肯定只是个过渡,将来一定是会表他为扬州牧的。
而袁遗这种正直的人,愿意接受这种奇葩任命,大概也是出于为家族着想,进一步增强家族实力,或许还能调停二袁之间的矛盾。
(袁遗向寿春行军)
因而,领着兵马从山阳上路了。
袁绍遣袁遗领(扬)州,败散,奔沛国,为兵所杀。--裴注《三国志·袁术传》案《英雄记》
袁遗兵败后投奔沛国的袁忠避难,说明这场战争发生在淮南,他已经抵达了九江郡,兵败后折返往沛国逃。
虽然没明说是谁打败的他,但可以确定是支持袁术,反对袁绍的人。
罪魁祸首不用说,就是袁术!
与袁绍亲兄弟都干起仗了,别说你从兄了。
但有理由相信,袁术只是要赶走袁遗,安插自己人为扬州刺史。
(袁)术知(何)夔终不为己用,乃止。(袁)术从兄山阳太守(袁)遗母,(何)夔从姑也,是以虽恨(何)夔而不加害。--《三国志·何夔传》
(袁术因何夔与袁遗的关系不杀他)
何夔的堂姑是袁遗的母亲,袁术愤恨他不投靠自己,但因为有袁遗这层绕了一圈的亲戚关系,就没有加害他。
上层人物亲友兵戎相见,为的是争天下,并不一定要伤及对方性命。当然为了他们的野心,牺牲再多的底层炮灰也是无所谓的。
袁术连何夔都不杀,当然是没想杀掉袁遗的。
但袁遗、张邈这种德高望重的士族精英,能得到士族百姓的仰慕,但不一定能让大头兵死心塌地。
危难之际,面对恐惧,士兵们发生了哗变,杀掉了袁遗。
吾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袁术在扬州的势力因为袁术所在的南阳,与扬州的九江郡相距遥远,又因南阳和豫州的局势自顾不暇,他派人到扬州也难以立足。
(袁术的扬州刺史陈瑀相对独立)
所以他借助了好友,相邻扬州的徐州下邳陈氏的影响力,请故太尉陈球之子陈瑀为扬州刺史。(裴注《三国志·袁术传》案《英雄记》)
因为豫州有陈王刘宠、汝南太守徐璆的阻隔,陈瑀与袁术通信不畅。
说白了,扬州搞好搞坏都交给了下邳陈氏自己搞,他们就是袁术嵌入袁绍影响力占优势的扬州的一颗钉子。
当时陈瑀在扬州,除了九江郡的寿春一带,其他各郡太守也都不鸟他。
就连九江郡,治所在阴陵(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北)的太守周昂,也是与他各自为两个对立的阵营。
扬州这样的情况,袁术是没抱多大希望的。即使193年春丢了南阳,也是首先选择的向北发展。
(陈瑀在扬州的影响力很小)
这时的他,压根想不到,自己将来翻身,依靠的居然是淮南的九江郡。
总结袁绍、袁术对扬州刺史职位的博弈,虽然以袁术胜利而告终,但这并不能改变袁术此时面临的颓势。
但就因为这样的一个不关大局的小胜利,给袁术将来带了的,却是几乎灭亡时的东山再起。
有些事,冥冥中仿佛自有安排,让人难以解释。